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
據AI前線報道,一位騰訊內部員工透露,騰訊開始又一輪架構調整,1985年前出生的非高層人員將要被「優化」。
消息流出後,網友議論紛紛。
在許多人看來,35歲正值事業巔峰期,奈何在殘酷的職場它卻被貼上了「高齡」的標籤。
其實,騰訊總裁劉熾平在騰訊 20 周年會議上就曾表示:
在未來一年內,有 10% 不再勝任的管理幹部要退。此次調整,是騰訊在幹部體系上的調整,騰訊希望藉此讓幹部體系「年輕化」。
簡言之,如果你今年35歲了,能力與職位卻不匹配,那麼你就是他們勸退的對象。
不止騰訊,全球第二大軟體公司甲骨文公司也進行過裁員調整。
首批被裁的員工數量大約在 900 人左右,其中中槍的多是35歲左右的工程師。
35歲在職場上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再看一組數據你就知道了。
公務員考試的年齡上限是 35歲。
很多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會明確規定年齡必須要 35歲以下。
美國PayScale曾對各巨頭企業員工的平均年齡,做過一項調查。
結果發現:年齡中位數最大的公司是惠普41歲,其餘則普遍低於40,例如IBM38歲、戴爾37歲、谷歌29歲,Facebook28歲。
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曾說過一句話:「我想強調年輕和技術的重要性。年輕人要更聰明。」
相比於青春活力的年輕人,35歲後的中年人無疑不被偏愛。
2
38歲香港男演員兼職搬運工的消息,曾刷屏網絡。
38歲的莫家淦出演過多部TVB的影視劇,如《溏心風暴》、《法證先鋒》、《反黑路人甲》等等。
在香港娛樂圈闖蕩多年的他,憑藉早期財富的積累,先後投資開設了6家眼鏡店。
生活原本稱得上富餘。可是一場疫情的來襲,眼鏡店難以為繼,6家店面縮水到了4家。
再加上,如今的影視行業並不景氣,通告越來越少,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收入銳減。
為了生活,他四處奔波,希望能掙點外快。
一位朋友見狀,曾小心翼翼地問他:「有個搬運工的活,你干不幹?」
朋友原以為他會拒絕,不料莫家淦想都沒想答覆道:「有活當然要干!」
就這樣,他穿上工作服,挽起衣袖,說干就干。
有人曾問過他,怕不怕別人認出?
莫家淦釋然地說道:「別人都能幹的活,我為啥不能幹呢?我又有啥優越感呢?」
作為一名演員兼眼鏡店的老闆,莫家淦沒有半分遲疑,因為他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說過一段話:
「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
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
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
真是太真實了。
許多人曾疑惑,為什麼35歲成了職場上的高危年齡。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中年人背後的牽絆真的太多了。
3
1987年,一個在校辦企業經銷部業務部乾了5年的老員工,照舊騎著他那破舊的三輪車,來回奔波在送貨的路上。
車上裝載著學生必買的作業本、鉛筆和橡皮擦,還有炎熱夏天裡必備的飲料和冰棒。
因為常年往返學校,老員工深刻領悟到了一個事實: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是第一位。
有一天,一個兒童營養品代理的機會找到了他,老員工敏銳地察覺到這可能是唯一一個能讓他翻身的機會。
儘管已經四十多歲了,老員工從未對未來低頭。
他想方設法湊夠了錢,掙來了代理的機會。
不到兩年,他帶領的這個小廠,居然兼并了杭州罐頭食品廠,並正式成立了娃哈哈食品集團。
彼時的這個中年人,就是宗慶後。
《銀魂》里有句台詞說得好:
「人不是什麼時候都活得光明正大,本想抬頭挺胸前進,卻不知道何時就會沾一身泥巴。
不過,即使那樣也能堅持走下去的話,總有一天泥巴會幹燥掉落的。」
你可以選擇在中年後混日子等退休,也可以選擇伺機而動,改變局面。
世上從來沒有穩定的工作,有的只是穩定的能力。
李宗盛說:「人生要麼拼,要麼熬,往往熬來熬去,發現還是得拼。」
即便人到中年,你也不該放棄每一次可能的機會。
4
2條建議,送給即將迎來35歲,卻又不知所措的你。
努力擁有不可替代的能力
在網上看過一個最牛司機的故事。
這位司機學歷不高卻深受歡迎,因為他做事能力一流,解決問題總有多種方法。
他除了是司機,還兼任秘書、後勤等多個角色。
有時,領導出差一路需要的輔助工作都由他一個人負責,例如開車、訂酒店,甚至聯繫客戶。
公司曾招過專職人員,負責領導交代的某個專項任務,但最終都不如他。
就這樣自然而然的,他成了領導身邊最信賴的助手。
記得白岩松曾說過:「一個人的價值,社會地位,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不可替代性,是你在社會生存最好的籌碼。
在面對中年困惑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你是否擁有具有稀缺性的能力?
增加被動收入
年齡越大,人越應該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畢竟世界上,誰也沒有辦法拍著胸脯保證,你一輩子有工作。
《富爸爸窮爸爸》中說的:「多留意你可以賺錢的途徑,如果你能看見一個機會,就註定,你的一生會不斷發現機會。」
你可以嘗試結合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去獲得相應的被動收入。
你也可以學習理財、投資。
越早嘗試獲取被動收入,人生往往就會少些焦慮,多些從容。
35歲並不是一個可怕的年齡,重要的是,你準備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這個年齡。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