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應該和父母分房睡?這是一個困擾著很多家長的問題。
比如下面這位媽媽:
兒子 3 歲半了,嘗試分房睡一個月了,依然沒有成功,只要我一離開他的床,他就嚎啕大哭,還養成了睡前咬指甲的習慣。
有沒有什麼分房睡的好辦法?
孩子出現「睡前咬指甲」的行為,很可能是在用這種方式緩解緊張帶來的焦慮。
而且孩子才 3 歲半,為啥要著急分房呀?
原來這位媽媽在擔心:
我家是兒子,總跟我們一起睡容易性早熟。
網上說了,3 歲以後必須要分,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
這時候不分,以後就晚了!
孩子大了需要分房,可什麼時候「晚一點分房」竟成了各種問題的源頭?分房睡的年齡都要一刀切,這就有點教條主義了。
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聊聊「分房睡」這個話題。
晚點分房睡
真的會對孩子有影響嗎?
孩子稍微大一點,很多家長就著急忙慌地和孩子分房睡,其實大部分是受到了一些誤導,擔心分房晚了會影響孩子。
擔心晚分房,會讓孩子不獨立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只要孩子不再依賴父母,就算是完成了獨立。
可是,果真如此嗎?
獨立的基礎,一定是源自內心力量的強大,相信世界是安全的,同時也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去探索世界的。
獨立,是我們內心安全感的外化。
就像一面鏡子,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有多充足,獨立鏡子裡的他就有多強大。
反之,都只能是偽裝的虛張聲勢。
3 歲前,是孩子安全感構建的關鍵時期;3 歲後,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會主動向外伸出嘗試獨立的腳步。
硬逼著孩子分房,只會讓孩子破壞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安全感,也會讓孩子對親密關係感到無力和絕望。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擔心晚分房,會讓孩子性早熟?
性早熟大多數時候,是和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相關,或者孩子誤食了含有性激素的藥品,跟分不分房根本沒關係。
第一次當媽,我們都難免誠惶誠恐,所以很容易偏聽偏信。
因為害怕自己行差踏錯,我們小心翼翼地一手看著標準,一手養著娃。
可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立而不同的個體,不必用同一個冷冰冰的標準去對比。
到底多大應該跟孩子
分房睡?
其實,孩子分房睡並沒有統一的年齡。
「3 歲 4 歲不分房,5 歲 6 歲悔斷腸」是謠傳,而「6 歲是孩子的最晚分房年齡」也是不切實際的。
不顧一切的「分房訓練」,只會害了孩子。
一位從事心理諮詢的朋友,曾跟我說起這樣一個案例。
看起來乖巧可愛的小姑娘,到了晚上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總是莫名緊張焦慮,一點小事就大哭大鬧。
後來才知道,父母在孩子 4 歲時對孩子進行的嚴格分房訓練:
沒有經歷分床的過程,就讓孩子自己放在小屋睡,而為了防止她半夜跑回大床,父母竟狠心的把小屋的門鎖上了。
結果,房是分成了,也在孩子心理留下了不小的陰影。
周圍的黑暗,孩子看似適應了,而心中的這片黑暗,不知道父母要花多少時間,再去點亮呢?
所以別再著急把他推出去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時間表,待他準備好了,自然會主動分房。
和孩子分房睡
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要求孩子分房睡,不應該一刀切,更不能不顧孩子的內心需求,生搬硬套不管不顧。
但完成分房這件事,始終需要父母的引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分房可以從分床開始
娃出生之後,即便我們一早就準備了小床,他依然喜歡半夜滾到大床上,以至於我一度認為,小床根本沒什麼用。
可一次外出住親子酒店時,小傢伙因為太喜歡酒店的小帳篷竟然晚上獨自在裡面睡著了。
回到家後,我給他選了他最喜歡的紅色小汽車床單,擺上了一個類似的床上小帳篷。
沒想到,這成了他最喜歡的空間,分床睡這件事,就這麼簡單地被搞定了。
再後來,我們試著把小床和大床的距離拉開,中間還拉了一個超大號紅色小汽車的窗簾,半分房的這件事,也水到渠成地實現了。
這個方法,作為分房前的過渡,或者作為因為房間小而沒有兒童房家庭的選擇,都超級推薦。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建立分房的儀式感
別看孩子小,儀式感這事兒超級有用。
我曾在網上看到一位聰明的爸爸,他在和兒子分房前,曾多次鋪墊:一臉得意地跟孩子講起,自己小時候擁有一個獨立空間,是一件多麼自豪的事兒。
不是每個孩子都隨隨便便就有獨立空間,只有那些已經長大的孩子才能獲得這樣的榮譽。
結果這個孩子就一直盼望著,自己能像爸爸一樣,也獲得這樣的榮譽。
當爸爸覺得差不多了的時候,就特意準備了一份「長大證書」送給孩子。
這份儀式感,給兒子也帶來了巨大的勇氣,為孩子心中的安全感加碼,分房睡就這樣變得順理成章起來。
除此之外,和孩子一起布置兒童房、在裡面放置孩子喜歡的玩偶、玩具,陪孩子在裡面玩耍,也都會增強孩子和小屋子的感情。
而這些過程中,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千萬不要指責。
無論孩子是否如我們所願做到,還是孩子在短暫成功後行為倒退,家長都不必指責。
因為,只有孩子們相信,回頭時「爸爸媽媽一直都在」,他們才可能鼓起勇氣,再次上路。
在養育這件事情上,如果說有什麼規律可以遵循,我想那也 只有遵循母嬰發展的自然規律了。
在磨合中放棄標準,不斷看見孩子的內心和真實需要才能幫孩子更好地成長。
本文專家
蘇靜
審核專家
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
排版:阿童木
監製:大力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