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製片的技術體系與管理邏輯

2023-03-20     中國電影報

原標題:虛擬製片的技術體系與管理邏輯

/李佳蕾

編輯/劉珞琦

責編/杜思夢

01

走出去——

讓世界看到中國影視科技的力量

2022年4月,由中國浙江博採傳媒有限公司製作和出品的9分鐘全虛擬科幻短片《誕辰》在美國NAB影視展亮相。這部全世界首個百分之百使用虛擬體系拍攝的作品,在首映後隨即引起了強烈反響。

在之後不到一年時間,《誕辰》已受邀參加包括威尼斯電影節在內數十個國際影展活動,官方入圍歐美地區八個國際電影節,在2022巴塞隆納獨立電影節、2022柏林短片電影節和第十四屆加拿大火花動畫節上斬獲多項大獎。《誕辰》以其所蘊含的獨有探索性和實驗精神,引起世界影視行業關注。博採傳媒在影片中運用的自主開發虛擬製片新科技,以及「所見即所得」的創作模式,實現了多項核心技術和理念的創新突破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也為中國電影工業化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

02

「另闢蹊徑」——

從「0」到「1」,打造獨有的解決方案

虛擬製片是當下國際影視製作行業最熱門的話題和趨勢之一。2019年迪士尼推出的熱播劇集《曼達洛人》,引發了在包括中國影視圈在內全球業界關於虛擬製片技術的熱烈討論。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總部位於浙江杭州的博採傳媒,從2017年便開始進行虛擬製作技術探索研發,並在創始人李煉的帶領下,建立了完整的虛擬製片底層技術體系和管理邏輯,並於2020年搭建起了在中國甚至全世界最高技術水平的虛擬攝影棚。

「現在回頭來看,我們基本是跟全世界同步去做這個事情」。公司創始人李煉說,「過去,從影視產業製作鏈條上來講我們一直在追趕好萊塢,但在虛擬製片這件事情上,我們不是追趕好萊塢,而是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在進入虛擬製片領域之前,博採傳媒深耕於傳統影視製作領域,出品了很多家喻戶曉的廣告作品和動畫劇集,具備深厚的真人實拍和3D動畫及特效製作經驗。其自創的動畫IP「昆塔「系列電影也成功登陸院線和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是,傳統影視製作中諸多掣肘之處,讓李煉開始思考打破成熟技術的局限。

「我之前在做動畫的時候,片子做到後期才能看到完整樣貌。如果有想要改動的地方,剛開始製片還同意我進行調整,到後面再想要進行調整的時候製片就會跟我說『沒有預算了』,我就只能妥協了。這種遺憾只能伴隨到底。」因此構建一種沒有遺憾的製片方式,既有實拍的便捷快速,又有動畫製作中的自由和想像,成為李煉最大的夢想。在虛擬引擎還沒有進入影視行業視野時,他便率先開始了研究。但面臨技術、管理和人才等各方面挑戰,怎樣才能建立一套高效實用的虛擬製片體系,讓創作者在前期進行創作時不為現實條件束縛,打開思路,天馬行空,拍攝出真正想要表達、想要呈現的影片呢?

在研發階段,李煉和博採傳媒就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徑。他們從底層的技術和管理邏輯研究出發,進行了大量的基礎論證和方案研討。其研發團隊從最初兩個人發展到現在七十多人,邊探索邊實踐。在這個過程中,自主創新成為研發工作的主題。由於大量研發需求沒有對標借鑑,所以對於博採的技術人員來說,多數工作流程中所依託的開源軟體的底層邏輯代碼,需要根據虛擬拍攝的功能目標進行全面改寫。博採傳媒的研發團隊人員大部分是來自計算機、圖像識別相關專業背景,影視製作本身對於他們來說是新領域。李煉也正是藉助團隊人員的結構特色,將建立國際水平虛擬製片體系做為年輕團隊的奮鬥目標,結合公司豐富的影像製作經驗和用戶體驗反饋,帶領研發團隊在短短几年建立了從美術設計、數字資產製作、Previz(預演)到LED環幕拍攝的一整套依託於「所見即所得」拍攝邏輯的新型影視內容生產系統。

「LED屏僅僅是虛擬製片一個表面上的呈現,真正有價值的在於它背後所蘊含的底層製作邏輯。」李煉說。「我們系統的設計基於數據疊代的理念。在我們的體系里,每一個環節不是簡單孤立,而是不斷疊代升級的。比如在前期做的美術設定,我們轉化成了數字資產,數字資產又做了預演,而預演中的所有數據,包括光效都會自動繼承到實際拍攝中。」

03

《誕辰》的誕生

2022年四月底,博採傳媒製作出品的《誕辰》在首映後不久,通過網絡媒體平台曝光了其幕後製作花絮,讓很多人對這部只用了四天時間完成拍攝和後期製作,僅用三件實景道具卻又充滿科技未來感的片子充滿好奇。根據美國影視行業人士對《誕辰》的對標分析,這種內容體量的片子在好萊塢影視工業體系的製作周期可能需要41天,但是博採僅歷時9天就完成了全部製作。這個創作過程足以展示博採傳媒的虛擬製片體系和背後技術所具有的巨大魅力和潛力。多家好萊塢頂級製片公司與視效公司對《誕辰》背後的虛擬製片技術感到興奮,因為博採的虛擬製片技術解決了多個全球領域的難題。

通過《誕辰》,業界看到了博採傳媒技術解決的方案中包括無摩爾紋、零延時相機跟蹤、虛實跟焦等多個專利技術特色,這些技術也讓好萊塢製片公司以及全球可編程圖形處理技術領袖英偉達(NVIDIA)評價其為「下一代」虛擬製片技術解決方案。

以摩爾紋為例,LED拍攝一般要求演員距離螢幕至少3米、攝影機焦點不能放在螢幕上,否則會出現摩爾紋。但是博採的第一代LED螢幕——直徑24米,高6.4米,彎曲成270度的環形豎屏與頂屏相接,它們由2800多塊LED螢幕組成,像素間距2.0mm,亮度達到1200nit——能夠與控制器、攝影機、機械裝置與伺服器……所有工具協同工作,攝影機不僅可以推近到離屏兩米的位置,還可以進行極端角度的拍攝,完全不用擔心畫面會出現摩爾紋的情況。

零延時相機追蹤方案也是博採傳媒虛擬拍攝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攝影師可以手持相機,跟隨演員動作,並且能夠保證演員、真實置景完美地融入虛擬的背景環境。李煉強調,如果相機有一丁點延時,哪怕是幾毫秒,你的演員和真實道具就會跟虛擬的景徹底脫開,觀眾就會看出『假』。所以零延時相機追蹤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

《誕辰》所展示出的製作水平和技術能力,也被一些包括微軟在內的國際大型科技公司所認可。正如英偉達國際媒體娛樂業市場戰略總監RickChampagne所言:「這是實時影視生產的最新技術突破,它將賦能下一代創意表達」。著名電影攝影師,奧斯卡金像獎得主鮑德熹在考察了博採的虛擬拍攝體系後也說:「我們終於在浙江建立起了世界級的虛擬攝影棚。」對於博採傳媒來說,國際市場的拓展也已經開始。2023年4月,博採的第一個海外虛擬攝影棚將在加拿大溫哥華建成。

04

虛擬製片時代已經來臨

2023年註定是中國科幻電影發展的重要一年。票房大火的《流浪地球2》彰顯著中國電影工業化及電影技術的新高度。這部電影在正式拍攝前,就用了虛擬化技術工具,花了三個月時間製作預演片,目標是對拍攝內容和周期進行精準控制。

在很多人眼裡,虛擬製片技術目前似乎多用於科幻、魔幻等重工業影片的拍攝中,虛擬製片技術是否只能在重工業影片中凸顯價值呢?李煉認為,虛擬製片技術不僅能夠在重工業影片中大放異彩,而且能廣泛運用在各種類型的影視內容製作當中。就拿數字場景的使用為例,博採傳媒目前積累的10萬+電影級數字資產中,就有相當一部分屬於一些過往的、已經不存在的建築和街道的數字復原。同時,現在的掃描技術還能對現有實景街道等,進行高寫實的數字掃描收錄,用於虛擬攝影棚內並可在短時間內快速實現場景轉換拍攝。簡單來說,過去、現在、未來的場景都可以便捷的通過虛擬拍攝體系進行使用。同時,傳統製作中的物理置景可以大幅減少,實現綠色和可重複利用的數字置景和使用模式。

李煉擁有著一個「雙重身份」——既是一個創作者,又是博採虛擬製片系統總設計師。他說,正因為具有長期的創作背景,才使得他在構建這套全新技術和管理體系時,努力從更全面的角度來進行思考。他認為虛擬製片體系不止要節省拍攝經費,提升劇組運轉效率,更重要的是帶給創作者更自由、更大膽的創作空間。通過利用虛擬製片技術,導演可以盡情想像,「你想做的事情用虛擬製片的方式都能實現,原來自己做不了的今天在虛擬空間當中都能做」。他說,「整個虛擬製片技術的基礎邏輯就像是『多快好省』的完成影片拍攝」。

05

「博採幻象電影計劃」——

虛擬製片促進影視內容開發製作新模式

《「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密切關注、準確把握全球電影產業及視聽科技發展趨勢」,「積極把握新技術發展趨勢,建立完善電影科技自主創新體系,在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博採傳媒在過去五年的默默投入,與「發展規劃」的指導精神不謀而合,並已經在多項相關電影科技領域實現了自主創新與突破。

同時,李煉也看到虛擬製片理念能為影視內容開發帶來模式和理念的創新。2022年,博採傳媒與國內第一個專注於科幻類型內容的電影活動平台藍星球科幻電影周聯手,推出依託博採虛擬製片體系的全新影視內容創投模式,讓更多青年創作者們親身體驗到中國前沿電影工業流程。

在「藍星球·博採幻象電影計劃」中,博採傳媒出資為最終的五強入圍項目製作預覽片。這個模式意味著在創投環節,評委們看到的將不再單單是文字,而是基於創投劇本的視覺預覽片。與實際拍攝不同的是,預覽片拍攝是在動捕棚里製作完成。動捕演員驅動數字角色,在預先製作好的數字資產場景中表演。Previz(預演)工作環節只需要一個很小的團隊。在動捕棚里,攝影師的手中的一個平板虛擬攝影機,能夠變換不同的攝影機和鏡頭效果,並且能通過系統實時看到動捕演員在數字場景中的一舉一動。

動捕棚內四周環繞的紅外感應攝像頭,會完整記錄下演員的所有動作數據,動捕演員在完成表演後,具體的拍攝鏡頭、角度全部都可交由導演自行選擇,甚至導演還可以通過採集到的數據對動捕演員的動作進行小幅度調整。

「劇本視覺化」概念的創舉,讓很多參與本次活動的青年創作者耳目一新。五強項目《幻伶》的青年導演張翔鵬就發出了感慨,「在已經有心理預期的情況下,當真正進到棚裡面進行實操,我還是覺得很震撼。我感慨的是它其實代表的不只是虛擬製片,而是虛擬思維,它改變的可能不僅僅是影視行業,有可能會改變我們整個的傳媒領域。」

在劇本可視化的模式下,創作者能夠以較小的成本,直觀呈現故事的內容和創作者的視聽語言風格和技巧,有助於創作者和投資方對未來影片正式創作創作進行更進一步的規劃,「從影視工業的角度來講,工業化需要很多的確定性,確定性並不是讓你不創作,而是讓你的創作能夠更完整或者提前用更小的成本去創作。」李煉說,「虛擬製片可以讓規劃做得更加精準且具備可行性,從而讓整個製片計劃變得清晰可控,大量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

作為一家強調「科技+內容」的公司,博採傳媒希望能夠通過藍星球·博採幻象電影計劃與更多的青年創作者合作,用創新的技術手段和理念,賦能這些正在科幻電影路上努力前行的年輕人,用科技驅動創意。虛擬製片為我們帶來的不僅是技術上的耳目一新,更會是理念和行業格局的變革和優化。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以博採傳媒為代表的虛擬製片科技將成為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的一道靚麗風景,也能夠助力我們的電影行業成為被世界追趕的對象。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轉載授權 | 3117342843(微信)

商務合作 | 3117342843(微信)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933524dfeeb2f4af21dd2a2dea39261.html

11月市場啟幕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