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TS-L車模看清凱迪拉克及CT5的新車劃分

2019-12-01   車秒速拾陸

最近,凱迪拉克CT5讓大家對凱迪拉克的定位看的有些懵逼,CT5到底是取代ATS-L打BBA的「34C」(寶馬3系、奧迪A4L、奔馳C級),還是向上去挑戰「56E」(寶馬5系、奧迪A6L、奔馳E級)……這裡先賣個關子,聊聊今天的車模:凱迪拉克ATS-L。

凱迪的ATS-L堪稱中國車市中的「神車」,價格優惠幅度大到驚人,最低18萬的終端價格能買到百公里加速6.2秒的動力響應。之前ATS-L定位是主打「34C」的,當時設計之初就比照寶馬3系做的。

而CT5一出凱迪拉克將其定位於「34C」級別,會讓不明就裡的誤認為CT5會取代ATS-L。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其實,問題是凱迪拉克歷史造成的。


之前,美系和日系的產品系並不像歐洲品牌那麼簡單粗暴的用字母或數字命名,凱迪拉克也是,每個車系都會根據特色命名,推出全新車型就會放棄之前的車系名稱。這樣的好處會給消費者新鮮感,但劣勢是消費者很難對保留下來且換代車型有認同感。

隨著歐系品牌得到全球認同後,凱迪拉克的這種命名方式劣勢逐漸放大,再加上小排量發動機的大範圍推行、凱迪拉克品牌自身認知度降低、產品力下降、產品系不全、新的「鑽石切割」設計理念過於激進等問題,像當年美系粉熱衷的產品STS、CTS、SRX等車型並未受到廣泛認可。

之後又趕上了2009年通用汽車破產重組,手裡的牌只有小眾的CTS、SRX和凱雷德,不得已凱迪拉克拿與君越、君威共享歐寶Epsilon平台E2XX架構打造了當時的「旗艦」XTS,通過國內市場的銷量上升通道讓凱迪拉克重新復甦。隨後引進以Alpha平台A1XX架構打造的ATS和ATS-L,以及後續用Chi平台C2XX架構打造的XT5、XT4,最終讓凱迪拉克站上了國內二線豪華品牌老大的位置。

2014年,在原效力英菲尼迪的凱迪拉克新任品牌總裁約翰·德·尼琛(他也是推動英菲尼迪重新簡化命名Q和QX系列的人物)的帶領下,凱迪拉克正式啟動了「簡化計劃」,將車系名稱重新梳理,轎車以「CT+數字」、SUV以「XT+數字」命名。


所以,現在全新的車系變成:

轎車:CT4(原ATS)、CT5(原CTS)、CT6

SUV:XT4、XT5(原SRX)、XT6、凱雷德

接著還是聊車模,這款紅色1:64 ATS-L是上汽通用凱迪拉克官方出的,一套共12款車型,涵蓋ATS-L、ATS-V、XTS、CTS、CTS-V、CTS Coupe、SRX、凱雷德等主流車型,價格在1600元左右。

從模型的整體表現看,這個價格入手相當不值,工藝水平也就在均價50元上下。當然,收型就另當別論了。至於淘寶炒出了單車兩三百甚至四五百元的「天價」,純粹是在收買家的「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