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之後自帶「嬰兒肥」,也就是生理性的水腫。一般來說隨著寶寶月齡增加,寶寶體內細胞含水量將逐漸減到正常水平。但是,有些寶寶體型偏胖,與父母遺傳和過度喂養有關。所以適量地幫助寶寶控制體重,能有效避免寶寶出現「淹脖子」現象。
寶寶的新陳代謝能力本身就比較快,大腦中樞神經調節體溫的能力又比較弱,再加上現在是夏季氣溫上升,所以寶寶出汗較多。如果寶寶體型偏胖,或者喂奶過程中不小心讓奶水流到脖頸處,那麼寶寶就很容易「淹脖子」。
淹脖子常見的表現是患處發紅,或者護理不當會引起潰爛,寶寶容易哭鬧和情緒不好。對寶寶的護理,那麼家長就要更用心更勤快一些。護理重點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
1、室內降溫
寶寶「淹脖子」,媽媽首先要做到室內降溫。寶寶感覺到越熱,或者衣服穿得多或者蓋得多,那麼寶寶出汗多,「淹脖子」就好的慢。夏天室內溫度保持24~26℃左右,全天至少3次通風,保持寶寶脖頸處乾爽,這是護理第一個要點。
2、勤洗勤護理
寶寶「淹脖子」,家長要長對患處勤洗。用溫水清洗即可,只要看到寶寶出汗了,就要擦洗並保持患處乾爽透明。可以將寶寶平衡在媽媽腿上,一邊與寶寶說話,一邊將寶寶褶皺處輕輕的用手瓣開一些,讓患處透氣。
3、儘量減少藥物
寶寶「淹脖子」本身不算病,如果症狀不是很嚴重儘量減少藥物的使用。像「痱子粉」或者「爽身粉」之類的,也要少用。因為這些粉劑與汗水或奶漬結合之後會結塊,也不透氣,反而對寶寶康復不利。如果「淹脖子」較嚴重,可帶寶寶及時看一下兒科醫生。
4、控制寶寶體重
寶寶體型過胖,加上寶寶活動能力少,這是寶寶「淹脖子」的主要原因。控制寶寶體重不要太胖,首先是奶量和喂養頻率上控制,其次是讓寶寶多運動減少脂肪堆積。
一般來說寶寶5個月開始可以戒夜奶了,一開始戒夜奶應該循序漸進,不要一下子就停掉。比如這一周每晚2次,那麼下周減到每晚1次夜奶這就是比較成功的。夜奶,是過度喂養從而導致寶寶肥胖的主要原因。
其次,父母在寶寶喂奶間歇期間多給寶寶做做被動操,或者低月齡寶寶多練習抬頭;對大月份的寶寶,則可以讓寶寶自己多活動,比如說在家長看護下讓寶寶翻身,或者讓寶寶自己練習爬行都可以的。
如有疑問,請留言。祝寶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