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的特化之路:外表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著的是沒有面子的靈魂

2019-05-11     溫晨動物園

有得必有失,有舍就有得,得到一些就會失去另一些,上帝關上你的門會給你開一扇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些諺語的意思相近,是古今中外很多有大智慧的人都說到過的名言警句,大意就是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或者事物,任何東西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

人是如此,大自然中生存的動物亦是如此。獵豹作為貓科動物的一員,在人類中擁有眾多粉絲,甚至有網友根據獵豹的外貌稱它們為貓科動物中的霸道總裁。然而事實可能跟大部分人想像的差距甚遠。

首先我們從一個詞語來入手今天的正文:特化。這是一個生物學概念,通俗來講就是生物在演化的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身體某一局部特徵或在某方面產生了特異演化,導致此方面或此局部特徵發達於其他近似物種,另外不同種類的生物有可能在類似環境下產生趨同演化。

舉幾個例子:相對於其他哺乳動物,蝙蝠特化了四肢構造,產生飛行能力;大熊貓特化了前肢的腕骨,可以與五趾形成對握;沙漠地帶的許多植物都特化了葉片,成為針刺形狀。

獵豹在演化道路上也產生了特化,而且是較為極端的特化,它的特化方向用兩個字就能形容:速度。先簡單說一下獵豹的分類狀況。大家都知道它屬於貓科動物,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貓科動物下面分為兩個亞科,分別是豹亞科Pantherinae和貓亞科Felinae。

豹亞科的常見物種有花豹、獅、虎、雪豹、美洲豹等,貓亞科的常見物種有斑貓、猞猁、獰貓、美洲獅、獵豹。沒錯,獵豹雖然名字裡帶個豹字但它其實是貓亞科的動物。貓亞科的喉骨產生硬化,無法像豹亞科(雪豹除外)那樣發出響亮威武的吼嘯聲,平時的叫聲較為綿軟和短促。所以獵豹的叫聲是「喵喵」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視頻看。

接著說獵豹的特化。為什麼它們要對速度進行特化呢?這跟它們生活的環境有關,剛才說了,特化都是為了適應環境才產生的。獵豹生活在乾旱和半乾旱的沙漠、草原、稀樹草原地區,非洲南部的開闊山地、田野地區也有獵豹分布。

它們生存的絕大部分環境都是視野開闊的地帶,無法像虎、美洲獅、花豹那樣通過複雜茂密的掩體偷襲獵物,食草動物遠遠就能看見有沒有天敵靠近,所以獵豹只能靠極快的速度來追擊獵物。獅子也同樣生活在開闊地帶,但它沒有特化速度,而是選擇了群居的生存模式,靠數量來圍捕獵物。

獵豹在特化速度這方面進行了很多方面的輔助演化。首先,上面這張圖能夠清晰看到獵豹的大鼻孔,這是它跟大部分貓科動物都不同的特徵之一,大大的鼻孔可以保證獵豹在極速奔跑過程中能通過劇烈呼吸獲得更多的氧氣。第二,獵豹的身體線條很優美,頭部較小,胸腔寬闊,腰肢纖細,四肢修長,這些特徵都是獵豹為了適應快速奔跑而演化出來的。第三,獵豹的心肺功能強大,可以在很短時間內爆發出強大的供血功能,但持久性很一般。

獵豹最高時速可達120km/h,但這個最高速度只能維持幾秒,追擊獵物的全程時間也很少超過一分鐘,否則就會因體溫過高而熱衰竭導致死亡。而且獵豹也不是每次出擊都能捕獵成功,大約每5到6次才會成功一次,捕獵失敗後獵豹需要休息數分鐘才能緩解高速奔跑帶來的不適感。

由於獵豹特化了速度方面的能力,所以它雖然四肢勻稱協調,但是力量不足,四肢也不粗壯,無法通過戰鬥來保護自己的獵物和幼崽。其他貓科動物的幼崽基本跟成年後的樣子差不多,因為很少有掠食動物敢打它們的主意(有還是有的,但很少)。獵豹的幼崽就不同了,它們的頭頂和背部往往有著白色長毛,白毛下面是顏色較深的短毛。

這是獵豹幼崽的擬態現象,一說是擬態草原地區的乾草環境,一說是擬態蜜獾的被毛顏色,(本文由溫晨原創)無論究竟是什麼,這都是自我保護的手段,也能從側面看出獵豹幼崽的生存狀況比其他貓科動物要嚴峻很多。

獵豹還有一個行為跟其他大部分貓科動物不一樣,那就是在非繁殖季節,年輕的雄性獵豹會有三五成群的扎堆行為。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行為不是群居,現存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其他的都是獨居。

雄性獵豹聚集在一起只是鬆散的小團體,可以抱團取暖,一起捕獵,但彼此之間沒有階級性,這也是獨居和群居動物的顯著區別。此抱團行為除了獵豹之外,也常見於城市中的流浪貓,它們也喜歡結成鬆散團體扎堆活動,但真遇到危險還是會一鬨而散。對於野生獵豹來說,周圍有能威脅到它們生命的危險所在嗎?答案是,而且還不少。

上圖就是一隻花豹Panthera pardus殺死了一隻獵豹。剛才說過了,獵豹特化了速度,所以在戰鬥方面相當羸弱,有時候捕獵成功了都無法保護自己的食物,往往會在大快朵頤時被花豹、斑鬣狗、獅子等動物驅趕開,獵豹辛苦捕獲的食物被搶走也只能就此放棄,甚至有可能自身難保,不但食物丟了,自己也淪為強大掠食動物的美餐。

自然界是殘酷的,但又很公平,正所謂有得必有失,獵豹外表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著的其實是一個很沒有面子的靈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t-J_msBmyVoG_1Z1o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