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步入十元時代,食用油老大金龍魚偷偷三連漲

2022-06-15     快消

原標題:汽油步入十元時代,食用油老大金龍魚偷偷三連漲

文丨李珂

汽油在「拚命」地漲,食用油也不甘落後。

漲價的邏輯

近日,在金龍魚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問該司食用油今年進行了幾輪調價、近期有無調價計劃。對此,金龍魚總裁穆彥魁回答:「公司二季度業績預計比一季度要好,產能利用率較好,訂單穩定增長。(今年食用油產品)已調過兩次價格,面對國際食用油大漲環境,近期還在考慮第三次調價。」

金龍魚財務總監陸玟妤還補充稱,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大豆、豆油、菜油、棕櫚油的價格目前仍然處於高位,所以二季度的成本會仍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據了解,金龍魚棕櫚油橄欖油全部依賴進口,大豆大部分是進口,而稻穀、花生、菜籽絕大部分是國產,玉米則全部採用國產。此前,郭孔豐在2021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我們覺得,現在原料價格是幾十年來的高峰,同時全球多地對糧食油脂的需求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因此我們在採購方面都要很謹慎。」

自去年以來,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浪潮席捲了各行各業,在此背景之下,中下游成本壓力大增,業績下滑已成常態,消費品行業更是成了重災區。據統計,包括瓜子、油鹽醬醋等調味品、米、面、飲料、火鍋丸子等速凍食品、榨菜以及紙巾等消費品紛紛宣布漲價,漲價幅度在3%-20%之間不等。

此前,一份金龍魚披露的調研紀要顯示,公司曾在2020年底和2021年3-4月份調整了不同油種價格,整體漲價幅度約為10%-15%。公司同時指明,目前價格上漲幅度尚未完全覆蓋原料上漲的幅度,後期需要關注原料的走勢以及消費情況。

隨後的2021年10月,金龍魚在互動平台回復投資者稱,通常情況下,公司產品價格會根據原材料價格波動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但如果行情沒有巨大變動,公司會儘可能維持較為穩定的價格,通常不會領先於行業進行漲價。

而據公司今年4月末公布的季度業績顯示,繼2021年全年凈利潤同比下降31.15%後,今年一季度金龍魚凈利潤又再度銳減92.71%,降至1.14億元,創2019年來新低。彼時,金龍魚在季報中列出了影響業績的三大因素,除了疫情以及實際所得稅率較高外,特別提到原材料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視頻會議上,當有投資者問,「在成本上漲背景下,今年還有沒有提價計劃」時,金龍魚高管曾回答:「大米、麵粉原料主要來自國內,所以價格受外部因素影響波動不是很大。大豆和油脂最近的行情也比較穩定,除個別產品,公司近期沒有大範圍漲價的計劃。」

今年初,業內曾普遍認為,糧油行業至暗時刻正在過去。雖然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品牌包裝油行業進入近10年最艱難的時刻;不過,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養殖行業回暖使得壓榨利潤恢復常態,同時,包裝油提價,小包裝利潤得以改善。在企業層面,金龍魚的米麵糧油基本盤穩固,雖然行業消費需求彈性較小,終端銷售價格較為穩定,但也存在集中度提升和產品結構調整的機會。

不過,再次漲價,很大程度上說明了金龍魚的利潤調整期還未到,前兩輪漲價效果不如預期。一業內人士表示,因為金龍魚的食用油利潤不高,本身就需要靠「走量」來賺錢。另外,金龍魚毛利率天花板並不高,即便調整售價帶來的拉動作用也有限。此外,是食用油有價格管控,持續漲價也存在被發改委約談的風險。

焦慮的根源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油價上漲並非國內市場如此。今年內,受制於疫情、極端氣候、俄烏衝突等影響,國際食用油價格大漲,很多國家甚至出現食用油短缺的情況。與全球食用油價格劇烈震盪相比,國內食用油價格波動較小。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食用油價格上漲6.9%,遠低於全球食用油65.8%的漲幅。

不過,漲價只是企業焦慮在一個維度的呈現,還有其他證據證明,今年金龍魚仍面對不小壓力。

宣布漲價當天,金龍魚還推出了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值得注意的是,與大多數上市公司的考核指標不太一樣,而金龍魚本次股權激勵將以產品銷量為考核項,而不是以營業收入或者凈利潤為考核項。

具體來看,計劃要求公司於2022年-2023年兩年的合計產品銷量不低於9020萬噸;於2022年-2024年三年的合計產品銷量不低於1.37億噸;於2022年-2025年四年的合計產品銷量不低於1.86億噸。金龍魚在激勵計劃公告中稱:選用「產品銷量」作為公司層面業績考核指標,能夠直接反映公司主營業務的經營情況和市場價值的成長性。

對於「不考核利潤,只考慮銷量」的質疑聲,金龍魚董事長郭孔豐在股東大會上與投資者交流時說:「最近的市場波動是員工控制不了的,我們增加了很多的產能,而且現在競爭對手也很多,只有市場占有率和企業發展規模是和工作息息相關的。」他還表示,利潤下滑會與員工的獎金薪資掛鉤,但股票是長遠的,而且是分階段授予,所以當前考核銷量更為科學。

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頻頻漲價以及考核銷量和市占率優於利潤,不同程度上說明了金龍魚仍處於風雨交加之際。

近年來,在食用油市場,金龍魚與中糧福臨門、魯花同屬第一梯隊。由於金龍魚調和油和大豆油占比較高,受消費升級影響,近幾年調和油和大豆油的市場占比出現下降,導致金龍魚市場份額出現小幅下降。

反觀競爭對手,魯花受益於花生油市場快速興起,福臨門靠葵花籽油打開市場,兩者市場份額出現小幅上升;此外,還有原先給金龍魚、福臨門等做代工、批發的幕後生產商也不甘「寄人籬下」,紛紛自建品牌,與金龍魚們進行競爭。

而在糧油賽道之外的錢,同樣不好掙。以金龍魚瞄準的的高端醬油市場為例,這個領域高手林立、競爭激烈。前有以醬油為主業的調味品企業海天、千禾味業、李錦記等,後有同樣推出全黑豆醬油的跨界玩家魯花集團、以及推出原味鮮醬油的太太樂,這讓金龍魚在新品類上的不確定性增加。

儘管被寄予厚望的中央廚房看起來潛力巨大,但不容忽視的是,該領域作為重資產行業,進入門檻極高,不僅要求高效的供應鏈平台、充分的客戶資源,同時對食品安全和經營效率等都存在較高要求。對金龍魚而言,該板塊的早期建設,至少還要2-3年的巨額投入期。而對於當下增長乏力的食用油業務而言,中央廚房仍是一個需要遙望的「隊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952a7181edec23ed83d6633af096d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