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和曾、楊博森、劉秀榮《二進宮》 選段

2019-05-16     王培俊5188

熱心戲迷朋友一直希望我上傳李和曾、楊博森、劉秀榮合作演出的京劇《二進宮》,但我找遍了手裡的資料,也沒有找到視頻版本的,只有兩段音頻錄音,我只好將這兩段錄音連接起來,在頭條文章里奉獻給大家,也正好藉此介紹一下楊博森先生的一些情況。

楊博森先生

楊博森,男,京劇凈角演員。生於1936年9月30日的北京。

他是裘盛戎先生親傳弟子。演過的劇目有《鍘包勉》,《斷密澗》,《赤桑鎮》、《姚期》、《大探二》、《連環套》等。

《二進宮》劇照

楊博森先生是中國國家京劇院一級銅錘花臉演員,中國戲曲學院及附中客座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4年9月27日4時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楊博森先生,生於1936年9月30日。1956年參加工作,先後在風雷京劇團、國家京劇院工作。楊博森先生一生追求京劇藝術,自幼拜師章少奎先生、費玉策先生學習京劇花臉。1962年拜裘盛戎先生為師,成為入室弟子。學習中深得裘盛戎先生及其琴師汪本貞先生的厚愛,他在唱、念、做、表方面,得到了裘先生真傳並領悟了裘派藝術的真諦。在文革中,裘盛戎先生、汪本貞先生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和摧殘,楊博森先生不顧當時的政治壓力始終如一陪伴師傅左右,照顧師傅,為師傅排憂解愁,向師傅學習請教,和師傅一起鑽研裘派藝術。與裘、汪二老朝夕相伴直至侍奉二老離世。楊博森先生作為裘派弟子,對裘派藝術有著很深的造詣和獨特見解。

楊博森先生經常主演的劇目有:《姚期》、《坐寨盜馬》、《鍘美案》、《鍘包勉.赤桑鎮》,《鎖五龍》、《審潘洪》、《斷密澗》、《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白良關》、《牧虎關》、《御果園》、《刺王僚》、《遇皇后.打龍袍》等,與其他行當合作的劇目有《長坂坡》、《陽平關》、《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群英會》、《法門寺》、《捉放曹》、《搜孤救孤》、《托兆碰碑》、《十老安劉》、《四進士》、《甘露寺》、《烏盆記》、《打嚴嵩》、《胭粉計》、《哭秦庭》、《逍遙津》、《鳳還巢》、《霸王別姬》等。

中央電視台專門錄製了楊博森先生與劇作家張胤德先生合作改編創演的《鐵面無私包龍圖》、與李和曾先生合作的《胭粉計》、《哭秦庭》,與李和曾、劉秀榮合作的《二進宮》,與孫岳先生合作的《烏盆計》,這些都成為了中央電視台的保留節目。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專門錄製了楊博森先生主演的《探皇陵》、《鎖五龍》。他還同孫岳、俞大陸先生共同創排了《摘纓記》並擔任主要演員,在國家京劇院全院「愛我中華,修復長城」義演中擔任主演並獲得成功。楊博森先生還多次參與指導了「裘派藝術專場演出」。

楊博森先生一生潛心鑽研京劇藝術,是裘派藝術的承前啟後者,多年來致力於京劇裘派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在舞台表演中,他追求勾畫人物性格,努力深入人物內心,力求表達人物精神世界和內心活動,把人物性格表現得完整飽滿。在鑽研裘派的發聲、唱法上,他花了很大的功夫,講究有剛有柔,粗獷與婉轉結合。他對發音的控制能力很強。良好地運用力度變化,通過對「字兒、勁兒、氣兒、味兒、節奏」變化的把握,完美演繹了裘派藝術;他將自己鑽研的藝術成果毫無保留地用於對弟子及學員的教學之中,豐富和發展了花臉教學理論。在帶徒教學中,他注重教戲先教人,堅持先交心後教戲。他總結了多年的舞台藝術經驗,結合理論和自身體會,形成了一套獨有的教學方法。他言傳身教,教育經驗豐富,培養了一批優秀藝術人才。目前仍活躍在國內外京劇舞台上的著名裘派銅錘花臉楊燕毅就是其四十年嘔心瀝血、精雕細琢、不懈努力的結晶和碩果。天津青年花臉左洪蓮2005年正式拜師楊博森先生。文革後期,在風雷京劇團工作期間,為培養京劇後備人才,他主持招收了三批學員,其中就包括于光遠、于榮光、張志獻、孟繁竹、馬子強、松岩等。1996年離開舞台的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和培養年輕人之中,在中國戲曲學院及其附中任教,學生中有裘繼戎、方旭、崔馨月、劉嘉欣,王博、楊東虎等一批優秀的京劇後備人才。也因此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園丁獎」。

收天津女花臉演員左紅蓮為徒

作為從藝五十餘年、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楊博森先生為人謙遜,顧全大局。從不爭地位,不計待遇,先人後己,屈己從人,善於與人團結合作。嚴於律己,對工作認真負責。每次舞台演出都不許有半點懈怠。為了觀眾,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多次救場。

楊博森先生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京劇藝術,他的一生是奮鬥、奉獻的一生。他的舞台藝術和人格精神,是留給後人的巨大財富。

下面就請大家欣賞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和曾、楊博森、劉秀榮《二進宮》 選段,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NCuL2wB8g2yegND7-t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