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豬是蛇的剋星,是真的嗎?有什麼道理呢?

2022-08-11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農村老人常說:豬是蛇的剋星,是真的嗎?有什麼道理呢?

一位70多歲的老人告訴我:90%的人都被豬肥頭大耳的樣子騙了,蛇雖然很可怕,可在豬面前就是「移動辣條」?答案顛覆你的認知,可不是豬不怕蛇毒,而是因為這些。

提起豬,人們能想到的就是一種食材和豬肥頭大耳、憨頭憨腦、吃飽就睡、懶得出奇的樣子。

說起蛇,大家能想到一些關於蛇的故事。比如「白蛇傳」、「農夫與蛇」,俗語「打蛇打七寸」,還有蛇的可怕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扭曲樣子。

很多人認為豬肯定是怕蛇的,因為有些蛇有劇毒,咬一口就要命。豬怎麼能是蛇的剋星呢?這要從野豬說起。

野豬是什麼動物?

野豬是雜食性哺乳動物,已有4000萬年的歷史。野豬不挑食,只要是能吃的都能吃下。廣泛分布在全球,包括我國的東北三省、雲貴川、福建、廣東地區。在全世界共有20個亞種,外表看起來比家豬強壯得多,體型也較苗條,體重可達200公斤。

野豬辨識度最高的特點就是其棕色毛色、獠牙和如針一樣的鬃毛。獠牙代表其戰鬥力,鬃毛代表其防禦力。除此之外,野豬的蹄子也非常有力,能夠牢牢地控制住獵物。

我國的野生華南虎滅絕後,野豬數量擴大不少,南方農村地區經常能看到野豬的身影,再加上野豬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不能隨意獵殺,有的地方甚至鬧「野豬災」。

比如四川的很多農村地區經常就有野豬下山糟蹋農戶的莊家,甚至傷及村民。很多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基本都見過野豬。

野豬是家豬的祖先,是人類馴化的第二個野生動物。第一個就是從灰狼中馴化出了狗。所以家豬的很多習性跟野豬是一樣的,只不過家豬一些野性、鬃毛都退化了。

野豬為何不怕蛇?

農村老人常說:豬是蛇的剋星,是真的嗎?

前面簡單介紹了下野豬,那麼野豬如何做到不怕蛇的呢?難道野豬也跟平頭哥蜜罐一樣對蛇毒免疫嗎?

1、野豬身披鎧甲,蛇無從下口。

蛇這種動物雖然很可怕,但是蛇捕獵的方式大多是都是偷襲,需要悄悄地接近獵物,然後張開大口咬住獵物,然後用身體纏住,使其窒息而死或直接生吞目標。

蛇的捕獵方式適合獵物表皮相對光滑的目標,如果是目標是野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野豬不僅「皮糙肉厚」,而且其身上的長滿了如針一樣的鬃毛,遇到危險的時候,會立即倒豎起來。別說是蛇了,連獵豹這樣的捕獵高手都不敢把野豬怎麼樣。

蛇要是敢獵捕野豬,這種感覺就相當於有人拿著無數個針扎你一樣難受。

再加上蛇需纏繞目標捲起來再吞掉,但是野豬體重高達200公斤,身形較大。一般的蛇不過2到5米,是沒有辦法困住野豬的,更不可能頂著針扎去生吞。

總之,蛇沒辦法捕獵野豬,但是野豬卻是獵殺蛇的高手。

2、野豬不怕蛇毒嗎?

很多人認為野豬不怕蛇,是因為野豬不怕蛇毒,其實這不完全正確。

真正的原因是蛇根本沒有機會「放毒」。

前文說到,野豬皮糙肉厚,還有鬃毛保護,除非是大型巨蟒,根本不可能對野豬構成任何傷害。

蛇毒需要通過毒牙把毒素注入血管才能生效,蛇還沒來得及咬中野豬,估計已經被野豬踩住了,然後吃掉了。

吃進野豬胃裡蛇毒會被野豬強大的消化能力中和掉,野豬不會感覺到任何不適。

野豬的戰鬥力如何?

農村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

這句俗語說的就是過去農村地區三種野獸的戰鬥力,野豬排在榜首,可見其實力不容小覷。

有人可能會質疑這個俗語,但是大家想想,野生老虎基本很難看到。熊更是少、狼也只存在少數無人區了,能橫行農村田地「如入無人之境」的只有野豬了。

沒錯!野豬現在是很多南方省份最兇猛的動物,你還拿它毫無辦法,因為野豬喜群居,一來就是一群,二來野豬還是保護動物。村民是毫無辦法的,好在野豬造成的損失,都會有補償。

野豬的戰鬥力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野豬的咬合力驚人。

我們知道狼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狼的咬合力在184公斤左右,野豬可以達到200公斤,在撕咬獵物上,野豬好不遜色與狼,足見野豬的戰鬥力。

野豬咬蛇一口就能咬成兩半截,難怪有小夥伴說,野豬見到蛇就跟吃辣條一樣。

2、野豬的破壞力驚人。

野豬的破壞力是驚人的,野豬破壞莊家的主要依靠的就是豬拱嘴。野豬的豬拱嘴能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可以推動40~50千克的重物,差不多一個成年女性或老人的體重。

豬拱嘴即可以刨地,也可以當武器。四川地區很多野豬出沒的地方,都要村民被豬拱過,有的還受了傷。

除了豬拱嘴以外,雄性野豬的獠牙也是非常厲害的。其實家豬也是長獠牙的,只不過還沒長出來就被送到餐桌了。

3、野豬善於奔跑。

野豬生活在灌木、森林,善於長久奔跑,雖然奔跑速度不及其他食肉動物,但是野豬可以連續奔跑15~20里,這相當於跑個半個馬拉鬆了,這樣的體力相信很多人都比不上。

蛇的爬行速度當然比不上野豬的。蛇類爬得最快的烏梢蛇,不出10米就能被野豬追上。

4、野豬嗅覺出眾,蛇藏得再深也找得到。

野豬的豬拱嘴除了可以當武器以外,其靈敏優秀的嗅覺不屬於狗和狼。雄性野豬甚至可以聞到雌野豬的位置,可以用「難以置信」來形容野豬的嗅覺。

野豬不僅可以通過鼻子分辨食物的成熟度,而且還能聞到深達2米積雪下的核桃,當然也包括了藏於地下冬眠的蛇。

不少農村的小夥伴都見過野豬拱地的樣子,其實這就是野豬聞到了藏於地下蛇的味道。然後不停地用拱嘴拱地,把蛇找出來,正在冬眠的蛇一點反抗的能力都沒有,就這樣被野豬吃了。

野豬還特別喜歡吃蛇肉,吃完一個繼續找下一個。

總之,野豬靠其皮糙肉厚的盔甲讓蛇難以對其造成傷害,而野豬的戰鬥力完全碾壓蛇,特別是野豬難以置信的嗅覺,挖地三尺都能找出蛇,嚴格來說野豬確實是農村地區中小型蛇的「剋星」。

農村地區野豬越來越多的原因?

我們四川的野豬可以用泛濫來形容了,比如四川的通江縣每年都要理賠很多野豬糟蹋農戶莊稼的事情,甚至還造成了案件積壓。

我們不禁要問,為啥野豬越來越多了。

首先就是野豬的天敵消失了。野豬的天敵並不多,華南虎就是野豬的天敵,但是野外的華南虎已經滅絕,其他肉食動物基本不會對野豬這種群居動物構成太多威脅。

再次,最近幾年四川農村都在搞「綠色經濟」「生態農業」,再加上禁止打獵,農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不僅野豬多了,野雞也多了起來,時不時還能撿到野雞蛋。

最後,野豬雖然也讓農戶煩惱,但是野豬對整個農村的生態環境是有貢獻。野豬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會用拱嘴刨地,這不僅能疏鬆土壤,也能加速落葉枯木等的腐化過程,使土地更加肥沃。

因為野豬有這些好處,所以野豬也被我國列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名單,可不是能隨便獵殺的。

除了野豬以外,蛇還有哪些剋星?

1、鷹、雕、蛇鷲。

這類飛禽,體態雄偉、性情兇猛,有銳利無比的尖嘴,腳爪有鉤,不僅能捕食小動物,更是蛇的空中威脅,幾乎招招致命。

尤其是蛇鷲,明明是飛禽卻用「蛇」做名,不僅是「長腿歐巴」,還自帶厚鱗盔甲,蛇咬都咬不動,所以蛇鷲是很多毒蛇的天敵。

2、蜜獾。

蜜罐俗稱平頭哥。為何叫平頭哥?因為它被稱為「陸地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

能與非洲雄獅一爭高低,與花豹打個平手,面對一群鬣狗也不會吃虧,遇到小蛇就跟遇到「移動烤腸」一樣。

這裡面的主要原因還是蜜罐不怕毒,即使被咬了,休息幾個小時沒事了。再毒的蛇拿蜜罐也沒辦法。

3、蛇獴。

又一個以「蛇」開頭命名的動物,不用想這是蛇的天敵。

蛇獴比平頭哥「蜜罐」更厲害。蜜罐要是被蛇咬了,還要休息一會,蛇獴完全不用,對蛇毒完全免疫,如果飛禽抓蛇還需要一點技巧,那蛇獴就是天生蛇的剋星。

4、鵝與貓。

以上的動物,其他大家不常見,主要生活在非洲地區。有沒有一種動物是大家比較常見的呢?

有的,那就是農村養的大鵝和貓。

蘇東坡也曾在《仇池筆記》中寫道:「鵝能警盜,亦能卻蛇,其糞殺蛇,蜀人園池養鵝,蛇即遠去。

大鵝的彪悍大家都知道,很多短視頻都有農村土狗被大鵝逼到牆角或大鵝扯著脖子追小孩的視頻。

這是因為鵝有很強烈的領地意識,所以能預警防盜,伸長脖子發出破天驚叫,把蛇嚇跑。

貓主要是因為貓動作敏捷,蛇所有動作在貓眼裡都是慢動作,簡直就跟幻燈片一樣,所以貓的爪子多拍幾次蛇的腦袋,蛇就會溜走。

5、其他天敵。

刺蝟,蛇不會主動找刺蝟的麻煩,但是幼蛇卻是刺蝟的美餐。

刺蝟在遇到威脅的時候,會把自己蜷縮成一團,爪鋒利,背上和身體兩側布滿了像針刺一樣的荊棘,一般的蛇真拿刺蝟沒辦法,

蛇怕的天敵動物不少,因為自然界講究「一物降一物」,蛇也難逃命運。

有些動物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限制蛇在這個世界上的數量而量身定製,比如上面提到了蛇鷲和蛇獴,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蛇毒無效」。

家豬也不怕蛇嗎?

從遺傳來說家豬也是不怕蛇的,但是因為家豬畢竟是從野豬馴化而來的,但是現在很多家豬都是圈養,短暫的「豬生」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蛇。

寫到最後:

野豬不怕蛇,主要是憑藉其皮糙肉厚和如針一樣的鬃毛,讓蛇無法下口,加上野豬體型巨大,蛇根本無法捕殺。

野豬的嗅覺極其優秀,可以嗅到藏於洞中的蛇。野豬的戰鬥力和破壞力都很強,一般的蛇即使正面對抗,馬上就會變成野豬的甜點。正如很多小夥伴說的那樣,豬吃蛇就跟吃辣條一樣,太輕鬆了。

最後,野豬是保護動物,不能隨意獵殺,拒絕野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53a5d4cce2ead9ca188e17aaf8b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