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指數連續上漲 適度寬鬆政策助經濟動能修復

2024-11-06     第一財經

[ 因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未來的宏觀政策呈現力度要求更高的態勢。調整手段更加明確,貨幣政策直指降准降息。但是降息的幅度和時間還需要綜合考慮當前市場的表現和美國大選後新的經濟政策。 ]

11月,第一財經研究院發布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0.78,連續兩個月上升,維持在50榮枯線以上。經濟學家們認為不斷加碼的逆周期政策將會支撐後續經濟動能的修復和預期的改善,未來政策將保持適度寬鬆。

經濟學家們對10月CPI同比預測均值為0.417%,PPI同比預測均值為-2.42%,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預測均值為3.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4.1%,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5.33%,貿易順差預測均值為726.45億美元。

受季節因素影響,10月金融數據將有所下降,他們對10月新增貸款的預測均值為8088.89億元,社會融資總量預測均值為1.62萬億元,M2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6.84%。他們認為11月LPR利率下調的可能性較小,但年內貨幣政策仍將維持寬鬆狀態。

10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7.125元,經濟學家們預計11月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將維持雙向波動態勢,對11月底預測均值為7.09,對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期由上月底的6.95調整至7.07。

美國大選於當地時間11月5日舉行,經濟學家們認為,無論結果如何,美國對中國企業的限制都不會放鬆,中美貿易的不確定性會增加。我國政策應堅持「以我為主」,堅持推動改革和創新,從加強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提升出口多元化等角度入手應對挑戰。

信心指數:11月信心指數為50.78

信心指數(2024年11月)

平均值50.78

最大值51.5

最小值50.1

11月,第一財經研究院發布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0.78,連續兩個月上升,維持在50榮枯線以上。經濟學家們認為不斷加碼的逆周期政策將會支撐後續經濟動能的修復和預期的改善,未來政策將保持適度寬鬆。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連平認為,2025年經濟將穩步增長。當前一攬子政策的實施效果將至少持續到明年,為明年經濟形成有力支撐。從三駕馬車來看,明年消費和投資的增速有望繼續加快,對經濟貢獻程度也將好於今年;房地產市場可能築底企穩;出口雖有韌性,但外部不確定性較大,且今年基數較高,增速和貢獻率或雙雙放緩。明年通縮壓力將明顯減緩。

興業證券王涵表示,逆周期政策不斷加碼,有望為後續經濟預期改善和動能修復帶來支撐。9月下旬以來,金融、發改、企業、財政、地產等領域增量政策不斷落地,政策發力穩增長有較大力度和決心。當前多數指標已呈現改善信號,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增多。隨著增量政策落地效應不斷顯現,有望為經濟預期改善和動能修復帶來持續支撐。

申萬宏源趙偉預計後續經濟整體溫和恢復,但仍存下行風險。其一是外部制裁壓力上升,全球需求也在回落,預計明年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小於今年。其二是地產投資仍有下行風險,前期新開工收縮的滯後傳導仍將繼續體現。其三是設備更新周期接近結束,明年上半年或仍尾部支撐製造業投資,但下半年存在下行風險。在此背景下,預計後續宏觀政策進一步加碼,包括財政擴張與貨幣寬鬆配合,地產政策尤為關鍵,重點並不在於需求側加大刺激,而是優化供給側期房竣工風險,加大力度保交樓,同時緩解現房流動性「虹吸」期房保交樓資金的問題。

物價:10月CPI同比預測均值為0.417%,PPI為-2.42%

CPI(%)PPI(%)

平均值0.42-2.42

最大值0.6-2.1

最小值0.2-2.7

經濟學家們預計,10月全國CPI同比將高於上月公布值(0.4%),預測均值為0.417%。PPI同比降幅由上月2.8%的公布數據縮小至2.42%。

申萬宏源趙偉表示,近期穩增長政策加碼,疊加海外地緣政治風險發酵,大宗價格明顯上漲,對應10月PPI環比或回到0以上。但中下游產能利用率偏低會表現為兩大影響。其一是約束PPI回升幅度,上游漲價但中下游漲幅或較小,預計10月後PPI逐步回升,但年底或仍處於-1.5%以下。其二是中下游PPI繼續對終端核心商品CPI構成約束,四季度PPI或回升,但CPI同比或持平低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月增速預測均值為4.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平均值4.10

最大值5.1

最小值3.5

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4.1%,高於上月3.2%的公布數據。其中,5.1%的最大預測值來自財通證券陳興,渣打銀行丁爽給出了最小預測值3.5%。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連平認為,三季度,商品消費表現偏弱,服務消費增長較快,有效需求不足狀況較上半年有所加劇。進入四季度,近期出台的一攬子增量刺激政策將有力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其積極效應將進一步顯現,推動消費增長提速,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第一拉動力地位也將不斷鞏固。就業改善、服務消費較快增長、促消費政策力度加大和以舊換新政策的持續推進有望推動消費加快增長。

工業增加值:10月增速預測均值為5.33%

工業增加值增速(%)

平均值5.33

最大值5.7

最小值3.1

調研結果顯示,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5.33%,稍低於上月5.4%的公布數據。其中,長江證券伍戈給出了最小值3.1%,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李文龍給出了最大值5.7%。

財通證券陳興表示,10月全國製造業PMI回升至50.1%,自今年5月以來首次重返枯榮線上。主要分項指標中,產需雙雙回升,原材料和出廠價格均有上行,庫存原材料升、產成品降。從10月以來的中觀高頻數據來看,樣本鋼廠鋼材產量同比增速降幅大幅收窄,汽車半鋼胎開工率同比增速穩中有進,化工產業鏈開工率同比增速漲多跌少。同時,六大發電集團耗煤同比增速回落,但隨著季節的轉換,部分地區高溫天氣完全消退,民用電負荷回落,電廠日耗下降。整體來看,工業生產景氣度有所回升。他預計,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升至5.6%。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預測均值為3.39%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平均值3.39

最大值3.6

最小值3.1

經濟學家們對10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預測均值為3.39%,稍低於上月3.4%的公布數據,其中,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連平給出了最高值3.6%,長江證券伍戈給出了最低值3.1%。

興業銀行魯政委認為,基建方面,財政支出提速作用顯現,10月非房建項目建築工地資金到位率逐步上升,瀝青、水泥等表征指標降幅顯著收窄,顯示10月基建投資仍具韌性。房地產投資方面,10月30城商品房銷售同、環比皆有明顯改善,建築用鋼成交量亦有所好轉,疊加房地產「白名單」擴容,10月房地產投資降幅有望延續小幅收窄。製造業投資方面,當前工業企業盈利走弱或影響製造業企業投資意願,但隨著3000億元支持「兩新」特別國債資金落地以及後續增量政策的實施,製造業投資仍有望保持較強動能。

房地產開發投資:10月增速預測均值為-10%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

平均值-10.00

最大值-9.9

最小值-10.1

調研結果顯示,10月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的預測均值為-10%。參與調研的經濟學家中,工銀國際程實給出了最高值-9.9%,招商證券謝亞軒給出了最低值-10.1%。

民生銀行溫彬預計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的降幅由1~9月的10.1%收窄至10%。高頻數據顯示,10月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為1010萬平方米,同比降幅由上月的32.4%收窄至3.8%,政策出台後新房成交量明顯放大;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積為5823萬平方米,同比漲幅由47.5%降至-25.6%,雖然成交量回升,但房企拿地和新開工意願仍然偏弱,市場仍處于震盪尋底狀態。

外貿:10月貿易順差預測均值為726.45億美元

10月貿易順差預測均值(億美元)

平均值726.45

最大值846

最小值617

經濟學家們對10月貿易順差的預測均值為726.45億美元,對進口同比的預測均值為-1.01%,出口同比預測均值為4.69%。

長江證券伍戈表示,美就業和通脹數據表征經濟「硬著陸」擔憂緩和,大幅降息機率降低。日本新首相或延續「安倍經濟學」,日央行加息預期回落。疊加美大選進入不確定性的最強階段,美元升值有支撐。全球製造業加速收縮,其中新訂單PMI下行更快,對我國出口的傳導開始顯現。我國利用外資絕對值創有數以來最低,FDI仍明顯收縮。

畢馬威蔡偉認為,10月製造業PMI指數中,出口訂單指數延續9月的回落趨勢,與海外發達經濟體製造業PMI回落趨勢一致。在全球經濟低增長、地緣政治局勢複雜和潛在關稅風險上升等外部擾動下,未來出口下行壓力可能增大,意味著政策加碼推動內需回升的必要性仍高。

新增貸款:10月預測均值為8088.89億元

新增貸款(億元)

平均值8088.89

最大值15000

最小值5800

經濟學家們預計,10月新增貸款將由上月公布值(15900億元)降至8088.89億元,最小值5800億元來自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李文龍,最大值15000億元來自申萬宏源趙偉。

興業銀行魯政委表示,10月信貸增速或較上月持平。9月底房地產一攬子政策優化帶動10月房地產交易較9月明顯回升。根據住建部披露,10月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總量同比增長3.9%,連續8個月下降後首次實現增長。從企業貸款來看,10月平均水泥發運率水平為37.5%,仍然低於去年同期的47.4%,建築業相關融資需求繼續低位運行。不過,10月18日,央行、金管局、證監會聯合發布《關於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其回購股票,這項工具也將提升企業信貸投放讀數。綜合來看,10月新增貸款規模預計為7000億元,對應的貸款同比增速為8.1%。

社會融資總量:10月預測均值為1.62萬億元

社會融資總量(萬億元)

平均值1.62

最大值2.2

最小值1.21

調研結果顯示,10月社會融資總量預測均值為1.62萬億元,較央行公布的9月數據(3.76萬億元)回落。其中,申萬宏源趙偉給出了最大預測值2.2萬億元,興業銀行魯政委給出了最小預測值1.21萬億元。

財通證券陳興認為,10月政府債發行放緩,去年同期特殊再融資債集中發行抬高基數,本月政府債凈融資規模整體較去年同期少6000億元左右,而10月企業債凈融資規模有所抬升,不過整體來看社融同比或維持少增。

M2:10月增速預測均值為6.84%

同比(%)

平均值6.84

最大值7.1

最小值6.2

經濟學家們預計,10月M2同比增速較央行公布的9月(6.8%)升至6.84%。

興業銀行魯政委表示,在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項資本市場政策工具作用下,10月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金額明顯上行,錄得1.98萬億元的水平,部分資金或從存款流向股票市場,其中證券客戶保證金也計入M2當中,股市交易活躍也將帶動M2上行。綜合來看,10月M2同比預計小幅上行。

利率&存款準備金率:11月LPR利率變化可能較小

10月21日,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發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雙雙下降25個基點,1年期LPR降至3.1%,5年期以上LPR降至3.6%,這是LPR年內第三次下降。經濟學家們預計11月LPR利率水平繼續下降的可能性較小。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連平表示,10月LPR將下行0.2~0.25個百分點。商業銀行全面落實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調,原則上將降至不低於LPR-30BP,且不再區分首套、二套房。預計將從國有大行開始,波及股份制銀行、地方法人銀行,甚至村鎮銀行、民營銀行。存款利率將跟隨調整,以縮減銀行凈息差,降低銀行的成本負擔。參考往年經驗,今年底到明年初有關部門可能會再次下調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利率,從而進一步推動實際利率下行,以利於配合做好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等文章。

匯率:2024年底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預期均值為7.07

匯率(2024年底)匯率(11月底)

平均值7.077.09

最大值7.27.15

最小值77

10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7.125元,經濟學家們預計11月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將維持雙向波動態勢,11月底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預測均值為7.09,對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期由上月底的6.95調整至7.07。

官方外匯儲備:10月底預測均值為33110.78億美元

10月底預測均值(億美元)

平均值33110.78

最大值33800

最小值32560

經濟學家們對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預測均值為33110.78億美元,較9月末33164億美元的公布值有所下降。

民生銀行溫彬表示,10月份,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超預期強勁,疊加特朗普勝選呼聲漸長,市場開啟以通脹回升為基本特徵的特朗普交易(低利率+低稅率+高關稅),推動美元指數走強、全球資產價格整體下跌。綜合考慮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影響,預計10月末外儲較上月末下降200億美元至32963億美元。

政策

畢馬威蔡偉表示,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未來要繼續平衡好穩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化風險的任務目標。財政政策方面,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一是用好存量財政資金,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範圍。二是加快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進一步支持投資、消費恢復性增長。財政部明確,將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支持地方化解隱形債務,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商業銀行資本金,並強調中央加槓桿仍有較大空間。在前期居民、企業負擔減輕、預期穩定的狀態下,未來財政政策的加碼將獲得更為理想的結果。貨幣政策保持適度寬鬆,推動市場利率持續下行,激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促進物價水平溫和回升。年底前視市場流動性情況,可能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0.5個百分點,將再釋放5000億~1萬億元流動性。結構性方面,加大已有工具實施力度,推動新設立工具落地生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

工銀國際程實認為,在政策支持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雙重推動下,中國經濟韌性有望進一步增強。一方面,隨著一系列穩增長增量政策的逐步落實和顯效,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繼續適度寬鬆,為實體經濟提供充足的流動性支持,同時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將加大對關鍵領域的投入。一攬子政策不僅關注短期的經濟穩定增長,也在推動經濟向創新驅動、綠色轉型的高質量方向邁進。同時,中國積極推動對外開放和合作,特別是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關係的不斷深化。

宏觀經濟熱點問題

畢馬威蔡偉表示,儘管共和黨和民主黨在經濟、移民等諸多熱點議題上存在較大分歧,但雙方對華政策態度維持強硬,或將為中美貿易增加不確定性,未來需重點關注兩黨對華貿易政策取向。預計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爭端與談判將成為未來中美貿易新常態,我國要加強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通過積極的交流與行動鞏固和深化兩國經貿合作。

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李文龍表示,對於中國企業而言,不論哪個候選人獲勝,都應進一步加大拓展非美市場,更加側重提升產品質量與技術研發投入來追趕歐美日韓企業,減少通過價格戰來占領市場。從政府層面,應進一步推動出口企業行為規範,尤其是定價規則,提升行業協會對出口行業健康發展的引導力度。

工銀國際程實認為,鑒於不同候選人當選後在具體政策上的差異性和獨特性,一些細節變化值得進一步觀察和關注。如果特朗普當選,可能會實施更激進的保護主義政策,這可能導致中美貿易受到衝擊,對中國出口造成顯著影響。為應對潛在的貿易摩擦,中國可能會繼續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推進RCEP、深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合作。同時,美國可能繼續加強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限制,特別是在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領域。

(作者系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e7c6472334f55eab5d644b92019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