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一種既不能果腹、又無法治病,且缺少觀賞性的植物,卻總能在任何地點飛速地傳播開來,然後征服人們的心。在煙草的發展過程中,它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從文化、醫學到經濟,從隨處可見的禁煙標識到每年萬億的稅收來源。作為一種令人上癮的致癌物品,各個時期的各國政府都曾頒布禁煙令限制其使用;作為一種帶來巨大財政收入的經濟作物,它又是如此重要地支撐著地方或國家的經濟發展。
如今,我們已經可以通過任何書籍雜誌或搜索網站看到吸食煙草帶來的健康危害,然而,在歷史長河中的一段時間裡,人們甚至相信煙草具有預防和治癒癌症的奇功妙效,這一切還得從公元前說起。
一.始於美洲的儀式用煙草
最早的煙草種植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左右,在美洲原住民部落,原住民認為煙霧會引起「造物主」的關注,是連接人們與某些強大的靈魂的紐帶,因此抽煙被視為宗教儀式的一環,廣泛地應用於部落間的盟約簽署場景或其他儀式場景。這些煙斗被特定的原住民組織統一保管,裝飾上羽毛、皮毛或雕刻物。
圖1:美洲煙斗 來源:百科.煙草簡史:從典雅的煙斗到新朝的各類電子煙
1492年,Christopher Columbus在海外探險中意外抵達了北美,彼時煙草已經遍及了整個美洲大陸。最早吸煙的歐洲人是Columbus的水手,他們發現在難熬的水上航行中,煙草能夠緩解漫長的疲勞。接著,煙草便被帶回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皇室的花園中種植,並被宣傳「具有治癒和預防癌症的潛力。」
1570年左右,英國通過掠奪西班牙船隻獲得了煙草,當時的一位天文學家認為這種植物「打開了身體的所有毛孔」,當地人的身體「明顯非常健康」。煙草開始在英國皇室中流行起來。起初,煙草價格昂貴,只有上層階級才能用上,英國人便開始種植自己的煙草。隨著後來幾個世紀裡歐洲的殖民擴張,煙草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1880年,James Bonsack發明了早期捲菸機,自動捲菸機器的出現使煙草行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二.明朝傳入中國,禁煙令難行
煙草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年)傳入中國,一種說法是由福建商人陳振龍從呂宋島帶回了煙草的種子,再傳播至其他地區。明末名醫張介賓在其著作《景岳全書》中記錄了煙草的傳播,書中第48卷記載,「煙草自古未聞。近自我萬曆時,出於閩廣之間,自後吳、楚地土皆種之。」此外,書中還記載了煙草治病的作用,「則聞以征滇之役,師旅深入瘴地,無不染病,獨一營安然無恙,問其故,則人皆服煙。」
煙草的麻醉和上癮作用讓它有了一個新名字,干酒。在傳入之初,人們相信它具有治療寒疾等藥效,隨著煙草交易的盛行,「男女老少,無不手一管,腰一囊」,「一馬易一斤(煙葉)」,它的危害也逐漸顯現。崇禎年間(1628-1644年)《恩平縣誌》記載,「煙葉……夷人以御風濕,徒取一時爽快,然久服面目懼黃,肺枯聲干,未有不隕身者。」
圖2:集市吸煙的人群 來源:虎嗅.中國煙草往事
崇禎帝朱由檢1639年頒布禁煙令,據傳是由於「食煙」與「食燕」同音,儘管政策在上,違反即處死,但人們吸食煙草的嗜好卻難以立馬改變。不久薊遼總督洪承疇以「遼東戍卒,嗜此若命」為由,奏請開禁,禁煙令不得不撤銷。到了清朝,也曾有過幾次禁煙潮,卻皆以再次開禁收尾。時至嘉慶年間(1796-1820年),嘉慶帝愛新覺羅·顒琰不再禁煙,煙草作為一種經濟作物的種植越加普遍,規模化的煙草生產與銷售發展壯大。
三.民族捲菸工業的發展
19世紀末,捲菸傳入了中國,英美煙草公司(BAT)、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等企業在中國大量生產和銷售捲菸,人們的消費量在1900-1928年間提高了270倍,到1928年時已達870億支。儘管南京國民政府希望提高稅率來控制其增長,但一直到戰爭以前,捲菸市場都在急速擴張。
在華資捲菸企業中,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和華城煙草公司具有顯著的資本、設備和產量優勢。以南洋公司為例,1905年,華僑簡照南原創立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起始資本為10萬元港幣和4台捲菸機,生產「白鶴」、「飛馬」、「雙喜」牌香煙,日產量在30萬支左右。1912年,辛亥革命後,實業救國熱潮興起,國貨暢銷,南洋公司迅速成長,並在全國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此後,在與英美煙草公司的競爭中,南洋公司先後經歷了改組、招股、業務拓展、虧損和停產。1949年,除香港保留南洋煙廠,其餘機構皆成為國營煙廠。
圖3: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舊址 來源:虎嗅.中國煙草往事
與整個機器捲菸業競爭市場的,是30年代廣泛興起的手工捲菸業。從自動捲菸機傳入中國以後,手工捲菸便由於卷制速度慢而很快被取代,以James Bonsack命名的Bonsack捲菸機一天能生產120000支煙,手工捲菸一天最多只能生產3000支捲菸。然而,手工捲菸業卻在30年代後再度興起。據估計,1934年,手工捲菸占中國捲菸市場的市場份額可達25%。學者分析,這主要是由於30年代後經濟蕭條導致的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加上從事手工捲菸者多為底層民眾,出於扶持民生的考慮,政府通過收取更低的稅以支持其發展,更為廉價的手工捲菸自然而然成了消費者的選擇。
與此同時,在20世紀20、30年代的大洋彼岸,病理學家首次觀察到了國民肺癌發病率的上升,1950年,四項有關肺癌患者吸煙習慣的研究發表,成為歷史上關於吸煙有害健康的第一份確鑿證據。煙草在20世紀中葉被認為是癌症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的原因。
四.中國煙草的壟斷、整合與重組
1949年,新中國成立,煙草行業逐漸國有化,英美煙草公司於1953年離開中國。隨著國內煙草工廠的建立和興起,捲菸年產量在1949年至1958年平均每年增長11%,這一增長勢頭在隨之而來的大躍進和饑荒年間放緩。1963年,中國煙草工業總公司成立,並通過集中管理採購、生產、銷售以提高效率,此舉使得稅收從1958-1962年的平均41億元增加到1963-1966年的平均56億人民幣。公司於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解散。
在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中國引進了外國先進的制煙技術,同時,國內預備再次實行煙草的集中控制和管理。1982年,中國煙草總公司(CNTC)掛牌成立,1983年,國務院發布《煙草專賣條例》以確立國家煙草專賣制度。1984年中國深圳煙草交易中心成立,1985年中國煙草進出口公司(CNTIEC)成立。除了面向國內的煙草銷售,中國也積極地對外出口,其混合捲菸銷往歐美等地,草藥捲菸銷往日韓等地。90年代的煙草出口規模小、數量少,難以與國外公司進行有效的競爭,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對國內煙草行業進行整合與重組,這種改革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煙草推進其全球化的關鍵措施,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推動了這一進程。
具體而言,20世紀90年代,省級政府引入本地煙草保護措施,無論其生產效率如何,都保證它們的正常運行。因此改革包括打破省級煙草的壟斷,使其製造商能夠面向全國各地銷售其煙草品牌,從而推動國內競爭。
此外,國家根據年產量劃分出四類煙草公司,四類劃分標準分別是捲菸年產量超過50萬箱的大型企業、捲菸年潛在產量超過30萬箱的中型企業、年產量在10萬箱到30萬箱之間的小公司和年產量低於10萬箱的公司。通過使小型公司宣布破產或與其他公司合併,到了2009年,捲菸公司數量已減少至1998年的六分之一。
圖4:中國煙草公司總數(1998-2009)
除了中小公司的合併,也存在著巨頭之間的合併。2008年,中國煙草業的兩大巨頭紅雲集團與紅河集團簽訂合併重組協議,合併為紅雲紅河煙草集團,年銷售額超過400萬箱,這一數額成為2008年全球煙草銷售的第四大銷售額。
五.尾聲
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煙草生產國。根據Statista公司統計的2020年全球主要煙草生產國數據,中國2020年的煙草產量為213萬噸,其次是印度的76萬噸和巴西的70萬噸,煙草在國家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22年3月,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21年煙草行業快訊,2021年煙草行業實現工商稅利總額13581億元,財政總額1244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煙草消費已然成為財政收入不可替代的一環。然而,吸食煙草帶來的危害卻並未因此減輕。一部分反對禁煙的人認為煙草對健康是有益的,例如控制體重、調節情緒,但相對於其危害而言,這點益處微乎其微。除了人們已知的肺癌,吸煙還能導致心臟病、中風、口腔癌、胃癌、糖尿病等一系列病症。儘管21世紀橫空出世的電子煙被視為戒煙的最佳手段,但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表明,它同樣會導致疾病,並且更加令人上癮。
參考資料
1、皇甫秋實.中國近代捲菸市場研究
2、文學城.中國煙草發展史
3、國家煙草專賣局.2021年煙草行業實現稅利總額和財政總額創歷史新高
4、Tobacco.Wikipedia
5、William MUSK,Nicholas Hubert DE KLERK.History of tobacco and health
6、Statista.Leading tobacco producing countries worldwide in 2020
7、Jennifer Fang.The China National Tobacco Corporation: From domestic to global dra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