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購買金飾時,不要輕信商家的宣傳標語及圖片,一定要查看檢測報告和標籤。
周大福、周生生、周六福、金六福、周福生、周大生、周大發、周大金、周金生、六福珠寶……各種「周」「金」「福」「六」「大」「生」「發」排列組合,各種品牌讓人眼花繚亂。
相信你也見過這些真真假假的大品牌,那麼在政府監管部門抽檢中表現如何呢?
2022年3月,《消費者報道》整理了國家、省市級市場監督管理局(原工商及質監局)於2017年至2022年發布的關於黃金珠寶飾品的抽檢情況。
結果顯示,5年間,國家、省級監管部門共抽檢發現2403批次黃金、珠寶首飾不達標,其中標籤、印記、命名、含量、純度、有害元素不達標情況較嚴重,周六福、周生生、金大福、DR、潘多拉PANDORA、蒂芙尼、中國黃金等大品牌上「不達標黑榜」。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周六福、周生生、周金生、DR、中國黃金等大品牌被檢出不達標
黃白之物歷來為人們所喜,近幾年中國大媽搶購黃金頻頻上新聞,世界動盪不安,國際金價攀升,黃金產品銷量更是同比增長30%以上,但各種品牌、產品魚龍混雜也帶來了各種問題。
抽檢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2年間,國家、省級監管部門共抽檢發現2403批次黃金珠寶飾品不達標,較多消費者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均有不達標情況,包括周六福、周生生、金大福、DR、潘多拉PANDORA、蒂芙尼、中國黃金、中國珠寶等知名品牌。
其中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有限公司和上海黃金有限公司生產的「中國黃金」飾品分別被檢出12批次和9批次不達標,是抽檢出現不達標情況較多的生產企業。
以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有限公司不達標抽檢情況為例,2017年1月,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組織對全省部分地區流通領域的珠寶首飾商品進行了質量檢測,發現12批次標稱由「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有限公司」生產的「中國黃金」飾品不達標,產品涉及足金和田玉吊墜、銀999手鐲、足金紅寶石女戒、玉髓手鐲等,不達標項目主要是珠寶玉石名稱、標識、標籤。
而消費者關注比較多、「分不清」的「周六福」「金六福」「金大福」「周生生」「周金生」等標稱商標飾品也均有不達標情況。
「周六福」被檢出7批次不達標,標稱由「周六福珠寶有限公司」生產。其中,2019年12月,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1批次標稱「周六福」商標的金Au750鑽石女戒的標識、標籤項目不達標;2019年10月,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1批次標稱「周六福」商標的金Au750項鍊的標識項目不達標。2018年3月,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示,標稱「周六福」商標的A貨翡翠玉手鐲、足金鋯石耳飾不達標,涉及折射率、吸收光譜、命名、光性特徵指標等。
1批次「周生生」飾品被檢出不達標,標稱由「周生生珠寶(佛山)有限公司」生產。2019年,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發現,周生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新百專櫃)的足金掛墜的產品標識(標籤)不達標。
名字類似的「周金生」也被檢出1批次不達標。2021年4月,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1批次標稱「周金生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生產的「周金生」S925銀耳飾不達標,涉及項目為首飾產品標識。
「DR」也被檢出8批次不達標,其廣告語讓人印象深刻,宣稱為「一生只送一人」「男士一生僅能定製一枚」。2019年9月,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6批次標稱由「深圳市戴瑞珠寶有限公司」生產的「DR」產品不達標,產品涉及18K金鑽石戒指、HONEY系列甜如蜜項鍊、TRUE LOVE系列典雅、TOGETHER系列SUNSHINE男戒等,分別購買自萬達廣場和金獅廣場(青島萬達廣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青島金獅廣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6月,蚌埠市市場監管局發布,2批次受檢單位為「迪阿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分公司」、生產單位為「深圳市戴瑞珠寶有限公司」的「DR」產品不達標,產品分別為白18K金合成立方氧化鋯女戒和分色18K金情侶(女),指標為標識錯誤。
其餘金大福、老廟、老鳳祥、潘多拉PANDORA、蒂芙尼等品牌不達標情況不再一一羅列和贅述。
標識、命名、純度是不達標「重災區」
這些大品牌為什麼這麼多批次不達標呢?主要涉及哪些指標?
根據2403批次不達標抽檢數據,標籤、印記、命名、含量、純度、有害元素等指標不達標情況較突出。
黃金、珠寶飾品目前可參考的標準有:GB 11887-2012《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GB/T 16552 —2010《珠寶玉石 名稱》、GB/T 16553 —2010《珠寶玉石 鑑定》、GB/T 16554—2010《鑽石分級》、QB/T 1690-2004《貴金屬飾品質量測量允差的規定》等。
其中幾個指標不達標情況較嚴重,主要是標識、命名、純度和有害元素。
一、標籤2065批次不達標,印記570批次不達標。
標識、標籤問題歷年來一直是貴金屬及珠寶玉石飾品監督抽查中的常見問題,是問題出現頻次最多的不達標項目。
標識是消費者獲知產品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消費知情權的重要來源,國家標準有明確要求,包含標籤、印記和其他標識物等部分。
標籤,應包括飾品名稱、質量、價格、貴金屬純度(含量)、產品標準編號和生產企業(或銷售商)等。該項目不合格主要是無飾品名稱、名稱不規範、未註明材料或純度、缺少產品標準編號等。例如沒有標明貴金屬材料的中文名稱,例如標籤標註「PT950」「G750」都是不達標的,應標註為「鉑Pt950」和「金G750」。
印記,指的是列印或刻印在貴金屬飾品上的永久性標識。該項目不合格主要是印記與標籤不一致、印記不清晰、缺少廠家代號或純度、材料及標註純度不規範等。例如印記為「滬JY千足金」,標籤卻為「足金戒指」,印記應標為「足金」,印記與標籤不一致。
其他標識物,指的是生產企業(或銷售企業)的地址、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必要的中文警示說明等需標註的信息,如果產品缺少這些必要信息也是不達標的。
二、命名,831批次不達標。
GB 11887-2012《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規定了貴金屬飾品的命名規則,應包括飾品的純度、材料、名稱、品種等內容。
珠寶玉石鑑定和命名也有類似規定,項目不合格一般出現在低檔寶石、人工寶石中。例如,標註為「鋯石」的樣品,實測為「合成立方氧化鋯」;標註為「天然水晶」的樣品,實測為「石榴石」。
一是可能因為價值較低,商家的重視程度不高,二是部分商家對所售產品及定名規則缺乏了解,混淆各類寶石名稱,導致其無法對所售產品做出正確標識,三是商家故意用較高價值的產品來標註較低價值的產品,魚目混珠,賣更高的價格來牟利。
三、貴金屬含量,113批次不達標。純度,75批次不達標。
貴金屬飾品中的貴金屬含量直接決定了其價值高低,貴金屬(如金、銀、鉑和鈀等)的含量越高,價值也越大。純度指的是貴金屬元素的最低質量含量,以貴金屬的質量含量千分數計量。
例如如果產品標籤為「千足金」,根據國家標準,金含量應≥999‰,如果產品標籤為「足金」根據國家標準,金含量應≥990‰
純度不合格通常是產品標籤所示純度與實際不符,造成純度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可能是商家對相關標準不熟悉,部分商家為了牟利而虛假宣傳,故意誇大純度,涉嫌虛假宣傳。例如某品牌標註「足銀手鍊」,銀含量應≥990‰,實測為984.7‰;某品牌的「鉑金950項鍊」,鉑含量應≥950‰,實測值為946.5‰;如某品牌「18K項鍊」,金含量應≥750‰,實測值為747.3‰。以上抽檢案例均不符合純度的標準。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四、質量,92批次不達標。
按照標準要求,金、鉑、鈀飾品及材料的稱量值不大於500g,允差為±0.01g;銀飾品及材料的稱量值在不大於2000g時,銀的質量負偏差應不大於0.1g。
如標稱由潘多拉珠寶(上海)有限公司生產的「潘多拉PANDORA」牌銀925串飾(總重量:5.4克),質量明示為5.4克,但實測只有4.89克,缺斤少兩;又例如「足銀999精品手鐲」(總重量:25.67g)產品,質量明示為25.67克/g,實測為25.53克/g。
五、有害元素限量,62批次不達標。
作為長期直接與皮膚接觸的首飾產品,國家標準對有害元素限量有嚴格要求。例如首飾產品的鍍層鎳釋放量不合格。
有毒元素鉛可通過皮膚接觸、舔食、啃咬等途徑進入人體內,不斷蓄積,具有一定毒性,尤其對兒童危害大,長期接觸可能導致貧血,引發多動、聽覺障礙、智力低下。建議家長最好不要給孩子長期佩戴飾品,一旦發現兒童與飾品的接觸部位發生過敏、炎症,應停止佩戴,及時就醫。
《消費者報道》建議
(1)警惕黃金飾品置換。
部分消費者可能關注到一些金店推出以舊換新的活動,承諾可以免費更換黃金首飾。但是商家不可能做虧本生意,這種黃金以舊換新置換通常是軟金換硬金、克金換件,導致重量縮水、含量降低,價值下降。金首飾可簡單按純度分為軟金和硬金。軟金純度高,一般是按重量銷售,而硬金、K金純度低,一般按件銷售。
(2)警惕「一口價」黃金飾品。
「一口價」黃金因為其新穎的設計,近年來在部分消費者中頗受青睞。這種「一口價」黃金飾品的賣點是創意和工藝,在定價時,不同於傳統的以克論價,而是按照設計和工藝精細程度,一口定價。其與傳統的足金、24K、千足金首飾相比,不容易變形,但通常是硬金(純度低),相同體積下重量要輕近一半,若折算成黃金以克論價,價格往往高於黃金市場價,對於有保值增值目的的消費者,顯然是「不划算」的。保值目的,不建議購買「一口價」黃金飾品。
(3)認準標識和標準。
國家目前還未對黃金珠寶類貴金屬飾品頒布三包規定,而部分商家、營業員對標識和標準要求知之甚少,甚至連最基本的要素都不清楚,甚至有商家將私下回收的產品經過簡單再加工後,冒充正規廠家的大品牌進行銷售。消費者不要輕信商家的宣傳標語及圖片,要查看檢測報告和標籤,例如查看標籤和印記是否有「足金」標識及廠家代號、材料等信息,索要銷售發票。
【特別聲明】:本篇內容所採用的原始數據均源自權威官方網站,數據客觀真實。如相關抽檢結果數據經政府有關部門核實及認定後確認有變更事實的,請及時聯繫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