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妻子嫌棄,寫下一首飄逸的詩,不料結尾14字成千古名句!

2023-12-31     千秋文化

原標題:李白被妻子嫌棄,寫下一首飄逸的詩,不料結尾14字成千古名句!

在唐代長安城的一處靜謐府邸,一位身披白衣的文士,面對窗外梧桐搖曳,一片金葉隨風飄舞。這位文士,便是文學史上的傳世之才,風流倜儻的李白。然而在他的人生中,除了耳聞目睹的輝煌成就,還有一段頗為動人的故事。

妻子的勸誡

李白生性豁達,喜歡飲酒作詩,也有著遠大的抱負。他的妻子劉氏,雖然並非豪門之女,但賢淑溫和,對李白寬容體諒。然而李白對於家中的經濟收入,一直顯得有些漫不經心,對妻子的關心和照顧也顯得略嫌不足。一天,劉氏忍不住開口對李白說:「夫君,你總是整天飲酒作詩,卻忽略了家中的大小事務。家用漸漸匱乏,你卻漫無目的地揮霍金錢,實在是讓人擔憂。」

李白聞言一愣,初時還有些不以為然,但在妻子溫和的目光中,他漸漸感到一絲內疚。或許是因為他太過執著於文學創作,與對仕途的追求,而忽略了家庭的需求。這時李白心中,也湧起一股深深的無奈和自責。

千古名句的誕生

巧合的是,就在這一時期,唐玄宗通過玉真公主的引薦,看到了李白寫的詩,認為此人確實頗有才華,於是便決定下詔宣李白入京,想要一睹這位詩仙風采到。李白聽後可謂狂喜,近30年的付出,眼下終於有結果了,他頓時感覺胸中一股豪氣直衝雲霄,便大筆一揮寫下了《南陵別兒童入京》。

在寫完這首詩後,李白豁然起身,拿起酒杯,朝著窗外的明月大笑而去。這一笑仿佛是對生活的豁達,是對自己一貫不羈的坦然。這時他心頭豪情涌動,心中的壓抑仿佛一掃而空。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更是成為了千古名句。

詩句背後的含義

這14字成為他這首詩的結尾,卻也成為千古名句,深深地刻在了文學的歷史長河中。《南陵別兒童入京》此詩用直陳其事的賦體,洋溢著詩人積極奔放的生活熱情,與慷慨激越的進取精神,詩人求用心切、受寵忘形的神態躍然紙上。全詩充分表達了,詩人實現抱負時的喜悅的心情。

有些人或許會好奇,李白在當時已經很有名氣了,可為何他還要尋求仕途呢?或許這是因為我們將李白過於理想化,將他看作神仙一般的存在。我們太過崇拜他的文學才華,卻忽略了他也是一個有著血肉之軀的凡人。生活中的他並非超脫塵世,而是一個追求更多、更宏偉目標的個體。

李白擁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這並不與他在文學上的成就相矛盾。他在十幾歲時就立志要打破常規,以實際行動報效國家。這種對報國之志,一直貫穿到他40歲的年紀。這個過程中,他或許沒有取得政治上的輝煌,但這沒有減損他的追尋他追求仕途的決心。

比起李白的文學才情,他堅守理想的毅力,與為之奮鬥的精神或許更值得我們敬重。在人生的追求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軌跡和選擇。李白選擇追求仕途,是他內心對國家有著深厚的情感。

寫到最後

李白的仕途

經歷,是他生命中獨特的一部分,與他的文學成就一樣,都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應當更全面地看待這位文學巨匠,將他從仙人的神龕中拿下,還原成一個真實、鮮活的個體。這樣我們或許能更好地理解他的選擇,更深刻地體味他生命中的不同側面。大家如果還有別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和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69632b8e115fbfeac876ef75dc5e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