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上ChatGPT的AR眼鏡?我要有屬於自己的「賈維斯」了

2023-04-12   VRPinea

原標題:配上ChatGPT的AR眼鏡?我要有屬於自己的「賈維斯」了

(VRPinea2023年4月12日訊)日前,美國AR眼鏡開發商和零售商Innovative Eyewear宣布,其AR眼鏡產品支持ChatGPT語音交互。消息一出,該公司美股股價盤前最高飆升逾200%,隨後漲幅回落至130%左右。據悉,Innovative Eyewear是基於一款名為「Lucyd」的手機應用,為其AR眼鏡用戶提供ChatGPT語音服務。公司執行長Harrison Gross在聲明中寫道,「我們很高興能成為第一家提供ChatGPT支持的AR眼鏡公司,Lucyd將使我們的AR眼鏡產品功能更加強大。」

(Lucyd產品宣傳圖)

AI之於AR

一款消費級的AR眼鏡需要滿足幾個條件:時尚性、佩戴性、智能性。

時尚性,作為一款可穿戴設備,AR眼鏡的產品外觀應該是向普通的太陽眼鏡看齊的。這要求它儘可能簡化設備形態,具備潮流好物的時尚質感。

佩戴性,簡單來講就是適合全天候佩戴。輕便是第一要素,AR眼鏡應該做到長時間佩戴也不會對用戶的面部、眼部、耳部等造成影響或損害。其次就是防水、防高溫等,過於精貴的電子產品肯定是不適合隨身攜帶的。

智能性,AR眼鏡的目標是成為輔助用戶日常工作生活的工具。就像《鋼鐵俠》等影視作品中呈現的形象一樣,AR眼鏡應該能夠完成識別物體、打電話、收發郵件等功能,既能滿足生活娛樂需求,也能提供生產工作輔助。

(網絡概念圖)

就目前的AR眼鏡市場來看,前兩者的實現較為簡單,不過一旦想要兼顧第三者,就會陷入尷尬的境地。畢竟高度智能化的工作生活輔助不可能憑空出現,那需要以龐大的計算能力作為基礎。但想要實現算力設備的集成,就勢必會導致AR眼鏡變得臃腫不堪,這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AR眼鏡交互概念圖)

Innovative Eyewear的方案似乎給出了一個全新的解題思路。根據相關介紹,基於Lucyd應用,用戶可以使用AR眼鏡內置的麥克風或其他耳戴式設備向ChatGPT提問,並通過立體聲揚聲器實時聽到回答。搭配上ChatGPT的AR眼鏡,看起來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實用。

(AR眼鏡戶外應用概念圖)

在業界看來,AR眼鏡或許會在未來成為,取代手機的下一代終端設備。不過,AR眼鏡的人機互動痛點卻一直是困擾著它進一步發展,直接觸摸機身的可操作性太低,手勢交互的算力需求又太高。AI語音助手的出現,很有可能成為AR眼鏡人機互動的新選擇。這樣,每個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賈維斯」,智能可穿戴設備將不再是紙上談兵。

不再「智障」的AI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過被「人工智障」逼得哭笑不得的經歷。ChatGPT與此前的「人工智障」的區別,可以簡單地用一句話來概括:從ChatGPT開始,AI有了和人類對話的資格。ChatGPT可以用舒適感很強的表述方式與用戶對話,並且用戶可以直接得到結果,而不是一堆需要二次人工篩選的信息列表。

(支持ChatGPT第三方插件的11個網站)

就在上個月底,OpenAI(ChatGPT開發商)宣布推出插件功能,幫助ChatGPT訪問最新信息、進行計算或使用第三方服務,並開放了網絡瀏覽器、代碼解釋器兩個OpenAI自己的插件。根據官網信息,第一批支持ChatGPT第三方插件的網站共11個,包含旅行計劃、電商服務、餐廳預訂、知識學習、家庭服務等各個領域。換句話來說,如今,一個簡單的指令就能讓ChatGPT製作並安排一趟五一之旅。在旅遊攻略、交通安排、酒店住宿等方面,它都可以直接提供堪比保姆級的服務。

1+1>2,AR重獲希望

書接上文,「堪比保姆級」畢竟不是真正的保姆級服務。距離ChatGPT成為一個無微不至的貼身管家,還缺少一個載體,一個能夠將各種安排隨時隨地告訴用戶的設備。沒錯,就是AR眼鏡。AI需要AR眼鏡作為載體,AR眼鏡需要AI提供人機互動支持。

(網絡概念圖)

從替代智慧型手機的角度上來講,AR眼鏡應該是面向C端的。這也就意味著,C端市場的消費者,會把AR眼鏡的造型、舒適度、交互功能、價格等方面與已經高度成熟的智慧型手機產品進行對比,甚至還會和影視作品中特效堆砌而成的「AR眼鏡」進行對標。大眾的心理預期過高,也就導致了AR眼鏡的全方位「失格」,直接表現就是市場遇冷。

根據第三方機構IDC諮詢發布的報告,2022年中國AR/VR頭顯出貨120.6萬台(sales in口徑),其中AR出貨10.3萬台,VR出貨110.3萬台。

(百度文心一言宣傳圖)

隨著ChatGPT的躍進式突破,AIGC領域已成為科技行業投資圈的新貴。國內方面,B.A.T三大網際網路巨頭,百度和阿里都已先後推出自己的AI語言大模型,文心一言、通義千問。市場的反饋永遠是最直接和真實的,人工智慧的風潮很大。

簡單總結一下,上述三段文字所要表達的重點,AI與AR能夠互相成就、AR市場遇冷、AI正處於爆火的風口。將AI引入AR眼鏡,憑藉AI提供的高效語音交互服務,打破AR眼鏡高不成低不就的現狀,讓其成為真正滿足用戶需求的生產力工具。基於AI的發展,在可預期里的未來里,相信我們可以看到,AR眼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可穿戴設備。AR眼鏡取代智慧型手機將不再是夢想。

道阻且長,但前程似錦

當然了,美好的未來藍圖需要描繪,現實的技術難點也不能忽略。想要實現影視作品中的呈現效果,AR眼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關鍵的一點,Innovative Eyewear的方案是通過手機,為AR眼鏡提供ChatGPT語音交互服務,但AR眼鏡的終極目標卻是取代手機。這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嗎?倒也不是。

(Rokid Air 產品圖)

目前的技術條件,需要使用手機或是某個設備為AR眼鏡提供語音交互的載體。但隨著技術和硬體配置的更新疊代,哪怕不藉助外部設備,AR眼鏡也能在保持輕便的同時,保證性能強大。這是有例可循的,儘管如今的手機性能非常強大,也有不少服務是通過雲端處理的。以雲遊戲為例,它依賴的就是雲端算力,手機只是作為一個信息輸入和結果輸出的平台。

結語

人工智慧的風越刮越大,「萬物皆可ChatGPT」似乎已不再只是一句笑談。作為「過氣產品」的AR眼鏡,如果能夠有效兼容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攻克人機互動的痛點。那麼,AR眼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將不再遙遠。有詩為證:「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