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
被「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餘生,請多指教》(以下簡稱《餘生》)正在發力自己的流量攻勢,角逐當下劇集市場領先者身份。
這部從官宣演員開始就備受關注的劇集,幾番跌宕之後,以預告片總播放量突破4.6億、預約人數突破600萬的架勢上線。如今劇集播出過半,各方數據還算亮眼。
網絡播放量方面,目前《餘生》累計播放量為14.7億,同時,從15日上線以來,每日播放量幾乎呈持續上升趨勢,根據云合數據顯示,《餘生》的正片有效播放市場占有率逐漸升高,並在開播7天後,於3月22日來到第一位。另一方面,電視台埠,根據酷雲數據顯示,3月23日《餘生》直播關注度峰值也一度破1。
話題度方面,《餘生》也展現出了不俗競爭力。劇情里有關顧魏(肖戰 飾)和林之校(楊紫 飾)的互動不斷跑上熱搜,連片尾「小劇場」里的#顧魏問林之校為什麼不給他朋友圈點贊#高甜畫面也在劇迷中掀起千層浪,拍攝地無錫也成功登上#餘生我在無錫等你#的高討論位。
不過,與亮眼數據同時出現的,還有對立的輿論場。一方面「好甜」「《餘生》不僅僅只有甜寵」等聲音不絕於耳,另一面關於劇情的不合邏輯,為了男女主感情發展而強行安排情節,甚至演員演技等等的質疑也經常出現,微博熱搜上的#餘生 難看##餘生請多指教為什麼沒有爆#這些的爭議性話題也形成了強大的對立。
無可厚非,《餘生》是一部典型的「流量+IP」偶像劇集,它的上線自然帶有一定的「原罪論」。
特別是兩位能稱得上頂流的演員加持之下,所以,#餘生請多指教為什麼沒有爆#這一話題的出現,本質上就是平台方對於該打法劇集設有的KPI的相關質問。
伴隨著「流量+IP」頻繁失靈、受眾對於流量態度的變化、市場環境和平台內容打法的改變,以及不少流量劇難逃甜寵劇常見套路和頑疾,等等原因之下,流量劇來到了分水嶺。
未來的市場上該不該繼續唱響流量劇?流量劇的真正定義,更多是產品屬性,還是作品屬性?觀眾與流量劇的「餘生」該如何走,究竟是請指教,還是請放過?
問:《餘生》為什麼沒有爆?答:過時。
多方數據亮眼,證明了《餘生》的競爭力,再加上播出前的各種跌宕意外,也讓不少劇粉表示順利上線、播完就是好事。
但是,關於「《餘生》為什麼沒有爆」這一期待值問題,答案或許得落在《餘生》的過時感。
首先,是故事的過時。
雖然《餘生》歸類為現代都市情感劇,但它走的是甜寵劇的路子,而它的故事情節又與絕大多數的甜寵劇並沒有什麼差別。
該劇大脈絡是一個男女主「不打不相識」,從誤會到相知、相愛的故事,填充這個脈絡的是各種常見的甜寵劇情節和套路,比如感情促進的一環必然是搬家後的「近水樓台」;女主站的稍高一點下一秒必然會跌倒,男主必然會及時地抱住她;女主生病,必然會被男主一對一悉心照顧等等。
近幾天的更新中,《餘生》又再度迎來了甜寵劇中常見的情節:剛剛才明朗了顧魏對於高浠(馬渝捷 飾)的態度,顧魏與林之校的關係邁出一步,又火速迎來追求女主的優秀男二出現,從感情、家庭等的方面衝擊著男女主並不完全明朗、穩固的感情,誤會和糾結也由此而生……
上述情節、細節或是這些元素的排列組合之法,不難在以往甜寵劇中覓得蹤影,相較於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火爆出圈或批量上線的甜寵劇,《餘生》的故事並無新意。
同時,在林之校與顧魏之餘,副線CP也並沒有展現出強大的可看性。副線CP顧肖(翟子路 飾)和蕭珊(李沐宸 飾)分別是顧魏的堂弟和林之校的閨蜜,從身份設定上看無疑是男女主關係的助攻,但副線CP的大致設定也是常見的「海王海後」終成眷屬的故事,新鮮感不足,雖然劇中也花了一些筆墨在二人身上,感情線也相對獨立,但不論是CP、故事的吸引力還是劇里劇外的討論度都遜色不少。
當然,站在2022年評價一部2019年開機和殺青的劇集「過時」,可能有些苛刻。
但如果一切順利,2020年《餘生》得以面對觀眾,那麼上述的故事在當時也依然是甜寵劇常見的情節和套路,是一部「跟風」的作品。
其次,《餘生》的過時問題並不僅限於故事的老套,還在於設立專業背景之後人物細節的失真。
在男女主被包裝之下,安排了專業性的職業背景,本是錦上添花的地方,但是《餘生》為了推進林之校與顧魏感情進展,相互治癒、彼此成長的過程,卻忽略了最基本也是最明顯的細節真實。
比如護士可以隨便的把病人的病歷落在人來人往的區域;林之校可以自由地穿梭在醫院的各個空間;醫生可以把忘記申請探視資格的病患家屬領到醫生休息室休息……
畢竟,大眾對於醫療領域的基本認知是存在的,再加上隨著醫療相關紀錄片、綜藝、劇集等相關內容的火熱,醫生職業生活、醫院的真實情況也逐漸展現在受眾面前,別的不說,去年《令人心動的offer·醫學生季》以及由其引發的不少UP主、從業人員的科普等等,已經試圖還原、展現真實的醫生職業和醫院環境,《餘生》在這一方面,顯然沒有花費更多的心思。
《令人心動的offer·醫學生季》劇照
這樣的操作,難免讓劇集陷入一切為了推動男女主關係的刻意感和人工感,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觀劇體驗和對CP的代入感。
不可否認的是,當我們在談論甜寵劇、流量偶像劇時,一種常見的論調的「甜就行了」,只是,如果請來了如肖戰、楊紫這般極高流量的演員,拉高了期待值和關注度之後,那麼,在撒糖之外,對於觀眾來說,是不是可以期盼或要求獲得更好的內容,哪怕沒什麼新意,僅僅是劇情符合邏輯、現實情況和正常認知。
另外,《餘生》的過時感還與演員本身情況、外部政策和市場變化有關。
兩位演員的選擇方面,觀眾的評價不難看出,楊紫雖然演技有代入感,但角色還是讓人恍惚回到《親愛的,熱愛的》,而肖戰更是被不少網友評價「演技顛覆還是《陳情令》」。
雖然二位頂流前期吸引著巨大關注,但這部誕生於2019年,當時對於流量劇還沒有現如今的怨聲載道,再加上隨後二位演員本身被各種不討喜的輿論纏繞,比如男主背後的對立軍團,女主背後的劇集跌宕命運,這從某種程度加重了《餘生》突破粉絲圈層以外的困難,也為宣髮帶去了限制。
再加上現在的劇集戰場早就轉向現實題材的耕耘,觀眾也越來越對於流量劇不夠信任,全網也在進行「清朗行動」,等等情況之下,或許對於劇粉而言,「順利播完」就是第一位,更何況是一線衛視加持的「先台後網」。
拋開《餘生》本身問題不談,接下來,流量劇就一定要說再見嗎?
流量劇,關注產品力就行
雖然評價對立,但是能夠遍布粉絲圈層,最終擁有持續上升的多方數據,這些都證明了《餘生》的生命力。
這也是流量劇對於平台方的生命力——數據基本盤。
不止是《餘生》,去年播出的楊洋、迪麗熱巴主演的《你是我的榮耀》在首播第二天就被騰訊視頻官宣為當年站內播放量最快破億的劇集,更是被寫進了季度財報,以展現其對於會員收益的貢獻。根據云合數據顯示,在騰訊視頻2021年獨播的劇集中,《你是我的榮耀》以正片有效播放23.74億的成績排在《掃黑風暴》和《斗羅大陸》之後的第三位。
《你是我的榮耀》很好地完成了流量劇的使命,而這類頂流入場式、偶像劇劇情的流量劇,只要認識到其作為產品的規範化執行標準,平台方繼續能為此買單,為背後的數據買單,也是市場化能肯定的價值所在。
畢竟,用對了路子的流量劇還是給平台方帶來了多重」福利「。
第一,數據方面,以粉絲為基礎的多方數據的基本盤保證。
大部分此類型的劇集都是以粉絲為基礎繼而試圖輻射更多用戶,而粉絲基礎則是播放量、討論度等的保證之一,即使可能達不到通常意義上的「爆」,或遇到口碑危機,但相比起其他體量的劇集來說,數據已經算的上好看。縱使這些內容可能對行業並沒有什麼推動意義,但對於需要向各方彙報「工作成果」的一些平台來說,數據是最直觀、可視化的衡量標準之一。
第二,則是商業化上想像空間。
先來看看廣告招商,僅從劇集開頭的「邀請您觀看」位置來看,《餘生》有三個品牌出現,同期播出的《心居》同樣是三個,而掀起追劇熱潮、口碑獲贊的《人世間》,根據第一集情況這一位置的廣告只有兩個。跌宕了幾年的《餘生》,憑藉著流量的加持,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招商結果。
《餘生,請多指教》片頭廣告
此外,諸如片尾小劇場對品牌的露出,以及劇集播出中間周邊商品的推出和宣傳等,也顯示出了平台更多的商業化策略。
第三,談談會員拉新。
如上述所說,騰訊曾在2021Q3財報中表示「我們的收費增值服務付費會員數同比增長10%至2.35億。視頻付費會員數同比增長8%至1.29億,主要受益於優質內容的推動,包括《掃黑風暴》和《你是我的榮耀》。」
《餘生》播出期間,也有不少網友曬出了購買會員的介面。
第四,劇集出海方面的效果。
中國甜寵偶像劇近幾年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最有代表性的是《你是我的榮耀》,更是掀起了一陣海外的「迷途」狂潮,甚至泰國不少女明星、知名人物都主動把自己和「於途」P在了一起。
能夠成為頂流的偶像演員,顏值都可謂相當耐打,再加上劇集光環下的「男友力」設置,以及酥到不行的「撩妹」手法,誠如韓國歐巴當年迷倒國內一批女性觀眾一樣,中國的頂流小哥哥們在顏值過硬、極致愛情夠美好的加持下,自然也能收割海外迷妹的心。
接下來,#餘生請多指教將在馬來西亞播出#跑上熱搜,這意味著,《陳情令》給肖戰在東南亞積蓄勢能之後,他將再次喚醒海外劇粉的顏值回憶。
從某種程度說,流量並不是原罪,流量劇之下的偶像劇故事也並不一定都是品質存疑的作品,在這方面,從未放棄過言情、偶像、甜寵創作的「資深玩家」韓劇,時至今日依然在不斷創作出口碑不錯、能引起關注的該類型作品,也能持續創造出一個個新的「國民老公」,並且還能迅速影響中國市場。
只是,這一切依然要有劇情作為保障,哪怕不是過硬或多新,只要符合當下審美,又符合現實邏輯,這樣的故事創作才是支撐流量的根基。
其實,伴隨著小而美的甜寵劇越來越難以突圍,平台方也在降本增效的方針之下,縮減了腰部成本的預算,但是,女性觀眾對於甜寵的需求不會終止,如果能夠實現「極致愛情用准極致流量」,屢屢失靈的「流量+IP」打法,或許會有新的出路。
當然,流量劇的「餘生」在如今的市場環境,大機率不會出現量產,粉絲之外的圈層也會越來越難以突破,但是它的產品性功效還是不能被忽視。
平台方未來還是需要「極致愛情用准極致流量」的流量劇,因為實現「用准」二字之後,它的誕生,仍會是一件令多方滿意的產品,但是,放在轉舵成功、堅定方向的內容產業,平台方不要捧高這類產品的創新力,老老實實在乎它的數據影響力就足夠了。
好的故事仍是重中之重,對於平台方、製作方來說,與其試圖在新瓶裝舊酒之下強調創新,不如踏踏實實寫一個符合現實、當下審美、正常邏輯的故事,至少能讓粉絲滿意,路人觀眾不至於瘋狂吐槽。
關鍵還在於,讓「極致愛情用准極致流量」繼續前行,也能形成大部分流量演員施展手腳、鞏固粉絲的自留地,不然演技硬捧的他們,不斷跑到現實題材里去喊啊、瞪眼啊、暴躁啊,對於普通觀眾也是一種無形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