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總理親訂《新華字典》

2023-12-19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周恩來總理親訂《新華字典》

在《新華字典》的修訂工作開始前,有關部門曾對《新華字典》做過「自糾自查」的工作。但是到了修訂開始後,問題又被擴大了。於是擴大了修改面,提出了400多條修改之處。

……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袁亮先生對此有更具體的回憶:

「周恩來看到《新華字典》修訂小組送審的第一稿後,見到原字典中的『陛下』『太監』『僧侶』等許多詞被刪去,即要劉西堯轉告修訂小組:不能認為『陛下』等都不能進字典。字典是工具書,有它的特點。反映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字和詞仍要用。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不能主觀,有些知識還是需要的;人民要了解歷史,歷史上的一些事物應該介紹的,不要迴避。他還特彆強調:字典除確實有錯須改外,一般不必大改。」

周恩來總理親自指導、親自修改《新華字典》1971 年版修訂稿的往事,每每令人感慨萬千。在這個「世界之最」的背後,一方面,它是當年國運多艱的一個縮影;另一方面,它又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周總理的學識和人格魅力。

如果沒有周總理的指示和關心,一定不會有現在這樣一本還能被歷史接受的《新華字典》1971年修訂重排本。

《新華字典》1971 年版

心急如焚為字典

張稚楓先生曾在國務院出版口工作,從他的回憶看,周總理對《新華字典》的有關指示,都是在 1970年9月5日國務院出版口向國務院辦公室彙報《新華字典》修訂情況之後做出的。

張稚楓先生說:「1970年9月17日,周恩來總理接見國務院出版口負責人。周總理問:『這麼長時間了,字典還沒有印出來?對舊字典也要辯證地、歷史地看,有問題可以改一改嘛!』」

有關部門關於《新華字典》的修訂出版工作進展緩慢。

「1971年2 月11日,周總理又催問:『工具書出版了嗎?《新華字典》還沒定下來嗎?』」

周總理還說:「《新華字典》也是從《康熙字典》發展來的嘛!編字典可以有創造,但創造也要有基礎。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新的出不來,舊的又不能用,怎麼辦?」

「1971年3月23日,周總理又口頭指示:『《新華字典》(試用本)還是早點定下來。』」

袁亮先生回憶說:「周恩來在 1971年4月12日接見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領導小組成員及《新華字典》修訂小組時,多次談到《新華字典》的修訂工作。」周總理說:「你們寫幾句話,『試用發行』就行了。」

不難看出,周總理說的「試用發行」,顯然是不贊成《新華字典》的修訂過多地受到極左思潮的影響,他希望儘量快出,儘量少改。另外,這也是為了幫助修訂者放下思想包袱。

親定原則挽救小字典

在《新華字典》的修訂工作開始前,有關部門曾對《新華字典》做過「自糾自查」的工作。

但是到了修訂開始後,問題又被擴大了。於是擴大了修改面,提出了400多條修改之處。

總理看後指出還是不要大改,除了一些反動、封建、迷信不改不行的以外,一般都不必改動。根據總理指示精神,最後修改了64處。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袁亮先生對此有更具體的回憶:「周恩來看到《新華字典》修訂小組送審的第一稿後,見到原字典中的『陛下』『太監』『僧侶』等許多詞被刪去,即要劉西堯轉告修訂小組:不能認為『陛下』等都不能進字典。字典是工具書,有它的特點。反映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字和詞仍要用。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不能主觀,有些知識還是需要的;人民要了解歷史,歷史上的一些事物應該介紹的,不要迴避。他還特彆強調:字典除確實有錯須改外,一般不必大改。」

從「字典除確實有錯須改外,一般不必大改」這句話看,周總理對《新華字典》的質量確實很放心。

對比 1971年版及1965年版,可以看到,「陛下」原出條目,「太監」原為「監」的例詞,1971年版都未加改動。至於「僧侶」,應指「僧」字釋義中的「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1971年版也未刪此語。

從修訂者提出的400多處修改意見,到經過周總理干預後確定的較少的改動,可以說,周總理把極左思潮對《新華字典》的影響降到了最低的程度。聯想到1971年版第一次印刷前的征訂數字即達8000多萬冊,周總理的這一做法,對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親筆訂正顯功力

周總理對於1971年版《新華字典》的指導和關心,不僅僅是抵制了極左思潮對《新華字典》的影響,還對字典修訂過的部分文字做了認真細緻的研究。

修訂附錄「化學元素周期表」時,修訂小組根據科學院化學所資料列了103種元素。彙報時總理說,現在又發現了兩種新元素,是105種了,並讓修訂小組再去化學所了解。

《新華字典》1971年版的附錄,增加了「節氣表」,節氣表中的日期,編者們沒有註明是陽曆還是陰曆。細心的周總理髮現了編者的這一疏忽,特意在「節氣表」下加了括註:「按公元月日計算」。這一細節,時隔30多年,參加這一版修訂工作的商務印書館汪家熔仍然清晰記得。他還特彆強調,是「用鉛筆」加上的。可見當時大家對此事的感觸是多麼深。

作為政治家的周總理,他的認真細緻的工作態度,他的廣博學問和深刻見地,確實非常令人敬佩。

關心定價,情系民生

《新華字典》的歷次版本,定價都是儘可能低的,出版社考慮到要讓廣大低收入的讀者買得起《新華字典》。到1971年版修訂時,周總理對字典的定價也很關心。張稚楓、方厚樞這兩位當事者都提到,周總理親自過問了《新華字典》的定價。張稚楓先生說,周總理在 1971年3月23日就《新華字典》做的口頭指示中,還特意詢問字典「準備定價多少?」周總理不僅關心字典的定價,要讓讀者買得起,還體諒出版社的難處。他就如何降低成本做了具體的指示。

周總理在艱難歲月,日理萬機,不僅考慮到了《新華字典》的讀者,還考慮到了字典的出版發行者。

兩次接見修訂小組代表

1971年3月15日至7月30日,在周總理的指示下,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召開了歷時138天的會議。周總理在會議召開過程中,兩次接見了會議領導小組成員和部分代表,《新華字典》修訂小組的代表都隨同參加了。周總理在兩次接見中,就《新華字典》的問題都做了具體指示。由此可見周總理對《新華字典》修訂出版工作的重視。

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室退休編審曹乃木先生,當時是北京第一師範學校校長,也是這次修訂工作的七人領導小組成員之一,同時擔任修訂小組第二組的組長。據曹先生介紹,作為《新華字典》修訂小組代表參加周總理接見的,第一次是曹先擢教授,第二次就是曹乃木先生。曹乃木先生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接見是「在晚上」,第二次接見是「在下午」,與相關記載一致。談起參加周總理的接見、面聆指示的往事,曹先生的話語充滿了自豪。

1971年版《新華字典》對我國當時的文化教育等事業所做出的歷史貢獻,是不能忽略的。事實上,1971年版在出版後,有的內容仍然受到極左思潮的批評。這也可以看出,周總理制訂這一修訂原則,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

總之,正是在周總理的關懷和指導下,《新華字典》1971年版才得以維護學術的尊嚴,得以用最低限度的改動,出版問世並服務全國數以億計的廣大讀者。

以上文字摘自《品牌之道——商務印書館125年》之「周恩來總理親訂《新華字典》」一文,段落文字有調整

《新華字典》

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

伴隨國人成長,品牌代代相傳

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c2cb6eabafe711df12f72e61f21d528.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