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調查發現:班裡前10名的孩子,都來自這4種家庭!早看早受益

2019-07-01     畫筆專點

當孩子調皮、不聽話時,你一般怎麼處理?

當工作壓力過大、生活瑣事過多時,你會不會對孩子發脾氣?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部分家長都會產生焦慮的情緒,並且無法很好地控制情緒,久而久之,就會敏感易怒,經常對孩子發脾氣。

「成績怎麼退步了?你是怎麼學的?養你還有什麼用!」

「又出去瘋玩!整天光知道玩,長大後能有什麼出息!」

「家裡沒一個省心的,我每天累死累活容易嗎!」

這樣的話,你對孩子說過嗎?如果有,那麼,你就是一個不懂得控制情緒的家長,而你的家庭,更是一個不懂得控制情緒的家庭。

我們都知道,孩子如同一張白紙,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巨大!孩子在家庭中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不但會變得暴戾,亂發脾氣,當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大多也不願意告訴家長,最終導致親子關係疏遠,學習成績下降。


那麼,如何排解負面情緒?

知乎上有一個高票答案是這樣的:首先,不要壓抑負面情緒,去認識你的負面情緒。如果你容易暴躁,就承認自己容易暴躁的缺點。

然後在壞情緒出現的時候,問自己是否能換一種方式解決?當大多數負面情緒都被你理智處理之後,就不會變成一種缺點了。大家也能看出你的用心,畢竟本來就沒有人十全十美。當然,如果在這個過程里,你的負面情緒傷害到家人或孩子,一定要為此真誠地道歉。

如果一個家庭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成長在一個正面積極的環境中,那麼這個孩子一定也是一個會情緒管理的人,也更加理智,在學習上也更富有效率!


02

會良性溝通的家庭


曾經有一位老師,問過孩子這樣一個問題:當你有了困惑,首先會向誰尋求幫助?

結果出乎所有家長的意料:排名第一的是朋友,其次是老師,而父母,只排在第四位!

當孩子有了困惑,為什麼不向父母尋求幫助呢?主要原因就是,這樣的家庭缺乏良性溝通,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一道深深的鴻溝。

問題出在哪裡?

如果家長平時不注重溝通技巧,和孩子的交流簡單粗暴,使談話變得不講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緒的宣洩,如此,便容易使孩子產生排斥、逆反心理,溝通被迫受阻。

沒有良性的溝通,家長和孩子互相不了解,當孩子的學習出現了問題,也無法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久而久之,孩子的學習就會受到影響。


如何才能進行良性溝通呢?

家長要學會傾聽。學會傾聽,這是溝通的第一步。優秀的父母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在家庭相處中,常常採用較平等的模式和孩子交流的家長,教出優秀孩子的機率要大得多。

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討論,方向會更明確,問題本身也會顯得清晰、明朗,這都有助於問題的真正解決。同時,這種共同參與的方式,也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具有良性溝通的家庭,除了讓孩子有了表達意見的機會,還讓孩子有了更多的被信任感。

當這種被信任感放大到學習中,那麼,信任感就會變成孩子內在的學習潛力和動力,這樣在學習的安排和時間管理上,就更容易促進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


03

學會放手的家庭


你有沒有曾經幫孩子完成過作業?有沒有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有沒有曾經把孩子忘在家裡的作業親自拿到學校里?有沒有幫已經上了大學的孩子洗衣服?......

你是不是認為,這些事都是家長應該做的,這是為了保護孩子,幫他們掃清不必要的障礙,好讓他們把心思都放在重要的事,比如學習上?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擔心孩子的安全、前途和未來的發展,一門心思地想幫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時候看著孩子「不爭氣」,心急的家長就開始親自上陣了。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種事事包辦的做法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還會阻礙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發展,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家長適當放手,孩子才有動手實踐的機會,才有成長的機會。這樣,孩子的勞動能力才能在動手的過程中得以提高,孩子對家長的依賴程度也會降低,孩子才能學會自我服務,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當你學會了放手,那麼你的孩子也就學會了成長。孩子在這种放手過程中,明白了什麼是「自己的事情」,什麼是「家長的事情」。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對自己做的事情負責,學習、吃飯等等這些都是自己要去完成的事情,這也是孩子一生需要自己走的路,父母無法代勞。你可以去引導他過更好的人生,卻無法代替他活。

但是,家長要注意的是,放手,不是「撒手」。就像放風箏,「放手」,說明手裡是有線的;而撒手就是什麼都不管了,就像放風箏把線剪斷,那後果是很嚴重的。


04

愛閱讀的家庭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

如果人的成長離不開書籍,那麼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尤其是母親。尤其是孩子3歲以前,媽媽的一言一行像烙印一樣烙在孩子身上。通過對比,我們發現了一個規律:生活中那些不愛讀書的父母,常常以自我情緒為中心,陷入小我。而那些愛讀書的父母卻活得充實通透,更容易讓家人獲得幸福感。

根據調查發現,父母閒暇時間讀書的家庭中,孩子的優秀比例,比業餘時間「玩手機」「打牌」的家庭要高出60%以上!

「學習型」的家庭氛圍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一個學習優異的孩子,往往出自一個充滿墨香的家庭。當父母都以身作則,這份難得書香定會傳承給孩子。

所以,父母應當重視家庭閱讀,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在學習這件事上,他們不是孤軍奮戰,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將「終身學習」踐行到底!



學霸從來都不是天生的,通過後天的努力,每一位孩子都有學霸的潛力。

但是,這種後天的努力,不僅僅是孩子自己的努力,父母和家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好的家庭,往往是培養學霸的溫床!

家長朋友,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吧,或許下一個學霸,就是你的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AqBXmwBUcHTFCnf9cT3.html




















異地戀攻略

2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