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覺得這個錯誤我經常犯」,「我怎麼常年處於這種糟糕的生活狀態」,「我覺得時間永遠不夠用」類似這些的想法有沒有出現在你的生活中?
生活和工作中很容易就感到迷茫,期望有人可以把生活和工作的訣竅都交給你,以此來結束兵荒馬亂的日子。
瑞·達利歐的《原則》一書可以給你提供一些建議。
瑞·達利歐,橋水基金創始人,「投資界的喬布斯」。他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也曾入選《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目前,橋水基金已經超越金融大鱷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成為歷史上最賺錢的對沖基金,也是當前世界上資產規模最大的對沖基金。
達利歐在《原則》中中分享了自己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則。包含了達利歐的生活原則:用絕對理性的態度去認識這個世界;達利歐的工作原則:把原則當做工作的基礎,在工作中以優秀想法至上的原則進行決策;如何制定屬於你自己的原則三個方面。
我們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靠著情緒推動決策和行為,但是正所謂「衝動是魔鬼」,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容易使結果變為不可控制,不利於我們維持穩定的生活。
達利歐總結了達成目標的五個步驟,分別是設定目標、認識問題、診斷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和執行解決方案。這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很多人只能做到設定目標,不僅是因為相較於後面的步驟簡單,更是因為人本身的知識儲備以及想法有局限性。怎麼才能打破這種局限性呢?達利歐提出以下愛兩種觀點:
1、保持極度開放的認知態度
達利歐交往過無數精英人士,但是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但是這些人十分清楚自己到底哪裡存在盲點,哪裡存在缺陷,並且知道怎麼補拙,抵消這些盲點和缺點,從而成為了成功人士。
2、在生活中主動保持理性的態度
我們在生活中會無形中浪費很多時間,如果我們留心經常走的路線,並記錄下大概所需要的時間,就會對時間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認知,那麼對於時間的掌控就更得心應手一些。像對待時間一樣,如果你能準確地記錄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一些事物規律,用這種科學理性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你對生活的掌控感會提高不止一個層次。
書中列出了上百條原則,大概可以分成人、文化、組織建設管理三個維度。這些原則看起來有些雜亂,但其實都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假設:優秀想法至上原則。這其實也是生活原則在工作上的拓展應用。具體的方法如下:
1、可信度加權決策法
因為每個人的專業方向都不一樣,所以在用人的時候,必須先充分考慮到每個人的專業背景,然後對不同專長的人提出的意見賦予不同權重,最後進行決策。這樣可以儘可能使每個人的價值最大化,而且可以避免外行引導內行的情況發生,使決策更專業更正確。
比如達利歐表示在橋水基金的會議上,如果探討到醫療相關話題,有醫療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見,在最後決策中所占的權重肯定就會更大,會計背景的人提出意見的權重就不會太高。如果探討的是一個跟會計相關的問題,那就正好是反過來。
2、極度透明和極度真實
極度透明和真實必須是老闆有這種想法並且接受這種不夠「媚上」的做法才可以。
員工不必把心思放在猜測老闆的想法,挖空心思討好老闆。員工更能沉下心來去提升自己專業內的技能,從而更好的工作。
1、本質上,原則只能來自「痛苦+反思」
達利歐這樣的大佬在錯誤的市場分析中有過差點傾家蕩產的經歷,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由於錯誤的判斷墨西哥債務危機的發展趨勢所付出的代價。達利歐後來回憶道,正是這一次錯誤,才讓他進行了徹底的反思,讓他的思維從「認為我是對的」變成「思考我怎麼知道我是對的」。
聽到別人的原則和經驗時,很容易聽過就忘,自己不當一回事。只有當自己身上確實發生不好的事情的時候,人才能想起來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行為。但是也不用太過於自責自己沒有記住那些,畢竟人的共性都是這樣的,只要在自己吃虧痛苦之後,能夠反思,盡力保證不犯第二次就已經很好了。
2、做「專業的犯錯者」
橋水基金在公司內部開發了一個叫 Coach 的工具軟體,員工遇到什麼問題,直接輸入關鍵詞,就能在這個軟體里找到相應的原則和解決方案。
達利歐提出面對錯誤,要善於記錄,做一個」專業的犯錯者「。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每次犯錯過後,拿出理性的態度來,對錯誤有完整的、理性的、全面的反思,通過自己的思考能夠把錯誤轉化為原則。
達利歐的原則離不開「理性」兩字,他認為從人生和事業上獲得的經驗不能只停留在感性層面,一定要理性地進行記錄和總結,才能使生活和工作變得更好。
願人生所有的苦都沒有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