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文化的「遺物」,號稱一件能買半座城,真正的傳世國寶

2023-11-04     書法網

原標題:它是中國文化的「遺物」,號稱一件能買半座城,真正的傳世國寶

它是中國文化的「遺物」,號稱一件能買半座城,真正的傳世國寶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各大學派留下了數不清的典籍。它們歷經風雨,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焚書,我們在今天還能領略其中的智慧,是一種幸運。從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學說就確立了自己的「至尊地位」,隨之而來的是文人對儒家經典的拜讀。

歷代王朝為了穩固皇權,對儒學書籍也進行了「挑選」,原著中那些「不太合適」的內容,就進行刪減,這種做法在宋代以後比較普遍。我們要知道,古代人的「識字率」非常低,就更不必說能夠讀懂這些書了,而官方刊刻,成了它們傳承的重要手段。

與民間刊印相比,官方刊刻有三大顯著優點:首先,漢字的準確率比起民間寫本高得多,民間文本中常出現異體字和錯字;其次,涵蓋內容廣且版本更加可信,雖然會對內容進行刪改,但比起民間那些整本都是偽作的版本,還是更客觀;第三,就是能夠用到當時最先進的印刷或摹刻技術。

在西安碑林博物館,保存著一套一級文物,它們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遺物」,也是該館的鎮館之寶,它就是《開成石經》。文物界認為《開成石經》冠絕整個古代碑刻史,唐大和七年(833年)至開成二年(837年),皇家命當時最頂尖的書法家和刻工,在長安國子監刻石,四年時間,此作完成。

《開成石經》共刻石114塊,每塊高2.17米、寬83至96厘米不等、厚20厘米,兩面刻字,共228面;每面8欄、滿行10字,由間隔線分割,共計650252個字,以楷書鐫刻而成,單字大小約2厘米。

《開成石經》內容為儒家典籍,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春秋》三傳、《孝經》《論語》《爾雅》《五經文字》《九經字樣》等12部,如果加上乾隆年間補刻的《孟子》,則一共十三部。中國歷史先後有過七次,而《開成石經》是刻工最佳、保存最完整的一部,之後歷代王朝多以此為正版。

《開成石經》不僅文獻價值高,書法價值也不容忽視。其字以歐陽詢楷書為基礎,兼取虞世南、褚遂良風格,這在某些筆畫細潤輕盈處理上可以看得出來。同時筆畫的起筆和收筆較為明顯,橫畫提按分明。

柳公權書法雖然在當時已經極為知名,但此碑並未取「柳體」筆法。此作有隸書題額,具有明顯的「唐隸」特點,裝飾性強,字形拉長,結字偏長方形,將左波右磔的主筆筆畫誇張處理。

《開成石經》於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被移入西安碑林,至今依舊保存在這裡。原本沒有什麼價值的石塊,因為這些文字書法的存在,而承載了歷史的「記憶」,實現了不朽。

大家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60b21d36494c0d98383197ac23b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