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尺度的國產片,竟然能在電影院看到!

2022-07-19     電影鋪子

原標題:這尺度的國產片,竟然能在電影院看到!

太瘋了!

這應該是不少觀眾在看完這部電影的當下,最直接的感受。

人物瘋魔,故事瘋魔,表達的內涵瘋魔,很久沒在影院看到這樣一部把所有設定都推到極端的作品。

它的出現,給悶熱的暑期檔炸出一聲響雷——

《神探大戰》

導演編劇韋家輝,主演劉青雲,這個片名,這個配置,讓人不禁聯想到15年前那部燒腦神作——《神探》。

《神探》中,劉青雲飾演的警察陳桂彬,能具象化罪犯的內心陰暗面,看到人心裡的鬼。

每次破案需要身臨其境,在犯罪現場模仿犯案過程。把自己裝進皮箱滾下樓梯,甚至活埋自己……也因為這種不走尋常路的做事風格,被人當成神經病,提早從警局退休。

《神探大戰》並不是《神探》的續作,但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和陳桂彬一樣,《神探大戰》中的李俊,同樣患有精神疾病,是神探,也是瘋子。為了撈屍體,跳進湍急的河道里;以手作槍,和人對戰。

在看《神探大戰》的過程中,種種與前作的呼應,是無法被忽視的。

而兩部電影的表達方式截然相反,《神探大戰》一開場,就和文藝風格十足的《神探》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路線。

上來先以前情回顧的方式快速交代了兩件案情。

一樁是22年前的屠夫案。

一個只穿著內衣,頭上裹著保鮮膜,雙手被反綁,遍體鱗傷的女大學生,踉蹌著行走在臭水溝里,明顯是遭受了嚴重的虐待。

她剛從接連虐殺了20多名女性的「屠夫」手中逃了出來,幸運地被路過的一名警員救下。

警察判定兇手是附近村裡患有精神疾病的男人,在抓捕中被當場擊斃。

另一樁,是17年前的魔警案。

這個案子承襲了《神探》里最核心的換槍案,警察殺害多名同僚,震驚全港。

在影片中,兇手偽造現場,把罪名栽贓給了死去的一位警員,警方也以此草草結案。

沒有任何鋪墊,《神探大戰》開場就是一系列血腥震撼的場面,讓人馬上繃緊了神經。

兩起案件後,由劉青雲飾演的「瘋癲神探」李俊登場。

在警署的新聞發布會上,他大喊魔警案現場還有第四個人,警察抓錯了人,斷錯了案,把槍伸進同僚的嘴裡,還原案情,大罵O記警司歐陽劍查案很有問題。

因此被踢出警隊,進了精神病院,女兒也不知去向。再出現,就是17年後。

此時的李俊已經不是警察,成了遊走街頭的流浪漢。

他穿著一件黃色雨衣,頭戴探照燈,騎著輛自行車穿梭在街頭車流中,像一個抓鬼的黃袍道士。

不變的,是他對探案的痴狂。

靠著超強的記憶力,李俊把警局裡經手的懸案、冤案、錯案,和每件案子中他查出來的真兇,全都寫在了他住的天橋底下。

這個坐在塗鴉牆壁旁的畫面,也和《神探》有相似的點。

李俊再次回到眾人的視線中,是因為一系列的連環殺人案。

此時,影片的另一個「神探」登場。

他們是一群自稱神探的團體,專辦冤假錯案,替天行道,懲辦真兇,手段極其殘忍。

碼頭燒屍案、雨夜殺人魔案、飛屍案、香港仔烹屍案……這些在港史留名的奇案慘案,一樁樁接踵而至,節奏之快,幾乎沒有給觀眾任何喘息的機會,只能被帶著一步步往下走。

而這些案件信息正是從李俊寫在天橋底下的塗鴉中獲取,李俊因此背上了嫌疑。

劇情也在連環殺人案出現後,走向了核心內容:神探大戰

重心不是在神探,而是「大戰」。

真神探李俊,以「神探」自稱的神秘團體,以及警方,三方勢力的混戰,影片依靠大量的動作場面來展現這種混亂、焦灼。

《神探大戰》在動作戲和視聽語言上極具娛樂性。

追逐戲、飆車戲、高頻率的槍戰戲、大規模的爆炸場面,火花四濺,血腥狂飆。

韋家輝自己也承認這是他拍過最貴的電影。

導演之所以用這麼多的大場面,不單是為了追求感官上的刺激,也通過這些讓人應接不暇的火爆場面,和人物內心的癲狂狀態達成互文。

《神探大戰》並不燒腦,重點也不在探案,「瘋」才是整部電影的精髓

影片中瘋了的不只有李俊,幾乎所有人都處於瘋的狀態。

這不是劉青雲第一次飾演癲佬的形象,但相比《神探》中的陳桂彬,李俊的形象更複雜了一點。

導演把超神的破案技能和多重人格的屬性全都加到了他的身上,塑造了一個極端癲狂的神探形象。

李俊的這種癲狂是極為外放的。

他時常處於憤怒的情緒中,罵警察廢柴,罵警長破案靠擺pose,罵罪犯是傷天害理的人渣,大鬧發布會、跳樓追車,表現出一種在失控邊緣的狂暴狀態。

另一邊,他又可以分化出罪犯的人格,自言自語般和他們展開對話。

罪犯人格的設置,合理化了李俊的「神」,所以神探團體每一次做案,李俊都能提前感應到,並且在第一時間趕往現場。

而這種設置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劇情的「鬼」。

以「飛屍案」的那場戲為例。

李俊和阿sa飾演的女警飛車趕往現場,原本車裡只有女警和李俊兩個人。途中,李俊突然開始自言自語,語調也發生了變化,鏡頭後移,後排居然坐滿了罪犯。

再切回女警視角時,後排位置又是空的,這種有無的轉換,營造出了一種類似於鬼片的詭異氛圍。

劉青雲出神入化的演技為這個設定增色不少,他演明白的,不只瘋,還有神。

作為瘋子的李俊,瘋得足夠徹底,而作為天才的李俊,思維敏捷,邏輯清楚。

片中有一場讓人印象深刻的審訊室的戲,他和幻想出來的女兒對話。

先是用悲痛且憤怒的口吻質問女兒為何如此喪心病狂,然後再扮演著女兒的角色,去解釋自己的行為。在昏暗的燈光和瘋癲的外表襯托下,有一種無法言說的孤獨感。

而面對方禮信的審問,他又像個正常人一樣,冷靜對峙。

劉青雲不斷在這些角色間轉換,從神態到動作,都令人信服。

影片中引用了尼采的兩句格言,不是隨手拿來,而是道出了電影的主題。

「與怪物戰鬥,小心自己成為怪物」。

誰是怪物?

那些製造案件的罪犯人渣?以暴制暴,為了復仇不擇手段的團伙?還是只想結案,不顧對錯的廢柴警察?亦或是執著於破案,而近乎瘋魔的神探?

怪物藏在每個人的心裡,所以在《神探大戰》中,你幾乎找不出一個正常的人。

而李俊那種時時刻刻處於爆發邊緣的狀態,似乎是想從這個毫無理性的世界中突圍而出。

「人人都能變怪物,為什麼我不能變?」

前半句是控訴,後半句於李俊,是他內心深處對於「一日警察,一世警察」的信念。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一直和罪犯人格共處的神探,在他的身上,有正有邪,正義可能戰勝邪惡,也有可能被邪惡吞噬。

這也是韋家輝在他的作品中反覆強調的,複雜的人性。

一念天使,一念魔鬼,天使與魔鬼,往往只有一線之隔。他將這種人性外放地表現出來,甚至還真製造出一個怪物的形象。

整部電影跳脫現實,呈現出一種別樣的魔幻感,這也讓電影的評價走向兩極化。

韋家輝太注重對主題的表達,而忽略了技法、邏輯上的諸多漏洞。

過於直白的台詞,近乎生硬的敘事,無法去細想的推理情節,包括一些角色也在缺乏鋪墊的表達中偏向工具人。這些都是觀眾詬病的點,也的確是影片真實存在的問題,有些可惜。

但好在韋家輝構建的這個魔幻世界裡,它的過火與瘋癲,再一次讓人感受到了香港電影的獨特魅力,這一點彌足珍貴。

總的來說,有血性、有風格、有態度,《神探大戰》值得一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c2918844c91c42690bf33d66fefbc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