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財政部舉行網上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前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前三季度,全國稅收收入131715億元,同比下降5.3%;全國非稅收入31344億元,同比增長13.5%。
非稅收入是指由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等利用國家權力、政府信譽、國有資源(資產)所有者權益等取得的各項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罰沒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收益等十二大類。
財政部表示,非稅收入出現較大幅度增長主要是各級政府多渠道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帶動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和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所致,兩項合計拉高非稅收入增幅10.8個百分點。同時,財政部高度重視非稅收入變化情況,強調嚴禁徵收過頭稅費,堅決杜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
前段時間,稅收收入同比下降而非稅收入較大幅度增長的明顯對比,引起了人們對有的地方政府通過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下稱「三亂」)增加財政收入的擔憂。財政部的上述說法可以看作是對這種擔憂的解釋。
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和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對非稅收入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這也應該是今後緩解財政壓力的有效途徑,重要的是進一步加大國有資源資產的盤活力度。
國有資產的規模有多大?《國務院關於2022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2023年度報告尚未發布)可以給出答案。僅地方來說:2022年地方國有企業(不含金融企業)資產總額為230.1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為72.9萬億元;地方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總額為53.3萬億元,凈資產為42.9萬億元。
同時,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目前我國基礎設施存量資產超380萬億元,其中約30%~40%屬於有經營性收入的基礎設施資產,合計超過百萬億元。
早在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於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其中明確盤活存量資產應聚焦於基礎設施項目資產,包括交通、水利、清潔能源等。
另外要看到,部分事業單位存量資產實質上是無效資產,不但自身消耗,還會帶來繼續投入的更大消耗。今年8月財政部發布的《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管理辦法》指出,要規範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能,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提高資產使用效能」是重點之一。這也對各地行政事業單位開展資管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現在已經有很多地方將符合條件的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單位。這不但是資產的盤活,也是人力資源的盤活。
盤活國有資源資產要遵循市場化原則,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從而不斷優化完善存量資產盤活方式、深挖低效、閒置資產價值,在這方面要有決心和魄力,有些國有資產換了經營主體就可以「變廢為寶」。連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大量低效閒置的國有資產何嘗不是如此。
另外,在盤活存量國有資源資產的同時,更要堅決制止低效、無效投入,尤其是在當前財政面臨較大壓力的情況下任何投入都需要謹慎。
上述財政部網上新聞發布會還再次強調了制止「三亂」的決心:除了堅決杜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之外,「下一步,我們將密切跟蹤非稅收入變化情況,持續規範非稅收入管理,依法依規組織非稅收入,確保非稅收入應收盡收、不得亂收,堅決不收過頭稅費,切實減輕經營主體負擔」。
總之,非稅收入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財政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再分配、實施宏觀調控和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非稅收入增長應該建立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取之有道是基本要求。一定意義上說,盤活國有資源資產以增加收入與制止「三亂」同樣重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cadabfa534681a6691a9ef66ffe33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