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地道成都串串香,馬路邊邊全國擁有的分店數都數不過來,雖然數目繁多,但整體風格大概統一可稱之為「懷舊」!不管春夏秋冬,長期排隊爆滿,被無數吃貨奉為打卡聖地,如果要擼串兒,腦袋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馬路邊邊。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一些人為了生計,就在熱鬧場所比如商場、影劇院、錄像廳等附近擺攤經營「串串香」,以竹籤串豆乾、兔腰,在鹵鍋中燙熟,蘸上麻辣調料,風味濃郁、菜品豐富、物廉價美的串串便因此深受當地民眾青睞,每天來吃串串的「好吃嘴」們絡繹不絕。馬路邊邊將那個年代的匱乏與豐饒通過特色主題店的形式記錄留存了下來。
戲劇布景的牆繪裝飾重現了當時80年代的中國城市樣貌,綠漆紅字的小賣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的口號......那些早已消失的時代元素,在馬路邊邊被很好的還原出來。
從前遍地平房,路上還沒有什麼車輛,騎著自行車上學放學就是最簡單的快樂,若能給得一塊五毛零花錢,與小夥伴去小賣部買個零食或喝杯汽水,就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了!
不僅如此,店裡小賣部里還有各種各樣的童年零食,吃麻辣燙的時候來點咪咪蝦條猴王丹,那也是極好滴~
熱鬧的大廳里,擺滿了一張張不大的藍色桌椅,一眼望過去,還真有種坐在路邊吃串的感覺,仿佛讓人一下子穿越到老成都,在那個物質並不豐盛的年代,能通過簡單的食材獲得巨大的滿足。
食櫃里,整齊放著近百個品種的竹籤,每一種都串著應季的美食,葷素搭配,豐儉由人,各取所愛,物廉價美。
拿著簸箕逛逛馬路邊邊菜市場,看中哪個就拿哪個,有種去買菜的感覺。
青筍尖、黑木耳、土豆片,還有我最喜歡的嫩牛肉和海帶苗,如果你沒吃過,那我強烈推薦你吃一次!
馬路邊邊只有傳統鍋和經典鍋,不做微辣是老闆最後的倔強。秘制香辛料經過高湯的熬煮散發出獨特的香氣,辣而不燥,香而不膩,久煮之後口感依然爽辣如初。
噴香麻辣的紅油鍋里,一把把細竹籤串著毛肚鴨腸、黃喉牛肉掌中寶……
原味牛肉細嫩滋香,Q彈的牛肉粒是燃爆味蕾的小炸彈,巴不得在這吃上一百串!
掌中寶脆骨軟韌,在紅油湯里充分煮熟,入口汁水豐沛,一咬飆汁,嚼起來還嘎嘣脆!
黃豆花生碎+秘制辣椒麵+沸騰的原湯底的蘸碟,攪拌均勻,蘸上串串吃那叫一個香,這才叫做家鄉味啊。
除了串串,店裡還有一些特色菜,比如:牛肉、腦花、毛肚、花甲等,一小碟一小蝶整整齊齊地端上來,腦花綿軟滑嫩,牛肉有滋有味,真是太誘人了!
標配的冒腦花,愛的人會很愛,不愛的人遲早會愛上!經過處理後的腦花沒有一點腥味,如豆腐一樣入口軟嫩,結合秘制調料後,感覺還能再來十碗!
冒毛肚是不容錯過的重頭戲!爽脆的毛肚和蘸料充分攪拌入味,味道很巴適。
以前吃冒菜都是蹲在馬路邊上吃,為了留住回憶,路邊嫩牛肉的名字也保留了下來~
嫩牛肉吃起來鮮嫩中帶著點韌勁,也是馬路邊邊冒菜的必點!
時值冬日,沒什麼比大家圍爐而坐,吃著串串,閒話家常更有人情味兒的事了。
滾著人間煙火氣的馬路邊邊,從胃暖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