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中國:美軍重建假想敵中隊,華裔指揮官,頭號目標是殲-20

2022-06-26     佐羅軍事

原標題:叫板中國:美軍重建假想敵中隊,華裔指揮官,頭號目標是殲-20

叫板中國:美軍重建假想敵中隊,華裔指揮官,頭號目標是殲-20

據央視網援引美空軍官方網站消息6月25報道,美空軍時隔8年後再次組建大名鼎鼎的第65「入侵者」中隊。作為美空軍內部赫赫有名的假想敵部隊,位於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的第65「入侵者」中隊的一舉一動都頗為引人注目,與此同時,一架採用殲-20隱身戰機塗裝的F-35A亮相後,又引發外界熱議。

可以確定的是,這架F-35A的主要任務,就是扮演模擬殲-20隱身戰機,由此可見,以殲-20隱身戰機為代表的中國空軍力量,已成為美空軍眼中最具挑戰性的對手。

在新塗裝的F-35A亮相儀式上,美國第65假想敵中隊還派出了一名亞裔面孔的指揮官出席此次儀式。有未經證實的傳言指出,這名亞洲面孔的指揮官很有可能是一名華裔。

越戰期間,美國空軍及海軍航空兵部隊手中所裝備的主力機型,即F-4「鬼怪」II戰鬥機,在面對整體技術落後一代的蘇制米格-21戰鬥機,乃至於落後兩代的蘇制米格-17與我國殲-6戰機時,頻頻折戟沉沙,鎩羽而歸,F-4戰機並沒有因為技術性能上的領先從而占據絕對優勢。

鑒於這一局面,美國海空軍開始反思排查,經過詳細調查後他們認為,除F-4戰機本身在機動性上存在明顯劣勢外,戰鬥的失利與疏於對參戰戰鬥機飛行員進行高強度實戰化對抗空戰訓練也存在著很大關聯。在此背景下,美國海空軍相繼著手組建了一批假想敵部隊。美國空軍將其稱之為戰鬥機武器中隊(FMS),美國海軍航空兵則將其稱之為戰鬥機武器學校(TOP GUN)。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海軍航空兵在組建假想敵部隊事項上,比美空軍要早一步。如戰鬥機武器學校於1969年3月便組建完成,至於美空軍假想敵部隊則在1972年~1974年間陸續成立。得益於此,從美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走出的第一批畢業生中,便在次年與北越空軍的交手中,斬獲不少戰果。

轉至1972年初秋時節,在美軍發起的「後衛行動」後期,美國海軍航空兵與北越空軍的空戰交換比一度達到了驚人的1:13。由此可見,通過假想敵部隊,藉此錘鍊飛行員空戰技術與水平的效果,可謂是顯而易見。

截至目前,美空軍下轄有三支「入侵者」中隊,除65中隊外,還有駐地同樣位於內利斯空軍基地的第64「入侵者」中隊,以及駐地位於阿拉斯加州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的第18「入侵者」中隊。第65中隊在接收F-35A隱身戰機之前,統一列裝F-15C/D戰鬥機,第64中隊與第18中隊則清一色裝備F-16系列戰鬥機。

美國海軍航空兵現擁有四支假想敵中隊,分別是駐地位於內華達州法倫海軍航空站的VFC-13中隊、駐地位於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海軍航空站的VFC-111中隊、駐地位於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聯合預備役基地海軍航空站的VFA-204戰鬥攻擊機中隊,以及駐地位於維吉尼亞州奧西安納海軍航空站的VFC-12戰鬥機中隊等。

此番重新組建的第65「入侵者」中隊,在越戰結束後,將攻防訓練模擬的重點轉至蘇聯空軍及國土防空軍,在上世紀70~80年代的多次實戰化演訓中,與其他盟國飛行進行對抗演練,藉此訓練了數千名飛行員。

因此第65「入侵者」中隊在美空軍高層眼中,將其稱之為具備「傳奇性」的一支假想敵部隊,對提升航空兵空戰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儘管被視為重要一環,但隨著冷戰的結束與國防預算的調整,第65「入侵者」中隊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遭遇裁撤,直到2006年才迎來首次重建。2014年9月,由於預算有限,第65「入侵者」中隊再度遭遇裁撤,儘管美國空軍高層頗有微詞,但他們無法改變囊中羞澀這個殘酷的現實,最終只能無奈接受。

近年來,隨著中國空軍的快速發展與實力躍升,讓美國空軍高層意識到,此前在空中領域所構建的絕對優勢,已經出現不少漏洞。因此除在武器裝備方面增大研發力度與加快更新疊代外,實戰化訓練同樣也是必不可少,故而有關重建第65「入侵者」中隊的呼聲,自特朗普執政末期就一直居高不下,直到此番夢想成真。

值得一提的是,美空軍假想敵部隊此前將蘇聯空中力量視為對手,然後以此展開針對性演訓時,不論是戰機塗裝、空戰戰術,還是語言交流、居住環境,均採用蘇聯風格。

但最本質的一環,即在日常對抗演練中所使用的戰機,悉數是美製戰機,這與蘇/俄制戰機在性能上有著較大差異,因此美空軍便設法通過各種渠道,以此來獲得一批蘇/俄制戰機。

如在1973年後,美空軍從印尼手中獲得6架米格-21戰鬥機,四年後,又從埃及手中獲得13架米格-23戰鬥機,更有甚者在1982年~1987年間,埃及又向美空軍轉交了多批次,總數達15架的中國產殲-7II及1架殲-7M戰鬥機。上述機型的到來,讓美空軍將其視為珍寶,與此同時,在後續展開的實戰化演訓中,也讓美空軍飛行員切實認識到了蘇聯及中式戰機的優劣。

美國海軍的「假想敵」部隊的戰機塗裝也已經改為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樣式。美國海軍第12合成戰鬥機中隊(代號VFC-12,綽號為「戰鬥奧馬爾」),其大黃蜂戰鬥機FA-18戰鬥機的尾翼上塗裝著中國空軍的軍徽。

VFC-12戰鬥機中隊是美國海軍的4個「紅色空軍」假想敵訓練中隊之一。以前VFC-12中隊的戰機噴塗著俄羅斯空軍的紅五星標誌。現在則改為中國空軍的八一軍徽,這反映了五角大樓的看法,中國現在是美國的「頭號威脅」。

美國空軍則一步到位,直接使用F-35隱身戰鬥機作為「假想敵」飛機。除了第65「入侵者」中隊,第64「入侵者」中隊也有一架F-35A隱身戰機(編號為5049),但屬於早期型號,定位為驗證平台,主要用於技術評估、數據測試等,並不具備任何實戰能力。

第65「入侵者」中隊此番接收的F-35A隱身戰機,編號為5021,在2013年交付至駐地位於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第53聯隊第31測試評估中隊。按照實際出發,使用現役的F-22隱身戰機模擬殲-20戰機更為有效,如當年殲-20在進行試飛後不久,美空軍就使用F-22模擬殲-20,同各部隊進行對抗演訓。如今之所以換作F-35A模擬殲-20,背後恐與F-22總數較少、維護費用高昂及任務能力指標低下等因素離不開關係,故而才不得已為之。

美國空軍使用F-35A模擬殲-20,所能汲取的經驗數據可謂是極其有限,這其中最具看點的當屬超音速機動性能與態勢感知能力。依照前者來說,憑藉著F-35A拉胯的超音速性能,就註定在後續展開的實戰化對抗演訓中無法還原出殲-20在該領域的真實效果,這一點對於中國空軍而言,可謂是極為有利。

至於態勢感知能力,得益於極為嚴格的保密措施,有關中國殲-20在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方面的建設發展,截至目前,美國空軍一無所獲。因此使得F-35A只能按照己方經驗或是瞎想的思路進行探索。總之,要想完美復刻殲-20在該領域的具體技術水準可謂是異常艱難,近乎於是天方夜譚。

近年來,隨著中國空軍在裝備技術及對抗演訓上取得的長足發展,使得中國空中力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儘管在空中力量對比上,中國空軍仍與美空軍存在著一定差距,可在美空軍眼中,儼然已將中國空軍視為比俄羅斯空天軍更具威脅性的空中力量。

在此背景下,美國空軍若再不擴充假想敵部隊規模,以及使用五代機進行針對性訓練,那麼中美空中力量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小,進而使得美國此前所擁有的「空中霸權」地位也將搖搖欲墜。可話又說回來,使用飛行性能平平的F-35A來模擬殲-20,就真的能阻擋住中國空軍在隱身戰機領域的發展腳步,並以此重新奪得當下正在逐漸失去的優勢?想必在這個問題上,美空軍有恐怕著比我們更為清晰的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638156a5370cd36f54ec7259864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