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和產品質量一致性是國內多數製造業企業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基礎。
製造業企業真正創造價值的環節是產品的生產階段,但實際情況卻普遍存在增值環節時間比例過低。生產效率的提升已經成為製造業企業當前最為核心的競爭要素。
1、問題分析方法
基於需求,面向生產效率的問題分析主要包括問題時間定位、問題空間定位、問題資源定位、問題影響權重、問題結構、問題發展趨勢、問題解難約束以及問題分析檢驗等組成問題分析八維向量空間。具體評定則需在問題分析空間確定空間問題錐點,並通過空間順序映射簡化為一維問題集分析流程。
2、生產過程問題分析
狹義的生產過程可以理解為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從物料採購開始到產品交付用戶使用及相關服務結束的系列活動集合。生產過程或內部生產物流中與生產效率相關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基於組織內部或組織之間信息集成的過程冗餘分析、非增值子過程/活動的識別、過程/活動耗用資源負荷的失衡、過程/活動耗用資源衝突等。具體應用問題分析多維向量空間進行問題空間錐點核定,基於生產過程及物流各層次自上而下確定並簡化生產過程特定問題集。
3、面向生產過程的瓶頸問題評估
面向生產過程的瓶頸問題評估具有三個層次:特定問題集的問題關鍵實現性評估、特定問題集的問題相關子過程/活動關鍵衝突性評估、特定問題集的問題相關資源關鍵失衡性評估。
特別指出的是,生產過程中瓶頸問題可以動態轉移。而且,一個瓶頸問題的解決必然帶來另一個新的瓶頸問題,也相應導致問題的循環評估與效率改善活動的螺旋式進行。
4、數據採集與統計方法
由於製造系統的複雜性和生產現場的隨機性,因此必須要引入定量化方法進行測量,而這些都源於生產現場數據實時有效的採集、統計和分析。數據採集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定量化問題分析、企業診斷與效率改善的實施成效。
作為分析與決策的主要依據,數據採集還需具有與問題分析相對應的層次性,即數據源應具有層次性,而數據粒度應具有相關性。在進行現場調研前,應確定好數據的層次結構和相關程度,並預先設計可行的數據準確度和精確度。如果資源允許,應進行預試驗。
5、生產能力測量
生產能力是企業固定資產/資源在一定時期內,在正常的技術和管理組織條件下,經過資源綜合平衡後所能生產的一定種類產品的產出量,一般分為理論生產能力和標定生產能力。
生產能力測量是製造績效測量中最為核心的內容,更是效率改善的基礎,現有研究工具主要包括標杆管理、層次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多元統計回歸算法等實現定量化生產能力度量。
6、現場生產管理
作為效率改善的起始點,現場生產管理已經證明是極為有效的現場改善方法之一。效率改善更加強調對於現場生產管理的系統優化,效率改善可以有效引入全員生產保全(TPM)制度。
利用兩個工作班次的間隙進行設備預防保全,強調設備「 零故障」,減少因設備故障等突發事件引起的生產能力受限機率。同時,效率改善中需強化作業研究。重點設計生產準備作業與生產作業的並發進行流程,減少在線產品切換作業,即設備停頓下才能實現的產品切換作業,增加產品切換作業的離線能力。
7、生產與業務流程優化
生產與業務流程優化可以從內部生產物流入手,按層次劃分為功能優化、結構優化和參數優化。
功能優化主要考慮以生產物流為主線,將生產/業務流程進行功能性劃分。重點搜索基於組織內部和組織之間信息集成的過程冗餘點集以及非增值子過程/活動,保證生產/業務流程的功能性優化。
結構優化同樣依賴於生產物流為主線,識別瓶頸活動集,選取瓶頸問題相關的生產/業務活動,確定具體改善指標,包括成本控制、作業時間縮短、勞動強度降低、作業質量穩定等。並建立作業動作庫,分析其中活動/子過程的合理性,從而簡化生產過程,達到作業方法的改善,實現結構優化。
參數優化則是建立定量化測度指標體系。按照生產可能集或資源可能集的過程改善近似方向和改善步長進行試運行,在生產/業務流程空間域中進行效果評估,確定各參數優化值。具體應用包括設備運行指標、標準工時調整、工藝參數調整、檢驗時間的比例等。
8、績效考評和激勵機制
效率改善的落腳點在於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企業員工工作業績,對員工實施有效的績效考評和激勵機制是實現企業效率改善的重要保證。員工績效考評應結合個人績效和團隊績效綜合評估,在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中,要重點使員工明確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提高員工參與目標的制定過程,並有效設置定量化和定性化考核指標。另外,還要重視對效率改善項目小組成員的特殊績效考評。
績效考評要與激勵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激勵是激發人的內在動機,鼓勵人朝著所期望的目標採取行動的過程。激勵機制中需要調整物資激勵和精神激勵的比例、正向激勵和懲罰激勵的比例以及素質激勵和制度激勵的比例。特別是面向不同類型員工人群,如管理者、技術人員、操作工人設計不同的適用比例。
9、完善的項目組織與管理
良好的項目管理能縮短項目實施周期,使得企業內部人、財、物、信息等資源協同合理地應用,在短周期、低投入條件下實現高效率高效益改善。
與其他項目管理類似,效率改善的項目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組織、制定項目目標、設計項目計劃、進行有效的進度控制、實施項目成本核算和及時開展項目評估。
項目成功的關鍵在於效率改善項目小組的有效運行。如果條件允許,應將項目小組細化分為項目領導小組、項目實施小組,實現合理的人員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