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越來越討厭合群,說明你在走上坡路

2023-11-26     布衣粗食

原標題:如果你越來越討厭合群,說明你在走上坡路

人活著,誰都不是一座孤島。

不管在哪一座城市, 你都要和人打交道,一起賺錢,工作等。

就算你退休了,還要去菜市場,和攤販討價還價,去旅行,和更多的遊客同行。

因而,很多的人,都在一邊合群,一邊努力做出不合群的樣子,顯得非常難受。

如果有一天,你非常討厭合群,然後開始想辦法遠離群體,思考不合群的方法,那就說明你在走上坡路了。

01

討好群體,只會傷害自己。

有一個網絡詞語,叫「工具人」。

就是說,某個人總是對別人很服從,隨叫隨到。在感情上,兩者是不對等的,服從的一方,總是處於弱勢,被當成工具來使用。

若你在人際關係里,把自己變成了工具人,就說明你把別人看得太重要了。

張愛玲說:「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然後開出花來。」

當年的張愛玲,遇到了胡蘭成,有各種討好,也承受了太多的委屈。後來,他們結婚了。

確實是開了一朵花。

再後來呢?胡蘭成離開,並且連招呼都不打一個。

張愛玲到處尋找,終於在溫州和胡蘭成重逢。可是胡蘭成的身邊,另外有人。婚姻也就宣告結束了。

討好別人,會有一種結果——被討好的人,有恃無恐;去討好的人,自討苦吃。

很多人在討厭合群之前,有一段擠進群體,想要藉助群體成就自己的想法。

比方說,提高自己的情商,儘量和群里的人,有共同語言;去在乎某個人的人生過往,從而能夠有共情力。

所有的努力,到頭來只是助長了別人的囂張,你自己想要得到的好處,並沒有得到。或者你也得到了一點點好處,但比較自己的付出,是「入不敷出」的。

人都是有自尊的,一次次被當工具人,內心的傷害是很明顯的。

02

被群體孤立,是你沒有什麼價值。

有人說:「不是你的傘,別去躲雨;不是你的菜,別伸出筷子。」

你使勁合群,那麼你被孤立的可能性更大。

就算你在群里,別人對你愛理不理,那就比站在群外,更加難受。

被孤立,通常有幾個徵兆:群體的關鍵信息,總是屏蔽你,產生很明顯的信息差;有重要活動,你總是被安排在最沒有用的位置;你的話,沒有人搭理,你明顯不被人尊重。

被孤立的原因,往往有兩個:你很優秀,然後被大家嫉妒,恨不得把你拉下水;你一點都不優秀,比底層的人更底層,人家怕被你連累。

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導致你被孤立。對於群體來說,你是沒有價值的,或者有價值,但是大家利用不上。

古人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大家抱團,其根本是為了求發展,把某些利益放在團體里;為了某些利益,用團體的力量去獲取。

你是某種利益之外的人,利益之內的人,使勁排擠你,那就很好理解了。

慢慢你就會明白,對於東邊的群體,你是沒有價值的,但不等於你對於西邊的群體,也沒有價值。

在我身邊,有一個女孩,她為了討好男友的母親,不僅主動做飯洗衣服,還幫男友的母親端水洗臉。

可是男友的母親,卻不領情,愛理不理。嫌棄女孩長相不好。

女孩很傷心,因為擠不進男友的群體。

過了一年多,女孩頓悟:就是自己長得漂亮,男友的母親又會找到「工作不夠好,錢不夠多,沒有旺夫臉」等毛病。

在「看你不順眼」的人的眼裡,你永遠都是一根刺。價值低得如空氣。

03

討厭群體,是你走上坡路的徵兆。

魯迅在《春末閒談》里說:「猛獸是單獨的,牛羊則結隊;野牛的大隊,就會排角成城以御強敵了,但拉開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

合群的人,在群里混得不錯,但是離開群了,危機四伏;不合群的人,一直獨行,凡事靠自己,因此越發強大,如老虎獅子等猛獸。

討厭合群,並且開始主動遠離群體,那就說明你正在改變社交的模式。

現有的圈子,不適合你了,你應該去更高級的圈子;你要開始獨行了,勇往直前。這就是人生上坡的體現。

從具體來說,你會有以下幾種轉變。

曾經很喜歡群聊,後來學會了私聊。

曾經怕被孤立,都來藉助孤立的時間,享受孤獨。

曾經喜歡看別人的臉色,後來都釋懷了。

曾經需要藉助群體去獲利,現在你可以單幹了,利益也不少。

曾經投資別人,投資關係,現在投資自己。

人這一生,投資自己,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所有的努力,都會體現在自己身上,不會浪費。

作家毛姆說:「自尊、自愛是一種美德,是促使一個人不斷向上發展的一種原動力。」

連自己都不愛,卻要愛群體,這是本末倒置的。

不合群的你,越發相信一句話:「在烏鴉盤踞的地方,天鵝是有罪的。」

04

不合群,不是徹底放棄了群處,拒絕和所有的人交往,而是從低處的群,往高處的群走,半路上,很長時間的孤獨的,也沒有關係。

正如村上春樹說的:「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不用合群來驅趕內心的孤獨,那樣會更加孤獨。

學會和孤獨相處,就會發現一個人變得強大了,也是一個群體,還非常有吸引力。

從今往後,儘管往高處走,遇到不同層次的群,也路過很多的群。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f8af7e07ec7b790075ad1aa4ef355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