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了,不要有事沒事地在朋友圈發泄情緒

2022-05-02     探索歷史的真相

原標題:成年人了,不要有事沒事地在朋友圈發泄情緒

17/18歲時,喜歡在社交軟體上無病呻吟。

那時,自己從來不喜歡的某個男生決定不再喜歡自己了,還會賴別人喜歡的不夠長久;會的題不考,考的題不會,也會發一句,太難了;跟室友小姐姐鬧了矛盾,她居然天天偷用我的洗頭膏跟洗面奶,不帶打招呼的;啥時候失戀了,恨不得一天發四五條動態,還要找人聊天,於是,身邊的人都知道自己失戀了……

那時候大家都那樣,活力四射,精神充沛。記得有一次,同桌寢室有幾個人打架,她不想參與,就向我求救。我收到消息,馬上跑到她宿舍,裝作有位老師要找她,我倆就那樣溜之大吉了。吃著肉夾饃,在操場上暢聊到很晚。

我們幾個玩兒的好的還會彼此逛彼此的空間,其中一個人傷心了,另外幾個人一起陪她分析,陪喜怒哀樂。後來我們長大了,畢業了,各自忙碌著。

都是社會人了,如果還整天沒事兒似的,在朋友圈無病呻吟,發泄情緒,別人只會覺得你混得不好、或者太閒了。現在的朋友圈,有的是為了打造人設;有的是曬娃的;有的是賣各種產品的。

大多數人喜歡把自己比較好的一面分享給大家,那些雞毛蒜皮的事,發生了別人也不能幫助自己解決呀?

而且成年人,掙錢,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都非常累,結婚有孩子的,下班後,還要輔導孩子作業,遠嫁的,還要跟父母視頻。工作中,需要加班的,有的公司連加班費都不給。

現代人壓力太大,如果不是關係太好,實在沒太多精力去照顧別人的情緒。

你在朋友圈發泄情緒,對解決事情沒有絲毫的幫助。

你整天負能量,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好,時間都用來幻想,用來生氣。和你一個起跑線的人,已經融入更好的圈子,取得了更優異的成績了。

多做事,少抱怨,其實壞情緒就像垃圾,該扔就扔,不要過度追究沒用的東西,快樂是自己給自己的。

有時候,你只是那一刻有煩悶,可能一個小時後,氣都完全消了。但你發表朋友圈的不高興的文案,別人就會以為你最近一段時間,都是不開心的狀態。你這邊都已經好了,吃嘛嘛香了,那邊還有人問,發生什麼事情了?你怎麼了呀?

司墨.文摘上有這樣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初中時班上一個女孩上課遲到,進來教室的時候,我們思想品德的老師正在上課,是個很嚴肅的先生,最忌諱被人打斷上課。老師一看就皺起眉頭,那女生一看老師這表情,眼淚都掉下來了。

這位老師停下了講話,把書本合在手上,說道

:「人在失意的時候不要失態。」

至今我都記得老師說這句話的神情和語氣,

不要把脆弱給別人看。

我們欣賞郭婉瑩,說她是貴族,因為她穿著旗袍刷著馬桶,臨死之前還整理自己的儀容,優雅到老。

在特別困境下,依然熱愛生活,不抱怨,在力所能及下,讓自己美美的。

我們都喜歡強者,不喜歡脆弱,我們要訓練自己,不要玻璃心,不要那麼多的情緒。

不被情緒裹挾,才是高級的自由。

煩心的時候,聽一首音樂,看幾頁書,寫一篇日記,散會兒步……

不要整天在朋友圈發表一些負能量的心情,求關心,求安慰。

你有壓力,別人也有壓力,你感受到的壓力,都是來自於自己不努力,不積極,而又不甘於現狀的恐慌。

管住自己的手,別天天發負能量的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9eb2014d0d320d1719a0c16167223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