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觀念不一致吵架,識別雙方教育誤區,促進家庭教育發展

2020-05-15     布丁媽媽私享會

原標題:家長教育觀念不一致吵架,識別雙方教育誤區,促進家庭教育發展

閨蜜狠下心把三周半的孩子送回北京只為了讓孩子更早的接受大城市的學前教育,但是卻遭到了老公和婆婆的反對,認為孩子太小送回去受罪,還什麼都不懂呢,能學啥?

春節期間閨蜜跟老公吵得很兇就是因為孩子回來後表現的特別有個性,對來家裡玩的小朋友並沒有過多的謙讓,在小朋友搶了她的玩具之後就立馬搶了回來,一點都不客氣,孩子爸爸覺得很沒有面子,對來的客人直抱歉。

客人走了以後夫妻就吵了起來,各說各的,閨蜜覺得孩子做的沒有問題,而老公就指責她非得把孩子送走,現在讓老人給慣得連起碼的禮貌都不懂了。

閨蜜非常生氣的反駁說根本就是那個孩子沒有經過允許就動別人的東西好不好,沒有禮貌、被批評的應該是對方的孩子。

閨蜜非常苦惱的跟我討論這個問題,為什麼老公就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呢?

閨蜜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多家庭中都出現過?家長兩個人互相之間產生了對家庭教育的誤解,片面的以自己的行為去揣測對方的理解。以閨蜜的事情進行分析,教育誤區主要在這幾個方面:

第一、一方未聽從另一方的建議

閨蜜與她老公吵架主要的根源在於閨蜜的老公還沒有從自己的想法中走出來,他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而不是從孩子教育的角度出發。

爸爸是沒有認識到孩子的教育的確是應該從孩子就抓起,不管怎麼說北京的大幼兒園的教育是非常系統正規的,而且孩子是北京戶口,遲早要回去接受教育,如果剛開始因為捨不得而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機,孩子跟不上進度以後就非常難辦了。

爸爸媽媽之間對於教育的理解不同,互相之間就會產生很大的分歧,再加上互相都以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對的,自然聽不進對方的建議,最終可能會產生互相猜忌,影響到孩子。

第二、家長一方愛面子

成年人很愛面子,因為自尊有的時候確實讓自己拉不下臉,同樣因為面子可以不顧事情的真相而批評孩子的家長也有的是。這些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成年人在社會上待時間久了,把在外人之前的形象看得比孩子和家人的感受更重要所致。

愛面子確實是很多人的通病,但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還估計面子的話,很容易造成家庭教育失誤,引起孩子的質疑。

第三、看不到孩子的優點

很多家長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對於孩子的優點一點都看不到不說,甚至還會將孩子貶的一無是處,家長對待孩子不能像洋娃娃一樣高興的時候哄一會兒就完了,不高興的時候就讓她一邊待著去。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十分重要,家長的肯定能夠給孩子帶來強大的自信,有家長的關注和支持的孩子幹什麼都非常有信心,特別對男孩子來說,父親對他的態度決定了他的底氣和安全感。

其實很多家庭問題都是因為夫妻雙方覺得彼此沒有重視對方,彼此為對方付出的太多而造成的失衡感,遇見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崩潰得一塌糊塗,孩子教育是件細水長流得事情,沒有什麼根本性的矛盾,而家長的態度卻是決定很大部分的地方,這種家庭該如何解決孩子教育激發的矛盾呢?

首先,認識到夫妻溝通交流的重要性

很多夫妻間的錯誤在於沒有完全跟對方交流好,就單方面做了決定,這樣一來,對方心裡肯定是不滿意這種做法又無法講不出充分的理由,所以就一直在找茬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當孩子出現不如意的情況的時候,對方的理由就變得充分,總之就是自己是沒有問題的,孩子只要有問題就是因為對方擅自做主而形成的後果,自己沒有任何責任。這種心態上的不成熟導致了家庭糾紛這次不出現下次也會出現。

其次,一方意識到另一方的局限性後,要做到心態平和、不帶情緒的跟對方去溝通。

如果雙方的思維層級不在一個層面上,溝通就會產生很大的誤區,並且這個過程相對來說是十分具有挑戰性的。

當然,好在現在有很多心理溝通方面的知識可以學習,如果一時溝通不暢,雙方可以進入共同學習的摸索中解決這個問題。只要雙方有感情基礎,都想把孩子帶好,這方面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受過一定教育的人相對是容易溝通的,因為都是基本處在一個思維層面上,不會產生過多的差異。但是也有的人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而不自知自己的固執,這樣的改變是很困難的。此時要幫助對方養成反思的習慣,人只要肯反思自己的行為就還有改變的可能。

第三、儘量不要讓其他家庭成員的態度干涉到子女教育

這點需要特別注意,本身孩子教育就是父母的事情,如果有老人來摻和就更加難辦。家庭教育可以聽老人的建議,雙方討論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畢竟時代在飛速變化,有選擇的甄別那些落伍的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對孩子的個性問題,只要不是非常偏激就要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不會導致孩子沒有主見人云亦云的生活。很多孩子因為不會說「不」,而導致輕則被人欺負,重則被人刻意的玩弄和侮辱,尤其是女孩子,有原則有個性是非常重要的成長教育。

跟孩子共同成長是身為家長應有的覺悟,成長的雙方要避免封閉的心態,看到對方的優點和長處,如果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共同想辦法去面對,而不是挑對方的刺,認為自己就一點毛病都沒有。心態成熟的家長處理事情的方法是求同存異,共同指向的目標是讓孩子更好的發展。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基礎,同時也是家長們正式上課的第一步。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z9vFHIBiuFnsJQV2Is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