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四十,多修煉這4種心境,才能真正做到「不惑」

2019-09-10     琢磨君

文章作者:琢磨君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現實情況是如此嗎?

看看白岩松是怎麼說的:「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四十不惑,30歲是減法,40歲是困惑,不是不惑!我覺得現今這個時代40歲恐怕困惑是最多的。人一般到三十六七歲就開始困惑,我干這一切有價值嗎?有意義嗎?我到底要幹什麼?30歲的時候,你發現有很多幸福目標都是跟物質掛鉤的,但是四十不惑很難!」

由此可見,人到四十,雖是「不惑之年」,但往往會有很多反思和困惑。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做到不困惑呢?

曾國藩在日記中說:「當從『敬靜純淡』 四字上痛下工夫,縱不能如孟子、元凱之所云,但養得胸中一種恬靜書味,亦稍足自適矣。

按照曾國藩的說法,人到40,不惑之年,如果感覺困惑多,就應該時刻牢記「敬靜純淡」這4字修身口訣,努力修煉這四種心境,才能真正做到「不惑」,心胸豁達,福報多多!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敬;

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對於是非、善惡、好壞、美醜,都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反思過往,我們會發現:人生的很多災禍和困惑,都是因為我們的「不敬」造成的。比如說,驕傲自滿、目中無人是不敬,你不尊敬他人,他人也不會尊敬你,繼而搞得人際關係緊張。相反,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才能和氣生財,和睦生福。

正如孟子所講「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你用真心實意對他人,他人也能感知到,也會給你反饋同樣的正能量,讓你感覺愉悅。因此,牢記「敬」字修身口訣,可以緩和緊張的人際關係,讓我們人見人愛。

其次,敬對我們身心健康也是大有益處,正如曾國藩所講:「主敬則身強」,即: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強健。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你主觀上主敬,專一不雜,如日之升,就會一天比一天壯大自己,而主觀上傲慢無禮、肆意妄為,就會使自己一天比一天消亡。

因此,人到40,不惑之年,我們多追求「敬」的心境,對人對事對物都恭恭敬敬,才能真正做到「不惑」,表里如一,身心康健,繼而福報多多!

2、靜;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總共三句話,但每句話裡面都有一個「靜」字: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由此可見,諸葛亮非常看重「靜」字功夫,他認為:靜可以修身養性;靜可以使自己內心寧靜,繼而達到深遠的境界;靜還有助於深度思考的讀書學習。

靜則明,明則不困惑!因此,儒家、佛家、道家都提出靜坐養心,都認為:「靜能生慧」、「靜能開悟」、「靜能正道」。

曾國藩在《治心經》中說:「心欲其定,氣欲其定,神欲其定,體欲其定」,即一個人要像內心平靜安定,首要要想自己身體靜止下來。人一靜,內心浮躁之氣就會慢慢散去,端坐而固氣,振作精神,自然心中生出一種恬淡的意味來,這便是「以靜制動」之法!

曾國藩早年也很心浮氣躁,於是制定修身十二條款,第二款便是「靜坐」二字,還強調: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正是因為長年累月堅持「靜」字修身口訣,曾國藩才能「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最終修煉成為一代「完人」。

因此,人到40,不惑之年,我們多修煉「靜」的心境,多抽出時間讓自己靜坐、靜思,寧靜致遠,想透徹許多人生問題,才能真正做到「不惑」,繼而福報多多!

3、純;

人到四十,歷經人間滄桑,看到了世態炎涼、經歷了人情冷暖。我們從「人之處,性本善」,慢慢變成了有點「老奸巨猾」;雖然物質上有所收穫,但精神上也逐漸失去了當初的那份純真和本色。而正是因為我們丟了當初的那份純真,才導致我們現在感覺如此迷茫。

不惑之年,重新審視人生,敢於拾起「純真」,簡簡單單想事、做人、交友,少些利益紛爭,少些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我們便會從「純」中得到很多簡單而知足的快樂。正如《菜根譚》所說:「交友三分俠氣,做人一點素心」,這句話便是在提醒大家要單純做人做事,才能更加快樂和豁朗。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生活中的困惑往往來自於我們的「不純」,我們若能做個「純凈之人」,簡簡單單,放下私心雜念,自然更加坦然,少了很多困惑。所以說,不惑之年,多修煉「純」的心境,單純做人做事,多收穫平凡而簡單的快樂,才算是真正做到「不惑」,繼而福報多多!

4、淡;

人到四十,身體或多或少都會有疾病,於是我們才能真切體會古人的話「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得」。當我們開始注重養生保健的時候,才發現:濃烈美酒,肥美魚肉,辛辣甘甜的美食,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就是清淡飲食,不增加身體負擔,也能身心愉悅。

人到四十,飲食方面的慾望淡了,是身體的福氣。名利方面的慾望淡了,是心靈的福氣,正如古人所講:「心安為福,心勞為禍」。而交友方面的慾望淡了,不求功利,但求交心,則是感情上面的福氣。

中年人的內心往往是孤獨而堅強的,也需要從朋友那裡找來一些慰藉。但縱使是我們通訊錄裡面的名單很多,實際上能夠真正談心交心的寥寥無幾。此時的我們才能體會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意,以及明白:在平淡之中交往的朋友,才能夠經得住長時間的考驗,友誼歷久彌堅。

人生難得難得一知己,40歲的時候,身邊有一兩個「淡交」之友,談得來聊得去,便是非常知足了。所以說,人到40,不惑之年,我們多修煉「淡」的心境,淡飲食、淡名利、淡交友,在平淡中追尋生命真正的意義和快樂,才能真正做到「不惑」,繼而福報多多!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您覺得人到四十該如何度過呢?歡迎在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J-OZ24BMH2_cNUg_B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