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註:胡歌發文「同志們永別了!」背後往事引無數網友淚奔

2019-10-19   西電招生辦

10月13日下午,胡歌突然在微博帳號上,發了這樣一段文字:「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

跟很多網友一樣,先是被胡歌的這句話嚇了一跳,接著毫不猶豫地在這條微博下面點了「贊」。因為幾乎所有聽過這句話背後故事的人,都會忍不住淚如雨下……人民日報官微也針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1958年,中國第一部諜戰片《永不消逝的電波》引發全國轟動,在影片的結尾,孫道臨扮演的地下工作者李俠,在敵人沖向秘密電台的最後一秒,一口吞咽了電文,在特務槍口的包圍下,發送出了最後一份情報……

他向千里之外的戰友敲下「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這一幕,不僅讓幾億觀眾哭成淚人,更成為中國影史上一個經典畫面。

61年後,李俠、何蘭芬這對從假扮夫妻到最終相愛的諜戰伉儷英雄的故事,被胡歌、劉濤搬上了央視舞台,再次重溫這個故事,我們跟很多觀眾一樣,從頭哭到尾……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銀幕上的李俠、何蘭芬,他們的愛情,他們的戰鬥,他們的犧牲奉獻,並不是虛構的,而是有真實的人物原型……

很多人可能更不敢相信,銀幕上李俠發出的最後的電波,在現實的歷史中也是真實的。1948年12月30日的凌晨,這道從上海發出的電波,被年僅16歲的女報務員蘇采青在中共中央的駐地---西柏坡接收了。

舞台重現蘇采青在西柏坡接受電文的場景

這封電文的內容,曾是最高級別的絕密情報,直到近些年才終於解密,而一個被追尋了60年的疑問,也終於有了答案……

現實版的《潛伏》,從假夫妻到真相愛

左:《永不消逝的電波》李俠。右:李俠原型—李白烈士

歷史的指針撥回71年前,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上海一間寓所的閣樓里,一雙有力的手,正在電鍵上快速地敲擊著。然而,他剛剛發送完最後一條電文,敵人的槍口突然把他包圍了,5個月後,1949年5月7日,年僅39歲的他被秘密殺害。他,就是李俠的原型、西安電子科大英雄校友李白烈士

李白犧牲20天後,上海迎來了解放。在敲鑼打鼓慶祝解放的人群中,一位抱著孩子的婦女,神情焦灼地尋找著她的丈夫,這位年輕的母親,就是李白的夫人,中共地下黨員---裘慧英。

左:《故事裡的中國》李俠、何蘭芬。右:李白烈士與妻子裘慧英

李白,原名李華初,別名靜安。1937年10月,曾走過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李白,作為第一批掌握無線電台技術的骨幹,被派往上海,在日寇和汪偽軍警的嚴密監控下,建立秘密電台。為了保護李白不暴露身份,1939年,黨組織決定派一名女同志,與他假扮夫妻。

1939年,裘慧英與李白的假夫妻照

兩個從未謀面的陌生男女,剛見面不久,就拍了一張「假」結婚照,照片上的李白和裘慧英,身體拘謹、表情也有些僵硬,怎麼看都不太像熱戀中的新婚夫婦。

「結婚」後,他們一起生活在一幢西式小樓里,裘慧英睡床,李白打地鋪。夜裡,李白在閣樓里收發電報;白天,裘慧英除了上街買菜,還要負責傳送情報和電文。在長達一年的接觸中,李白斯文的外表、堅毅的內心,深深地吸引了裘慧英。裘慧英的溫柔體貼、善解人意,也同樣吸引著李白……

1940年的冬天,他們再次走進照相館,拍下了一張真正的結婚照。這一次,相互依偎的二人,眉宇間都流淌著濃濃的甜蜜。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降臨。1942年的一個深夜,李白正在閣樓上緊張發報時,日本兵突然包圍了他們的住所,李白堅持把報發完才拆機器。幾十名日本特務和漢奸闖進屋來,搜出了還正在發熱的電台。

在日軍憲兵部,敵人開始了對李白長達6個小時的嚴刑拷打,他們甚至把裘慧英拉進刑訊室。裘慧英看著被打到皮開肉綻的丈夫,疼的昏死過去的時候,她跳起來大喊著,你們要他死,就一槍打死他好了,為什麼要讓他這樣活受罪啊。

在獄中,裘慧英也是受盡酷刑,一次次被打得失去知覺,但她跟丈夫一樣咬緊牙關,夫妻二人除了一口咬定這一部傳遞商業信息的商業電台,再不肯吐露半個字。1個月後,敵人釋放了裘慧英,8個月後,已經被打得沒有人樣,連路都不能走的李白,被營救出獄。

永別了,同志們!我想念你們!

1948年底,上海正經歷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軍車、警車飛馳,地毯式排查、搜索秘密電台,特務抓人的頻率也越來越高。當時正值淮海戰役最關鍵的時刻,李白幾乎每天通宵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一封最高保密級別的關鍵軍事情報,必須馬上上報中央。

這封情報內容很長,需要發送的時間也很長,這就意味著,李白可能隨時暴露……這一次,李白的電台被特務監聽到了,可是此時,李白已經顧不上什麼了,沒有什麼比把這封關乎解放戰爭勝敗的絕密軍事情報發出去更重要。

此時,裘慧英依然陪伴在丈夫身邊,午夜2點左右,李白聽到了腳步聲,馬上要求妻子帶著兒子從鄰居家快速撤退。而他自己則用最快的發報速度,堅持著把最後一條電文發完。

當這封絕密情報化作電波,李白終於勝利完成了任務,然後他鄭重地在電報機上敲出了3個「V」的緊急警示信號,向同志們作了最後的告別!

「永別了,同志們!」

「我想念你們!」

那一刻,他是自豪的,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也是不舍的,他再不能跟妻子、同志們並肩戰鬥!他更是滿懷希望的,因為,他已經看到了光明的未來!

李白獄中寫給妻子的書信:「我在這裡,自知保重,盡可放心,家庭困苦,望你善自料理,並好好撫養小孩。」

李白被捕後,裘慧英一邊給人當洗衣工,一邊四處打聽丈夫的消息。整整4個月後,她才終於收到一條信息。在上海市蓬萊監獄後牆,有一戶人家的2樓陽台,正好可以看到李白監室的窗戶。1949年5月7日,裘慧英抱著兒子,站在對著監獄窗子的陽台上,與李白見了面。

裘慧英並不知道,這是她與丈夫的訣別。就在那天晚上,李白等12名同志,被秘密殺害了……

李白犧牲20天後,上海解放。6月20日上海楊思戚家廟挖出了12具烈士遺體,這其中,就有李白……

儘管烈士遺體已經面目全非,可裘慧英一眼就認出來李白。可她仍然拚命告訴自己,這絕不可能是自己的丈夫。怎麼可能是李白呢,他一米八三的瘦長身軀,戴著眼鏡,穿著長衫,永遠都斯文儒雅……

「李白前輩,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1957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找到了裘慧英,要以她丈夫李白為原型,拍攝一部電影。1958年,在李白烈士犧牲9年後,《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映,引發全國轟動。

這是李白夫婦僅存3張合影里的最後一張,1946年抗戰已經勝利,裘慧英懷抱著她與李白剛出生35天的兒子,臉上滿是初為人母的喜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40多年中,裘慧英足跡遍布全國十幾個省市,義務作報告千餘場。1992年,直到去世前9天,這位當年在上海灘出生入死的女諜戰英雄,還抱病為上海郵電管理局機關幹部,做中共黨史的報告。

「永別了,同志們!我想念你們!」當這句話化作那永不消逝的電波時,坐在大銀幕前的女報務員蘇采青,已經哭成了淚人。

時光又過去了13年,2005年11月,當報紙上的一則大標題《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李白映入已經70多歲的蘇采青眼帘時,她突然心跳得厲害。

隨著歷史的解密,1948年12月30日凌晨發生的細節,被報道的清清楚楚,時間、地點、發生的事情,與蘇采青16歲時的經歷,完全都對得上---

那天,李白髮報的速度非常快,蘇采青聚精會神地將這份非常長的電報抄錄下來,終於,蘇采青從耳機里聽到了這個標誌結束的電碼。

「END(結束)」

但下一刻,蘇采青聽到的不是平時工作完畢後道別的信號「GB」(英文「再見」縮略詞),而是十分急促的3個「V」。這是事先約定的警示信號,表明對方正處於緊急情境。她無比期待能再聽到對方發來的訊號,哪怕只是幾聲呼叫,也能夠讓自己心安。但她再也沒有聽到過,那熟悉的發報聲……

如今已是白髮蒼蒼的蘇采青,仿佛又回到了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是我記憶中的那一晚,肯定是那天晚上。」2008年,蘇采青從報紙上得知,當時的中央社會部長李克農在上海解放第3天,專電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請不惜代價,查明李靜安(李白)同志的下落。」

至此,整整60年,蘇采青終於可以確認,她當年的聯絡人,就是李白!

2010年,78歲的蘇采青拄著拐杖,第一次走進了上海黃渡路107弄15號:這座半個多世紀前,李白與裘慧英一起工作、戰鬥的小樓。蘇采青注視著李白的遺像,注視著這位她從未謀面,卻讓她記掛了一生的戰友。

在李白工作的小閣樓上,蘇采青坐在李白曾戰鬥過的桌台前,不由自主地把手放在了電台的電鍵上……她打出了3個「V」的電碼,兩位未從謀面的戰友,終於通過這同一道摩爾斯電碼,跨越了時空的阻隔!

2019年10月13日,央視《故事裡的中國》節目,再次把李白烈士的故事,展現在我們面前,那段艱難卓絕的過往,讓所有人淚如雨下……

今年,正是李白烈士犧牲70周年,《故事裡的中國》節目現場,年過八旬的蘇采青再一次坐在了她熟悉的發報機前,她目光炯炯,手法穩健。70年後,蘇采青終於發出了她當年未能回復的電波:「李白前輩,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同志用生命發出的最後電波,終於在近些年解密:敵人在長江的布防計劃。

李白烈士,您一定看到了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百萬雄師過大江,兵鋒所指,摧枯拉朽!

李白烈士,您一定看到了10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來第一面五星紅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70年前,蘇采青無法向您回復的電報,今天,在14億人民的見證下,這道永不消逝的電波,正向您發送出去!這「滴滴答答」的聲音,一定能跨越夜空,告慰所有犧牲在隱秘戰線的英靈!

天地英雄氣

千秋尚凜然

共和國的長空里

有你們永不消逝的電波

歡迎關注「西電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人民日報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