太平軍損失最大的一仗是什麼?李秀成在總結時,前三點都說它

2022-05-30     星界歷史說

原標題:太平軍損失最大的一仗是什麼?李秀成在總結時,前三點都說它

太平天國究竟哪一仗損失最大?其實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不過,有一個權威之人所講的,顯然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這就是李秀成的分析。

曾國藩抓到李秀成以後,李秀成曾經對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他講到了太平天國關於戰爭上十個方面的失誤。其中前三條講的,都與北伐有關。既然前三條都講北伐,由此可見,在李秀成的心中,北伐的失敗,應該是太平天國運動最大的失敗。

為什麼李秀成會把北伐的失敗,認為是太平天國運動最大的失敗呢?

事實上,在我們看來,北伐的決策其實還是不錯的,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以後,如果光是依靠天京這個點,與強大的清政府作戰,是很難活下去的。本來江南地區就沒有什麼戰略優勢可言,同時後面是大海,也沒有戰略縱深。一旦北方的力量打過來,基本上就沒有什麼退路了。當年金國打到南京來的時候,趙構沒地方逃,最後只好逃到海里去。而太平天國的處境,比南宋更惡劣。因為太平天國只有一個小小的據點,而且並沒有包括南部地區。太平天國北邊是清政府的,南邊也是清政府的,清政府就在太平天國北面和南面,構築了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這兩座大營其實不需要打,只需要圍而不打,太平天國就沒轍了。

所以,應該說,太平天國當時提出北伐和西征的策略,是非常恰當的。確實當時太平天國只能往這兩個方向打。而且通過打這兩個方向,可以很好地拉開戰略的空間。尤其是往北打,非常重要。北方是中原地區,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想要爭奪江山,都必須爭奪中原地區。所謂逐鹿中原,就是這個道理。假設西征和北伐兩路人馬,都能夠站住腳跟。太平天國將在清政府的內部,釘上三顆釘子。這三顆釘子遙相呼應,對清政府就可以構成巨大的威脅。

既然北伐如此重要,為什麼李秀成卻把北伐認為是太平天國戰役中,最大的失敗呢?

應該說,既然李秀成說了這個話,他的說法就一定有道理。他是太平軍後期重要的將領,他對太平天國失敗的情況,看得是最清楚的。那麼,為什麼說他講的一定有道理呢?

主要是時機不對。

固然北伐的決策肯定是沒錯的,肯定要拉開空間,才能夠保住太平天國的生存。肯定要逐鹿中原,才能夠最終實現獲取天下的目的。但是,太平軍北伐的時機,確實不夠恰當,北伐行動的做出,確實有些冒險。

事實上,如果能夠把南方穩定下來,發芽生根再進行北伐,可能會更好一些。畢竟在冷兵器時代,北方的力量實在是太強大了。在南方根基未穩的情況下,就貿然往北方推進,確實顯得非常冒險。

除了一開始就冒險以外,在北伐過程中也是多次失誤。

比如林鳳祥和李開芳,根本就不建立根據地,而是一味猛衝猛打。乃至於打到了天京城下,最後形成孤軍深入的態勢,從而招致失敗。再比如林鳳祥和李開芳,在北伐的時候,後援保障嚴重不足,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補給,沒有補給,怎麼可能勝利呢?

當北伐軍一開始打仗的時候,他們是有後勤保障的。所以他們英勇無畏,打起來非常順暢。但是後來沒補充了,所以就撐不起來了。

北伐的失敗,形成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它讓太平天國軍心受到了很大的動搖,讓太平天國將士,看到了清朝政府的實力有多強大,從而心裡產生畏懼之感。同時,太平天國林鳳祥、李開芳孤軍深入,後面大家都不著力去救援,太平天國將士互相的團結也就受到了影響。

另外,清政府也看出太平軍不是鐵板一塊,他們也找到了對付太平軍的辦法。

後來,曾國藩等人組織起了多個地主武裝,四面襲擾,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最終也依靠這種戰術,耗損了太平軍,最終打敗了太平軍。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秀成的總結,應該是有道理的。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c9bc36a08ed35125da674e3483e4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