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 Pro專題報道|交互邏輯分析篇

2023-12-18     VRPinea

原標題:Vision Pro專題報道|交互邏輯分析篇

自然交互的Vision Pro重塑了,

現有人機互動模式的底層邏輯。

文 | 青崖白鹿

(VRPinea2023年12月18日訊)如果以一個外行人的視角去看,蘋果Vision Pro和現有的消費級頭顯設備之間的差異有哪些?「去手柄化」的自然交互方式,或許會是被提及最多的一個。

蘋果Vision Pro的「手+眼+口」協同交互方式,當然不僅僅是簡單的去手柄化。今天,小P就來好好為各位看官梳理一下,Vision Pro的交互邏輯。

(Vision Pro宣傳畫面)

實現基礎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個點是,蘋果Vision Pro想要實現的,是在物理空間之上無縫融合虛擬信息。這個概念,或許聽著有些老生常談,MR/混合現實嘛。但Vision Pro做出來的效果,卻是目前主流XR設備的VST透視功能拍馬也趕不上的。

硬體方面,Vision Pro搭載了12顆高精度攝像頭和5個傳感器。12顆攝像頭包括:2顆RGB攝像頭、4顆眼球追蹤紅外攝像頭(位於設備內側)、2顆外側視角攝像頭、4顆下側視角攝像頭;5個傳感器則包括LiDAR雷射雷達、深度攝像頭以及環境傳感器等。

(Vision Pro面板前部透視圖)

再加上專門處理傳感器數據的R1晶片,蘋果的空間感知算法和本地AI的輔助,Vision Pro呈現的,是一個實實切切的三維化虛實交互空間。而不是簡單的近似將3D壓縮成2D的一個透視介面。

底層交互邏輯的二次定義

從最直觀的操作方式來看

目前,市場上現有的主流消費級頭顯設備,基本的交互方式,都是基於物理手柄的按鍵操作、體感反饋。Quest 3在純手勢交互上,有部分嘗試,PS VR2在眼追交互上,也有一定嘗試。但只有Vision Pro,是完完全全依靠手+眼+口的自然交互模式,且這套交互模式是自成體系,相互可協同的。

(Quest 3手勢識別)

首先一點,Vision Pro讓用戶不再需要半舉著手臂,使手柄一直出現在頭顯前視攝像頭的「可視範圍」內。基於多方位攝像頭,用戶把手放在腿上,Vision Pro也能識別操作指令;更甚之,不用手也能操作,通過眼追選中、凝視確認,或者直接語音指令。

再有,雖然現有用戶群體可能更習慣於手柄操控,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去適應Vision Pro;但對更廣義層面的消費者而言,更具科幻風格、未來氣息的自然交互方式,或許學習門檻更低。畢竟,手、眼、口,都更貼近人類感知世界的第一直覺。

(Vision Pro宣傳畫面)

從深層次的交互邏輯來看

手柄操控模式下,「查找」、「選擇」、「確認」等人機互動,只能單線程處理,即查找應用、選中圖標、點擊確認,是需要按流程一步步完成的,存在先後關係。但就正常的人類交互邏輯來看,這些事情是可以多線程同步完成的。比如說,「與人群中穿紅色衣服者握手」,不必經過找到紅衣人、走到面前、開始握手的流程,而是直接一步到位。

這就是Vision Pro致力於實現的人機互動邏輯,它也的確是這麼做的。這樣的創新是基於蘋果相關專利技術的大量累積、蘋果對自身硬體產品能力和品牌號召力的信心。Vision Pro的出現,是對現有頭顯交互邏輯的一次重塑,是對XR設備人機互動方式的二次定義。

(庫克在WWDC 2023上發言)

當然了,具體的實操效果,以及業界一直比較擔心的「手勢誤識別」等問題,還是要等到Vision Pro下月正式發售後,真正在普通消費者的使用過程中,才能得到檢驗。

Vision Pro人機互動設計的巧思

圓型UI圖標,類似Apple Watch圓形應用圖標的設計。在WWDC 2023大會後續的開發者活動中,蘋果開發人員在相關議題「Design for spatial input(空間輸入設計)」中指出,人眼會自然引導我們注視物體中間的形狀,因此,使用圓型UI圖標,可以實現更精確的眼追操作。此外,注視即產生3D突出效果,也是同理。

(「Design for spatial input」專題介面)

UI介面採用磨砂玻璃質感的底色,而主流產品往往是「一黑到底」。主流產品的「黑」,是為了引導用戶將注意力集中在虛擬介面、虛擬空間之上。而Vision Pro的「朦朧美」,則是為了削弱虛擬內容與現實交融的「突兀感」,透過磨砂玻璃般的介面看現實環境,能給用戶一種既有認知順延的感覺。

(Vision Pro宣傳畫面)

本質上來說,Vision Pro是一款基於視頻流的頭戴式顯示設備,它不是VR。在現階段VR暈動症「無解」的情況下,這樣更符合人類自然交互習慣、使用直覺的設備,或許更能為大眾所接受,更能實現全天候佩戴的目標。

(Vision Pro宣傳畫面)

結語



三流企業做產品,一流企業做標準。毫無疑問,蘋果在Vision Pro上的自然交互嘗試,就是一次重塑XR設備人機互動範式的「陽謀」。又一次?觸屏滑動的iPhone vs黑莓/諾基亞的按鍵機。

話又說回來,再好的硬體、底層交互邏輯,沒有優秀的終端應用去展現都是白搭。沒人會單純因為Vision Pro雙指捏合的手勢指令產生購買慾望,但會有人為基於這套交互邏輯的優質應用買單。

蘋果Vision Pro優質內容及內容生態發展進程推演,即是下期Vision Pro專題報道的分析重點,各位看官,且聽下回分說!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cbb905dc52f79a6de9a1c4414bc27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