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銷路何去何從?聽專家給你分析

2019-08-22     田園小哥

紅薯生長周期短、投入少、見效快、易管理,對於農村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一種發家致富的經濟作物,早些年紅薯是救命糧,多為自種自吃,所以每家每戶都有屬於自己的紅薯窖子,紅薯收穫後基本都儲藏起來,以備漫長冬季填飽肚子,如今大家生活富裕了,可紅薯的魅力不減當年,各種加工品馳名中外,紅薯糖、紅薯粉絲、紅薯澱粉以及各種加工成品無不讓農戶賺的腰包鼓鼓的,種植紅薯再也不是僅僅解決溫飽了,而是把它當做搖錢樹發家致富,大規模種植後如何換成真金白銀才是最關心的問題。

紅薯皮薄水多,極易破損感染病菌,而且田間耕作及運輸難免磕磕碰碰,造成紅薯不易長時間存儲,大量紅薯同時蜂擁而至,不但供大於求賣不上價格不說,而且農戶的心情也會在這種跌宕起伏的期盼中惶惶不可終日,常言說吃了不疼丟了疼,這麼多紅薯真要賣不出去,吃是吃不完的,爛掉卻是必然的,而且最近幾年每每收穫的季節,農戶們都是既興奮又擔憂,心情的大起大落常常讓農戶不知所措,那為什麼近年紅薯不好賣了呢?

一、品種差

農戶習慣種植同一種紅薯,而不願意改種新的品種及脫毒薯苗,長期的同一品種栽培不僅喪失了紅薯固有優勢,而且帶來各種病毒,使紅薯結的小,且外觀不中看,大量上市後,銷售極為困難。

這也與當今一些農民思想保守有關,一貫的思維都是今年種植不錯,來年肯定也不錯,大家都這樣種植,我也跟著種植,而且對該品種熟悉,管理起來也不用費腦子,引進新品種不僅多花錢,而且不熟悉的東西心生畏懼,能不嘗試就不嘗試。

二、當地加工廠少

大量的紅薯生產,其主要目的不是直接鮮食,而是加工成各種澱粉、粉絲等進一步銷售,如今類似加工廠少之又少,分銷商或小販入手後也難以快速脫手,積壓在自己手裡也是折本,也不願意大量收購。

前幾年大家對紅薯種植還是主要放在喂豬上,對紅薯加工並沒有特別用心,少量的紅薯加工廠是完全可以應付的,如今大家都以紅薯種植為主要副業,短時間紅薯大量上市,質量又良莠不齊,加工廠一時哪有這麼大能力來處理。

三、特色產品少

紅薯不僅可以磨成澱粉再加工成品,而且可以直接製作美食食用,比如紅薯糖、紅薯條等,但這些大眾零食很難做出品牌,即使某些地方偶爾打出一些名堂,但生產能力低下,無法滿足大批量生產,所以加工紅薯成品也是量力而行,導致大批量紅薯難以銷售。

其實,在一些地方存在比較有特色的品牌產品,但小作坊式的運營難以繼續擴大影響,特色著眼於本地,所謂酒好還怕巷子深,長此以往,也就慢慢淡化了,能生存下來的少之又少。

四、運輸難

紅薯當地不好銷售,運輸外地應該可以減緩一定壓力,但是紅薯本身極不耐運輸,而且一旦有個別紅薯發病,若不及時隔離,很快就會漫延其它紅薯,對外地販賣商也是一種考驗,他們若不提前找好下家,也是斷然不敢運輸販賣的。

另外,雖說現在物流交通發達,但是一些快遞公司人員素質堪憂,亂扔亂放、發貨延遲等,少點的倒也無所謂,但大量紅薯就要考慮周全,沒有自己人跟車壓貨,是斷然不可取的,這又給運輸帶來新的難題。

五、紅薯殘渣無法利用

如今,大家都緊盯著紅薯成品,對紅薯加工剩下的殘渣卻置之不顧,往往隨意擱置堆積,春夏季蚊蠅亂飛不說,臭味足可瀰漫全村,這與當今美麗鄉村相違背,相關部門也會處罰嚴查,更令一些加工廠小心行事,對紅薯收購也是精打細算。

紅薯銷售不出去嚴重打擊農戶種植的積極性,而不種植紅薯卻又感覺可惜,又該如何解決銷售困難問題呢?

一、精選品種

如今,脫毒紅薯苗已經研發成功,不僅產量高,而且口感甜酥、外觀端正,不易產生病害及畸形,薯苗價格相對高一點,但是與紅薯銷售對比,還是比較划算的,引進一些適與本地種植的新型品種,嚴加管理,後期真金白銀應該可以打消種植顧慮。

農戶應該改變種植習慣,打破常規,精選一些適宜本地種植、品質甘甜、優質高產的脫毒薯苗,深翻土壤,施足基肥,讓紅薯一改往日口感無味、品相極差的印象,口感外觀均好的紅薯銷售起來應該好很多。

二、擴大加工規模

當地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加工廠老闆更換老舊設備,擴大生產,對當地的紅薯採用集中收購,統一加工生產,一來提高農戶種植的積極性,二來使紅薯易於銷售,增加農戶的種植收入。

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空話就可以實現的,當地政府與主管部門應制定措施,落實到位,統籌考慮,以提高紅薯銷售為目的,打造深層次紅薯加工產品為手段,達到種紅薯不愁賣,辦加工廠不愁沒貨源。

三、打造品牌

結合地方特色打造紅薯品牌效應,讓紅薯加工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不是單打獨鬥,小作坊有固然好,但是想做出名堂很難,所以要利用當地已經成氣候的作坊或加工廠,擴大宣傳增加影響力,引進外來人員開工辦廠,使紅薯加工品做強做大,讓紅薯銷路完全打開。

但農村固有的思想就是不能見別人好,只要別人賺的比自己多就眼紅,就想搞破壞,所以打造品牌之路十分艱辛,需要地方相關部門加以保護,不能高高興興引進來,傷痕累累退出去。

四、開拓市場

僅僅利用本地資源來解決紅薯銷售問題明顯不夠,還要開拓外地市場,聯合工廠、企業、礦場等,提供物美價廉的紅薯或加工品,運輸直來直去,減少運輸過程中損傷腐爛等問題,從而增加紅薯的銷售量。

最好能形成一條龍服務,從種植、儲藏、運輸、銷售、加工等,讓紅薯減少中間差價及意想不到的經濟損失,做到可控、閉環處理。

五、合理利用殘渣

加工過程中剩餘的殘渣要好好利用,不能僅僅漚肥,殘渣可以飼養牲畜,聯繫當地或外地豬、牛場等,即可以解決殘渣處理問題,又可以額外多賺一部分金錢,這樣加工廠也樂於收購紅薯。

紅薯渣中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少量未完全提取的澱粉,合理處理的紅薯渣還有很好的開發利用價值,是製造酒精的原材料,相比其他糧食作物,這這是最划算、最經濟的,變廢為寶,增加利用價值。

總之,紅薯是當今種植比較熱門的經濟作物,大量同期上市存在積壓、銷售不好情況,其中即有紅薯品種問題,也有自身銷路不暢問題,紅薯要銷售的好,還需要依靠地方政府及當地主管部門扶持,使種植紅薯真正成為發家致富的一條門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IfCuGwBvvf6VcSZhP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