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出身是與生俱來的,你接受還是逃避,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和一出生就有一手好牌的人相比,我更欣賞靠後天努力翻轉人生的人。
他們不僅彌補了自己的劣勢,也在一步步的前進中讓自己的人格趨於完善,更帶給周圍的人,甚至一個國家如雪中送炭般的幫助。
拉尼婭就像是現實版的「灰姑娘」,媒體也很熱衷於寫她從難民到王妃的逆襲故事。
她出生在科威特,父親是一名醫生,母親是家庭主婦,有兩個兄弟姐妹。生活雖然沒有多麼富裕,但是安逸,也不拮据。
很幸運的是,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成績優異,精通英語和阿拉伯語,還懂法語,可以說是生活在一個開明的環境中。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991年,海灣戰爭的爆發,拉尼婭跟隨全家來到約旦避難。
殘酷的戰爭並沒有讓拉尼婭失去生活的信心,她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美國大學開羅分校工商管理學位。
憑藉良好的教育背景,拉尼婭很快找到了工作,任職於約旦花旗銀行,後來又到蘋果公司負責信息技術方面的工作,是一位高級白領。
偶然的一次機會,她被同事邀請參加國王妹妹舉辦的排隊,也是在這裡,開啟了拉尼婭人生的新篇章。
阿卜杜拉,也就是現在的國王,對拉尼婭一見鍾情,聊的十分投機。
幾個月後,兩人就決定結婚了。雖然遭到過家人的反對,但最終這場童話般夢幻的愛情得以成真。
後來,發生了一件讓拉尼婭都沒有想到的事,當時並不是王位繼承人的阿卜杜拉在父親海珊國王彌留之際成為了新一任國王。而拉尼婭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年輕的的王后。
就像她自己說的:「小時候,我從來沒有幻想過能嫁給一位王子,但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個仁慈的男人,他能滿足我對一個丈夫和父親的願望。」
經歷過顛沛流離生活的拉尼婭深知,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多麼重要。所以婚後的拉尼婭並沒有和其他隱居深宮的阿拉伯王室女性一樣,她要通過自己的經歷為這個國家做點什麼。
在大兒子出生後,她就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個基金會,用於改善約旦兒童生活條件和教育現狀。她說:「女孩兒必須要接受教育。」
她不想讓自己經歷過的挫折發生在自己的國家,哪怕有一點希望她都會盡力去做。看到約旦地區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女孩,她深感惋惜,為此四處籌集善款,因為她深知女孩的教育不僅代表一個家庭,也代表一個國家。
此後,也一直致力於婦女兒童事務。積極參與聯合國的一些婦女權益活動,打破了人們對阿拉伯女性的固有印象。
剛開始,她的舉動並不能被所有的國民接受,也遭受質疑,認為已婚婦女不應該拋頭露面,更何況是身份尊貴的王后。
但她沒有就此放棄,反而走向更積極的一面。她代表的不僅是王后這個身份,更是代表所有的阿拉伯女性。
身邊的丈夫非常理解和支持她的做法,也會帶她出席各種公開活動。但他們分工明確,拉尼婭從來不過問政事,她懂得做好自己妻子和母親的義務。
她的穿搭改變了大眾眼中對阿拉伯婦女「保守、沒受過什麼教育」的固有印象。她們不僅非常有智慧,也能很好的平衡家庭與事業的關係,堪稱世界女性的典範。
一路走來,拉尼婭已經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職場女性。作為這樣一名王室成員,穿搭自然要以得體為第一位。但她的選擇並不僅僅局限於正裝,卻也可圈可點,還是時尚圈模仿的對象。
這就是拉尼婭,從難民到王后,從幕後到台前,從質疑到被尊重,每一個舉動都為站在為國民出發的角度而著想,用「籍美麗與智慧於一身」形容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