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發布2024全球空軍排名,引發全球爭議,中國竟落後印度?

2024-10-25     三金武器說

2024年,美國媒體發布的全球空軍排名,引起廣泛爭議。對於這件事情,很多國人不太理解:中國排名第七,居然落後於印度?確實對於排名標準,評判依據產生諸多質疑。

然而,針對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分析。

第一方面。評判標準偏向西方盟友及採購力量

針對這份全球空軍排名,我們必須深入理解其評判標準。

美媒通常在評估全球空軍力量時,使用的標準可能包含:空軍飛機的總數、現代化戰鬥機的類型和性能、戰略轟炸機數量、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等支援機種、無人機的使用程度、飛行員訓練水平、空軍作戰指揮系統,以及空軍在實戰中的表現。這些標準顯然都是綜合考量空軍能力的關鍵因素。

在中國和印度的對比中,印度在某些方面可能得到較高評分,特別是其外購戰機的質量。

如,印度近年從法國採購的「陣風」戰鬥機是一款具備超強作戰能力的第四代半多用途戰機,被視為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這使印度空軍在技術裝備水平上,尤其是在少數尖端裝備上,獲得評估者的青睞。

相反,中國空軍的現代化建設儘管規模龐大,但由於中國長期以來注重自主研發,可能在戰機的全球知名度上遜色於印度採購的那些高端外購戰機。

此外,評估機構可能更重視武器裝備的知名度和全球影響力,而忽略中國在國防自主性上的重要進展。

如,殲-20隱形戰鬥機作為中國自研的第五代戰機,雖然在中國取得巨大進步,但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的自研武器系統,尚未像美國或法國的戰機那樣被廣泛應用和認可,這可能影響排名評估者的判斷。

此外,印度空軍長期與西方國家合作,其飛行員也經常參與美國和北約的聯合軍事演習,這也可能為印度在排名中贏得更多加分。

西方國家在評估軍事力量時,往往傾向於看重與自己關係密切的國家,尤其是那些在西方武器採購、軍事演習和軍事技術合作上表現突出的國家。而中國,儘管自主開發大量先進戰機和裝備,但在全球軍火市場中,中國的武器出口影響力較為有限,且與西方國家的互動相對較少。因此,這種「採購體系」和「演習經驗」上的差異,可能導致中國被低估的情況。

第二方面。戰略體系差異與空軍實力多維度考量

除了裝備差異,空軍作戰體系的全面性和多維度能力,也是評估標準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印度空軍雖然在戰機數量上不及中國,但其注重空中戰鬥體系的多樣化,尤其是在遠程打擊能力、戰機配套支援設備等方面做出大量投資。

如,印度積極採購先進的空中加油機和預警機,增強遠程作戰和戰鬥機續航能力;同時,印度在無人機系統的應用上也不斷擴展,使其空軍在未來戰爭中具備較為全面的作戰能力。

相比之下,中國空軍近年來雖在裝備現代化方面進展顯著,但某些領域的發展相對滯後。

如,中國的空中加油機數量相對較少,限制遠程空中力量的投送能力。此外,雖然中國擁有較大的飛機數量和多樣化的戰機類型,但在空中支援、遠程打擊與無人機體系的協調能力上,仍處於進一步整合和提升的過程中。美媒的評估可能在這些方面更加關注,使中國在這些細節維度上未能得到足夠的分數。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的殲-20、轟-6K等新一代戰機性能不俗,但其在實戰中的表現尚未得到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驗證。相對而言,印度空軍在長期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中多次出動,並參與了多場聯合軍事演習。因此,其作戰經驗被認為更加豐富。

對於西方媒體而言,空軍實力的評估,不僅是基於紙面上的數據,還包括實際操作、演習經驗和戰鬥表現的綜合考量。

中國空軍作為一支迅速發展的力量,雖在數量和先進裝備上有所優勢,但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戰略性展現還較為有限。這也導致中國空軍在某些評估體系中,被認定為「潛力巨大但尚未完全發揮」的角色。

因此,儘管中國空軍的硬實力顯而易見,但其全球形象和作戰經驗相對欠缺,這也會成為評估中被低估的潛在原因之一。

美媒的這次全球空軍排名之所以引發爭議,尤其是中國空軍被排在第七、落後於印度,背後其實可反映出評估標準的偏向性和複雜性。

但是,隨著中國空軍逐漸成熟,並提升其全球作戰能力,未來,評估結果可能會有所變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9298d6871bfac9d74d1eb0d4d6177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