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便秘會變「傻」

2023-08-01     保健時報

原標題:長期便秘會變「傻」

很多人喜食較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導致食物中粗纖維的攝入量減少,腸道蠕動功能下降,久而久之就會引起便秘。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長期便秘的人容易出現主觀認知下降,其機率比排便順暢者高73%。

01

長期便秘影響認知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從多項大規模研究中收集了超11萬成年人的數據,對他們的大便排泄頻率、自我評估的認知功能等進行了分析,其中便秘被定義為3天或更長時間排便一次。

研究結果顯示,與每天排便一次的人群相比,便秘者的認知能力明顯較差,相當於他們的認知年齡比實際年齡大了3年。研究人員還發現,在排便不頻繁且認知功能較差的人群中,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群體中缺乏一種能產生丁酸鹽的有益菌。丁酸鹽可以改善腸道屏障功能,降低炎症風險。

根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建議,為了順利排便,每人每天的總纖維攝入量應至少為25克,攝入充足的水分也可以軟化糞便。

生物和醫學專家認為,腸道年齡與人體健康狀態密切相關,腸道健康,人也能更長壽。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一項醫學研究發現,100歲以上的人會富集一組獨特的腸道菌群,產生獨特的膽汁酸,有可能抑制腸道病原體生長,從而促進長壽。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的研究也發現,長壽老人腸道內的有益菌占優勢,有害菌處於劣勢的地位。但是如果飲食結構不盡合理、膳食不平衡,就會造成腸道微生態平衡的失調,帶來很多的疾病。

02

便秘與多種慢性病相關

此前,一些研究也發現便秘與多種慢性病相關。一項來自澳大利亞的大規模隊列研究發現,在≥60歲的住院患者中,便秘與高血壓和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增加顯著相關。多因素分析顯示,與非便秘者相比,便秘患者的高血壓風險增加了96%,所有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梗、心絞痛、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心梗、中風風險分別增加32%、10%、51%。

《美國腎臟病學會雜誌》上刊登的一項美國的研究就表明,便秘或對腎臟有害。該研究發現,在校正相關因素後,與排便通暢者相比,便秘者罹患腎病的風險增加13%,發展為腎臟衰竭的風險增加9%,而且嚴重便秘者腎病和腎衰風險還會進一步增加。

老年人、習慣久坐者、高血壓患者以及有心臟病史的人,都應避免突然發力,如果必須要進行,應提前做熱身運動。平時要多吃蔬菜,避免便秘。

03

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很重要

那麼,如何合理應對便秘?《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推薦,合理膳食、多飲水、運動、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是慢性便秘治療的基礎。只有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才能真正完全解決便秘問題。

具體推薦是:每日要攝入膳食纖維25~35克,每日至少飲水1.5~2升;適度運動,尤其對老年人更有益;建議患者在晨起或餐後2小時內嘗試排便。治療便秘的手段還有很多,除了調節飲食及體育鍛鍊等一般性治療外,還有藥物治療、生物反饋治療和手術治療等。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於永鐸曾表示,一般性的便秘可以通過飲食來調整,可以多吃玉米、高粱、小麥等富含粗纖維的穀物,以及芹菜、菠菜、韭菜等含粗纖維較多的蔬菜與水果,刺激胃腸道蠕動。另外,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是預防便秘的關鍵。如果沒有便意感,可以在臨起床之前按摩腹部,順時針搓揉20~30下;晨起後第一件事先喝一杯水。患者一旦產生便意感要儘快排便,不要在廁所久蹲。對於潤滑性瀉劑和刺激性泄劑可作為應急藥物使用,避免長期使用產生依賴和副作用。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燕聲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6dd07bdec2caf2f6d3385f7cf10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