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空間計算」新時代,
蘋果Vision Pro重新定義XR概念。
文 | 青崖白鹿
(VRPinea2023年6月9日訊)沸沸揚揚了小半年的蘋果WWDC 2023終於是落下了帷幕,這場XR春晚也確實不負從業者所望,蘋果Vision Pro正式發布。談到這款頭顯,可能很多人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是,高達3499美元的售價,或者是無手柄的純裸手自然交互;或許也會談起蘋果專門研發的visionOS系統,但卻不會想到,空間計算才是蘋果Vision Pro的真正王炸!
空間計算真有這麼厲害?不妨讓我們回顧一下蘋果CEO庫克在發布會上放出的「豪言」:Mac將我們帶入personal computing(個人計算時代);iPhone將我們帶入mobile computing(移動計算時代);Apple Vision Pro將帶我們進入spatial computing(空間計算時代)。
(庫克在蘋果WWDC 2023上的發言)
首先還是先為沒有了解過這款頭顯的看官,簡單介紹一下蘋果Vision Pro。它由三部分組成,頭箍、面罩、主機三大模塊化組件。頭箍和面罩均採用織物材質,主機採用鋁質合金及3D層壓玻璃,3D層壓玻璃下是曲面OLED的EyeSight面板。
(Vision Pro三部分拆解示意圖)
重量方面,拋開外接電池包及充電線纜不談,前部玻璃外屏、鋁質合金框架、一塊曲面OLED面板、兩片Micro-OLED螢幕,估計重量應該在400g左右;面罩、頭箍部分,簡單推算應該在50g左右,所以,Vision Pro的整機重量大機率是不會超過500g的。同時,由於腦後的頭箍能夠起到一定的向上承托作用,Vision Pro佩戴時的體感重量,應該還會更輕。
(蘋果Vision Pro)
至於其他的構件組成、硬體參數以及基礎功能介紹,均在VRPinea 6月6日的文章《「你從未見過!」,庫克極力推崇的Apple Vision Pro表現如何?》中,有過詳細介紹。VRPinea旗下視頻欄目《老繆聊科技》也在6月6日同步更新了蘋果WWDC 2023大會的直播回顧(是直接快進到Vision Pro出場環節的喲),想要詳細了解Vision Pro的看官可以移步文章和視頻,小P在這裡就不再展開了,咱們今天主要聊聊蘋果Vision Pro的空間計算。
Vision Pro的空間計算
蘋果這次到底做了一個什麼樣的設備?既不是VR,也不是AR,更不是MR,而是空間計算平台!蘋果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概念——空間計算。可能很多小夥伴在看到這個概念的第一時間會聯想到元宇宙,那「空間計算」就只是元宇宙的另一種提法嗎?當然不是!
(庫克在蘋果WWDC上發布Vision Pro)
既然談到元宇宙,肯定就繞不開「改名立志」的Meta,作為一眾元宇宙企業的代表,Meta打造元宇宙的做法是將虛擬世界與現實空間割裂開來。兩者之間儘管可以無限互通,但從本質上來說,是打造了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的「平行宇宙」。而蘋果的做法呢,恰恰相反,蘋果將現實空間、真實世界放在了空間計算的絕對核心位置。
(元宇宙概念圖)
蘋果Vision Pro的空間計算,本質上是基於現實空間進行計算。用戶通過Vision Pro看到的所有虛擬畫面,都可以理解為,是在真實世界上「覆蓋」了一層更加優質的「圖層」。故而,元宇宙和空間計算的最大區別就是,前者希望擺脫眼前的苟且,去追求詩與遠方;後者則更願意將當下的生活,打造得更加美好。
(蘋果Vision Pro宣傳畫面)
要讓空間計算的技術邏輯能夠自洽,前提是虛擬空間的畫面效果要達到肉眼精度,這種精度取決於攝像頭和傳感器捕捉的現實影像的精細程度。再簡單直白一點,頭顯彩色透視的素質必須足夠高才行。這種足夠高,涵蓋兩點,一點是畫面精度,一點是基於AI進行的空間計算。
目前主流VR設備的彩色透視,受限於算力、圖像傳輸等客觀因素,往往是低於設備本身刷新率的。而Vision Pro之所以使用目前市面上最好的配件去「堆料」,正是要保證基於攝像頭和傳感器採集現實場景,打造的虛擬畫面足夠「以假亂真」。
(Vision Pro晶片組、攝像頭及傳感器)
Vision Pro的硬體創新點
聊完了Vision Pro的空間計算,咱們再來聊聊它的硬體創新點。首先是工業設計層面,對比目前主流VR頭顯,更多是在面罩上做鼻樑貼合,而螢幕依舊是水平的。Vision Pro主機部分的鋁合金框架在內側形成一個弧度夾角,可以讓頭顯更好地貼合鼻樑。這樣的設計使得兩組螢幕和透鏡是向內折向人眼的,能讓眼睛更加貼合透鏡,從而減少目距。
(Vision Pro主機部分拆解示意圖)
其次是單眼獨立的瞳距調節,從現場發布的零件圖上,能夠明顯看到兩組獨立的瞳距調節裝置,應該是微型步進電機。這種單眼獨立調節的眼動追蹤和瞳距調節,可能會成為Vision Pro進入消費者市場後的一大重要賣點。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就是,這種單眼獨立的調節方式,可以很大程度減輕甚至是消除暈VR的症狀。
(Vision Pro獨立瞳距調節裝置示意圖)
要知道,現有的VR硬體基本都能達到90°以上的視場角、20ms以內的畫面延遲和75HZ以上的刷新率。真正讓用戶眩暈或者眼睛酸脹的原因,其實是輻輳調節衝突。每個人兩個眼睛距離眉心位置的距離其實是有一定誤差的,如果可以實現單眼獨立的瞳距調節,就能更好地減低輻輳調節衝突。
Vision Pro的內容生態亮點
Vision Pro在內容生態上特別具有進步意義的一點,就是把虛實融合這件事情做到了極致。相較於其他廠商Demo應用級別的小打小鬧,蘋果Vision Pro直接一步到位,通過物理旋鈕,可以讓用戶自由控制畫面的「虛實程度」,讓虛擬圖像能夠絲滑地漸入MR環境。不得不佩服蘋果晶片的AI能力,這一點太強大了。
還有一點就是,Vision Pro可以充當3D相機,拍攝高畫質的3D圖片和視頻。儘管現場體驗環節,蘋果沒有允許體驗者使用這一功能,但從發布會的演示短片中不難看出,能夠記錄彼時彼刻寶貴記憶的立體影像,完整定格「只此一次」的人生瞬間,將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
(蘋果Vision Pro宣傳畫面)
銷量預期
儘管Vision Pro是一款很棒的,甚至可以稱得上「劃時代」的頭顯,但它在短期內的未來,未必會有很樂觀的預期。或許,Vision Pro會因為硬體性能和技術創新而大放異彩,但它或許不會成為熱銷產品,高昂的定價太勸退了。
由價格就會自然而然地引申出性價比的問題,就發布會上展示的Vision Pro現有生態,絕大多數都是蘋果的基礎生產力應用,像蘋果的辦公三件套等。這一部分應用是完全不足以支撐其高達3499美元的售價。雖然蘋果方面表示iOS、MacOS、iPadOS的應用能夠無縫轉移到Vision Pro上進行使用,但這還遠遠不夠。Vision Pro能夠支持的真正意義上的生產力應用,一個都沒有展示。
以蘋果端的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為例,這是蘋果M系列晶片發布會上經常使用到的案例展示應用。它在Vision Pro中會以怎樣的形態出現,如果還和在Mac上的使用方式一樣,那用戶佩戴Vision Pro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Vision Pro在正式發售之前,還是沒有出現真正能夠體現Vision Pro強悍算力的應用,那可能在開售割一波韭菜之後就銷量慘澹了。希望在蘋果秋季手機發布會上,會有Vision Pro相關高算力生產力應用的展示吧。
(蘋果Vision Pro)
結語
2016年,當第一批VR頭顯出現在消費者面前時,庫克對這些新設備幾乎沒說過什麼好話。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真香」,並且一出手就是跳出現有XR邏輯的劃時代產品。可以誇張一些,Vision Pro重新定義了XR概念,將引領全新的「空間計算」時代。蘋果強就強在這裡,它有足夠的資本和底氣去打破標準,並且重塑標準。
憑藉多年打磨的Vision Pro,蘋果和主流VR硬體廠商,至少拉開2~3年以上的身位。但蘋果全新的Vision系列頭顯是否有機會成為XR行業的「iPhone」,關鍵還是要看平價款Vision能否及時跟進發布。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