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航母,將會有多大?答案就4個字:越大越好

2019-09-15     加特林

近年,中國航空母艦事業的巨大發展,是一大令人矚目的熱門話題!

有一點非常值得關註:中國航空母艦正在堅決的向大型化發展,很快將趕上世界頂尖的10萬級超級航母的噸位與空間水平!

空母艦在設計之初,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是空間必須要足夠大。這主要是為了滿足內部搭載艦載機總數量,以及一次起降與持續出動打擊數量的需求。眾所周知,除了鷂式或F-35B等少數戰鬥機可以垂直起飛之外,絕大多數的的艦載機通常都需要藉助彈射器,或者是滑躍跑道來實現起飛。所以航空母艦都有一個長度在200米左右甚至更長的飛行甲板,而美國的福特級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甚至達到了332米。同時,內部機庫大小,也直接影響可以搭載、出動的戰機數量。只有保證甲板與機庫足夠大,這樣才能夠保證在作戰時有足夠的艦載機參與戰鬥。如此超長的飛行甲板,這就意味著該艦必定會非常的龐大,福特級航空母艦全長330多米,有將近於4個足球場的大小,而且其高度40米也是相當於一座普通大樓的高度了,排水量突破了10萬噸,遠遠望去就好像海上的一座小島一樣。

目前我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預計排水量為滿載時約7萬噸。全新設計、製造的新型航空母艦,預計噸位為8萬噸以上,甚至可能更高一些,已經接近美國的水平。

這可以保證能夠該航空母艦可以有40架殲-15戰鬥機的搭載能力,同時可準備8架左右出動,並後續派出兩個波次8-16架,並準備進行首批戰機的回收、裝彈加油、再次出動。考慮到一般會有10-20%的戰鬥機可能出於需要作為後備隊、用於其它作戰方向、維修維護等無法參與特定方向戰鬥的狀態,不難推斷出這一航母最多可保證略超過30架戰鬥機用於多波次攻擊單一方向上的特定目標。

僅僅從這個角度就可以看出,航空母艦確實10萬噸級要比7-8萬噸級更有威力,特別是在打擊敵人目標時可以有更多戰鬥機同時或連續投入作戰。

航空母艦除了要搭載數量眾多的艦載機,同時還要提供艦載機在海上持續作戰所需的一切。通常來說,航空母艦必須儲備大量的航空燃料和武器,以及包括備用飛機引擎在內的物資。同時,航空母艦還必須有必要的戰機起降輔助設備,包括彈射器和攔阻裝置。另外,航空母艦還要具備戰機發動機檢測和維修的設備。總體而言,這些輔助物資、設施設備占用的空間,也接近整一個內部機庫的水平,這也要求航空母艦有足夠空間進行容納。

航空母艦的核心系統之一是動力系統,它們也占據很大空間,導致航母進一步加大。航空母艦比常見的其他水面戰艦要大5-9倍,因此需要強大的大型動力系統來推動它們穿越世界海洋。使用常規動力的航空母艦,還必須配備大型燃料箱,從而保證航空母艦具備足夠遠的續航能力。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發動機組,其實就是相當於把一個中型燃油熱電廠的設備搬到一艘大船上。所以,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動力系統和城市當中的熱電廠設備基本上差不太多,主要區別就在於蒸汽能源的來源,熱電廠一般是以煤為原料,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通常用的都是柴油或重油。

另外,航空母艦也可以使用核動力,但難度係數比常規動力要高出許多。核動力航空母艦,由於能源來源自核反應堆,所以能夠提供無盡的蒸汽,當航空母艦停止時,所產生的蒸汽基本上都用來發電。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最大發電功率超過5萬千瓦,當然了一艘10萬噸級超級航空母艦的本身用電量與一個中小城市的也差不多。雖然核動力不需要巨大的燃料箱,但需要隔離防護手段,因此占用空間也並沒有縮小很多。

就目前中國航母而言,運用蒸汽渦輪機組,因此除了動力裝置的空間,還必須有大型燃料箱,相信不久後我國核動力航母上馬,即可節省出砍掉燃料箱後的一些空間,用於其它用途。

航空母艦通常被稱為「浮動城市」,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每次最多可運載6000人。這些人不僅工作需要地方,另外還要為這些人準備吃飯、休息以及業餘活動的場所。除了這些之外,航空母艦上面還要專門配備能夠滿足全體人員所需的醫療服務、健身房、船舶商店和其他服務設施。食品必須冷藏,污水必須處理,必須保證艦上整潔有序,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夠安心工作。在航母上,官兵居住空間的優先度較低,常常被擠進其它系統的夾縫之中,但無論如何也需要占據一定空間,而通過增大航母噸位,可以讓官兵居住條件改善,改善生活休息水平,從而保證戰鬥力更好的發揮。

總之,建造航空母艦是一項非常龐大和複雜的工程,其難度要比製造原子彈、飛彈、飛機要大的多,僅僅在噸位、空間上就有許多特殊的要求。航空母艦的建造考驗的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更是對一個國家工業實力和裝備技術的綜合考驗。所以,直到現在,全世界能夠獨立建造航空母艦的國家也是屈指可數,而我們中國已經驕傲的進入了這一行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K4SNm0BJleJMoPMxw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