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實戰,蘇聯子母機群出動,煉油廠和大橋成為目標

2020-12-28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投入實戰,蘇聯子母機群出動,煉油廠和大橋成為目標

接上文 更多的子母機計劃,蘇聯後續研製的幾個型號,載機改為特勃-3轟炸機

當特勃-3裝備部隊的同時,她也成了蘇軍子母機的首選母機,而其中今後參加蘇德戰爭的就是Звено–СПБ方案。它的設計建議是在1934年8月14日提出來的,作為攜帶小型殲擊轟炸機的遠程轟炸機。速度較慢的轟炸機,攜帶小型殲擊轟炸機飛行,當距目標的航程在小飛機的作戰半徑之內,便放出小飛機。小飛機的速度較高,可以更好的躲過敵機的攔截,順利地摧毀目標。

1938年Звено-СПБ在空軍科學研究所測試

最後成型的方案是這樣的:兩架伊-16СПБ殲擊轟炸機裝在一架特勃-3的機翼下。伊-16СПБ殲擊機的翼梁得到了加固,並加了額外的油槽。它的機翼下掛架可以攜帶一對ФАБ-250炸彈,它被聯縛在特勃-3外翼下的三角形管狀結構上。整個系統起飛重量高達22噸,最高時速達到268千米/小時,殲擊機將一直使用母機的燃料,直到脫離的瞬間。1937年7月,該型飛機進行了首飛,並獲得了成功。1938年10月通過測試後,國防人民委員會在1939年2月要求改裝20架特勃-3轟炸機和40架伊-16殲擊機裝備在紅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只有黑海艦隊轟炸航空兵第62旅的6架特勃-3轟炸機與艦隊殲擊航空兵第32團特種任務航空兵第2大隊的12架伊-16СПБ殲擊機組成了連環機群。

在特勃-3轟炸機機翼下的伊-16殲擊機,金屬桁架結構確保在飛行中脫鉤與連接

И-16殲擊機翼展9米,機場6.07米,機高2.36米,發動機功率775馬力,起飛重量1.81噸,最大速度424千米/小時,升限8700米,航程800-1200千米,裝備4挺7.62毫米機槍,各型共生產6555架。是第一種具有收放式起落架和變矩螺旋槳的高速單翼殲擊機,缺點是穩定性較小,難於操縱,需要飛行員有很高的駕駛技能。

1941 年 7 月 26 日,該型飛機首次執行作戰任務。由於之前多次出動轟炸機轟炸多瑙河上的查理一世大橋沒有湊效,因為蘇軍最高統帥部準備派出這型飛機執行作戰任務。它們初次亮相的任務是轟炸康斯坦察附近的煉油廠。2 架特勃-3轟炸機攜帶 4 架 I-16СПБ出發執行任務(指揮官А. Шубиков舒比科夫),伊-16СПБ殲擊機在離羅馬尼亞海岸40千米被發射出去,2架襲擊了康斯坦察煉油廠,另2架則襲擊了碼頭,德國第52殲擊機聯隊第3大隊的Bf 109 雖然進行了攔截,但所有的伊-16СПБ殲擊機都安全返回。它們在敖德薩機場加好油後,返回了葉夫帕托里亞。。

油畫-子母機出動

8月2日,蘇軍進行了第二次Звено攻擊,3架特勃-3轟炸機攜帶6架伊-16 СПБ進行了這次襲擊,但在轟炸機得以發射它們的殲擊機前,就遭到了德軍 Bf 109 戰鬥機的攔截,蘇軍轟炸機只能提前發射所攜帶的殲擊機,結果6架殲擊機被擊落2架(筆者註:蘇軍戰史沒有此記錄)。

8月3日,蘇軍發起了第三次Звено攻擊,在距康斯坦察10千米的地方,2架特勃-3轟炸機發射了攜帶的4架伊-16 СПБ,這4架飛機攻擊了煉油廠和儲油罐後,全部安全返航。

8月10日蘇軍對康斯坦察發動3次空襲,第1波5架德勃-3和第2波6架佩-2轟炸機未能給目標造成損害,但第3波6架伊-16СПБ的攻擊則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煉油廠。

8月13日,蘇軍發動了最著名的一次Звено攻擊,目標是切爾納沃地區的多瑙河大橋。該橋上有橫跨多瑙河的輸油管,伊爾-4轟炸機曾經對該橋進行過多次攻擊,但因為橋周圍密布高射炮火而未得手。這座鐵路公路橋建於1927年,位於康斯坦察以西60千米,橋樑跨度750米,最高距離水面75米。

8月13日3時,3架特勃-3轟炸機從克里米亞的葉夫帕托里亞機場起飛,2小時10分鐘後,6架伊-16殲擊機被釋放,這6架殲擊機直撲位於切爾納沃地區的多瑙河大橋,在高射炮火還來不及做出反應前,5枚250 公斤炸彈直接命中了橋樑,這次轟炸不但嚴重損壞了大橋,而且摧毀了鄰近的輸油管道。在回航的途中,這6架殲擊機還順便掃射了一支羅馬尼亞地面部隊。在回到基地後,這次攻擊的領隊舒比科夫大尉被授予列寧勳章。這次出擊的3架特勃-3轟炸機分別由加維利洛夫(С.Гаврилов), 奧格涅夫(Н.Огнев)和特魯欣(А. Трушин)駕駛,6名殲擊機飛行員則是舒比科夫(А.В.Шубиков)、費里莫諾夫(Б.И. Филимонов)、達尼林(П.Г. Данилин)、庫茲緬科(С.П. Кузьменко)、斯克雷恩尼科(Д.И. Скрынник)和卡斯帕羅夫(Каспаров)。

此時,海軍航空兵一共只有12架ТБ-34АМ-34РН,5架做為母機,其餘7架做為運輸機使用。海軍人民委員庫茲涅佐夫向史達林提出請求,增加子母機部隊編制,由於開戰初期蘇聯空軍損失重大,而特勃-3轟炸機自1937年就已經停產(當時在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一共只有150架),因而請求沒有同意。

油畫-8月13日轟炸大橋

由於戰場形勢愈加惡化,迫使蘇軍增加Звено攻擊次數,8 月 17 日5架母機轟炸了康斯坦察,蘇軍投下的炸彈擊傷了 3 艘貨船,在這次轟炸中 1 架伊-16СПБ被德第 2 訓練聯隊的 1 大隊的 Bf 109 擊落(蘇軍戰史沒有此記錄)。按照蘇軍戰史記載,8月28日該型飛機蒙受了第一次損失,在轟炸扎波羅熱的第聶伯河大橋時,1架殲擊機被德軍擊落。

8月29日,4架伊-16СПБ在轟炸第聶伯河上大橋時與德軍4架Bf 109空戰,空戰結果是擊落對方2架。

在陸地上,轟炸航空兵第62旅也非常活躍,多次向第11集團軍部隊發動攻擊,在10月2日的一次攻擊中,2架伊-16殲擊機一舉炸毀了3個德國炮兵連,不過之前的功臣舒比科夫上尉英勇犧牲。

10月23日的作戰則宣告了蘇軍Звено攻擊的結束。這天蘇軍出動2架特勃-3轟炸機在11架伊-15比斯和8架伊-153殲擊機護航下攻擊德軍在彼列科普的炮兵陣地。當2架轟炸機釋放4架殲擊機時,德軍第 77戰鬥機聯隊第3大隊的Bf 109 出現了,結果蘇軍護航的殲擊機被擊落5架,而釋放出來的4架伊-16則被擊落2架。損失是如此慘重,迫使蘇軍從此停止了Звено攻擊。根據統計,在1941年7-10月短短3個月中,蘇軍子母機群先後出動30餘次。由於戰爭的爆發,蘇聯停止了後續計劃的發展,不過它將永遠在蘇聯航空史上留下自己濃墨的一頁!

各種子母機方案

不同方案說明

1 1931年的Звено-1方案,1架ТБ-1轟炸機和2架И-4殲擊機

2 1932年的Звено-1A方案,1架ТБ-1轟炸機和2架И-5殲擊機

3 1933-1935年的Звено-2方案,1架ТБ-3轟炸機和3架伊-5殲擊機

4 Звено-5方案,1架ТБ-3轟炸機和1架И-Z殲擊機

5 1935年的Звено-6方案,1架ТБ-3轟炸機和2架И-16殲擊機

6 1935年的Авиаматка ПВО空中防衛母機方案,1架ТБ-3轟炸機和2架И-5、2架И-16及1架И-Z殲擊機

全文完,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