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部長:未來幾個月很關鍵!B-21將與轟-20,競爭誰先首飛

2022-07-25     佐羅軍事

原標題:美國空軍部長:未來幾個月很關鍵!B-21將與轟-20,競爭誰先首飛

美國空軍部長:未來幾個月很關鍵!B-21將與轟-20,競爭誰先首飛

中美在新型戰略轟炸機上的激烈競爭無疑是近期國際軍事界最大的熱點。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日前表示,未來幾個月很關鍵,美國的B-21將與中國的轟-20一較高下,競爭誰先首飛。目前,這兩款全球最新最先進的隱身戰略轟炸機都已經非常接近於首飛狀態。

轟-20想像圖,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考慮到保密因素,外界對於轟-20的各項傳聞都知之甚少,不要說首飛時間,就連其基本設計思路、裝備性能都是一片空白。但新聞媒體已經迫不及待了。

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媒體消息7月24日報道,現階段正處於緊張研製中的轟-20隱身遠程戰略轟炸機,或將在近期舉行首飛測試。屆時,轟-20將打破美國在隱身戰略轟炸機領域多年來一家獨大、孤獨求敗的局面。

與各方意見所不同的是,俄媒認為,轟-20的各項技戰術指標,不再是追求與美製B-21持平那般簡單,反倒是尋求突破乃至於是全面領先。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轟-20的出現除讓中國空軍補足最後一塊短板外,還意味著中國航空工業水平已邁入更高的台階!

進入21世紀,隨著國民經濟的騰飛跨越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有能力、有底氣在國防領域掀起一場巨大變革,加速推進三軍核心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中國空軍則發展了幾個「20」系列,例如近年來相繼服役的殲-20隱身戰機、運-20大型運輸機、直-20通用直升機。以及轟-6K/N改進型中程轟炸機、空警-2000/500等先進預警機,殲-10B/C、殲-16等四代主力機型。這些先進戰機的面世,使得中國空軍在邁向戰略空軍目標征程中更進一步,切實提升了中國空軍的整體作戰禦敵能力。

但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戰略空軍最突出的標誌之一,戰略轟炸機對中國空軍仍是一項空白。作為一款國之重器,戰略轟炸機最核心的作用,是作為空基核力量的投送平台,對潛在敵對目標遂行核威懾或核打擊等作戰任務,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轟-20未問世前,中國空基核力量和遠程打擊的主要承載平台,由大名鼎鼎的轟-6系列中型轟炸機所組成。這款脫胎於蘇製圖-16中程噴氣式轟炸機的戰神,被坊間親切地稱為「六爺」,從1969年7月正式交付空軍算起,它已在中國空軍戰鬥序列中走過53載春秋。

隨著近年來新工藝、新技術的集成運用,轟-6已相繼發展出轟-6K、轟-6N等多個現代化子型號。如在2015年9.3閱兵式上出現的轟-6K、其動力系統、航電系統、航程、載彈量等已得到明顯提升,可對第一、二島鏈間的各重點目標形成高度威脅。

在建國70周年閱兵式上亮相的轟-6N,通過加裝空中受油管,機載彈藥種類的不同、為中國空軍突破第一、二島鏈提供堅實保障。儘管依託時下各型新銳技術,對原有空中打擊平台不斷升級延壽,是國際通行慣例(如美空軍的B-52及俄空天軍的圖-95轟炸機等)。但對於中國空軍而言,發展新一代隱身遠程戰略轟炸機,已經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究其根本,在於潛在對手的咄咄逼人與出於維護國家利益的現實需求所致。

談及仍處於神秘面紗中的轟-20前,自然繞不開美空軍旗下的兩款隱身遠程戰略轟炸機,前者系服役多年的B-2「幽靈」,後者則屬當紅的B-21「突襲者」。

B-2在美空軍眼中已屬昨日黃花,未來隨著B-21的大量服役,它也終將消亡在歷史的塵煙中。至於作為B-2的繼承者,B-21總體上,可稱為是通過技術優化及控制成本兩大特徵,由此換來有限領先這一最終態勢。

例如,B-21轟炸機的航電系統是基於F-35隱身戰機的「寶石柱」綜合處理系統,且採用以光纖為傳輸介質的數據總線,可實現操控智能化、功能集成化及設備信息化等目標,由此使得該機在遂行遠距離、縱深及高強度的打擊或威脅作戰任務過程中,綜合表現遠勝B-2。

動力系統向來是B-2的槽點之一,之所以選用F118-GE-100發動機,源於美軍不想以此破壞B-2的整體外形,因此在機動與隱身面前不得不做出取捨。

全新升級的B-21轟炸機,則大機率選用普惠公司的PW9000渦扇發動機,相較於前者,該型發動機具備更高的涵道比、更加強大的推力及更好的經濟性,為提高B-21的機動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氣動外形的優化改進,可視作是B-21的重頭戲,除在原有的飛翼布局上不斷改進,以此令B-21達到近乎零的雷達反射面積,使得其能在雷達、紅外及可見光等各種波長範圍內具有隱身能力。

兼顧可維護性,同樣也很重要,為此,B-21的設計師及研製團隊,通過減少飛機表面零部件數目、儘可能使用大尺寸整體結構、使用耐久性與易維護性更好的隱身材料、將所需保障設備減至最少等手段,由此令B-21可避免存在於B-2身上的諸多缺陷。

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是導致B-2轟炸機價格居高不下的罪魁禍首,如其單機出廠價在當年就高達10.2億美元,美空軍採購單價則暴漲至26億美元。但麻煩不僅限於此,除了高昂的造價,B-2極其複雜的維護與保養所支出的費用,同樣也令美空軍苦不堪言,因此在採購21架後,美空軍便終止B-2的採購事項。

有鑒於此,在B-21項目上,美空軍將該機的採購成本及運營費用控制在合理幅度內視為重點工作之一,因為只有如此,才能為該機後續大量生產及列裝服役奠定基礎。就如今的進展而言,B-21的表現倒還符合美空軍的胃口,但未來隨著轟-20的出現,讓B-21的整體前景充滿很大不確定性。

俄媒對於轟-20的評價是全面領先,依據中國現有技術發展可以確定的是,在最大航程、載彈量、機載武器種類、航電系統、低可探測性、態勢感知等領域,中國完全有能力做到,倘若一旦實現,那麼轟-20對B-21的衝擊一定是超乎預料。

肯定成果的同時,我們也有不容忽視的隱憂,那便是我們最大的痛點,即航發系統。在該領域內,依靠現有技術儲備絕無實現「彎道超車」或是一步超越的可能性,因此還需加大攻關力度。這就清晰地表明,轟-20未來實現快速突防的手段,應當還是依靠全向、全波段隱身方式,而非超音速,至於將兩者融入結合,還需要一定時間。

航發系統的痛點,並不意味著轟-20稍遜一籌,相反,轟-20可在其他領域予以彌補。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與空中作戰的需求,戰略轟炸機早已脫離原有的桎梏,除對重點目標實施轟炸與核打擊外,通過提高整機的態勢感知及遠程探測能力,再配合日新月異的中遠程打擊武器,可以在防區外進行有效打擊。

此外,新型戰略轟炸機還可以嘗試應用新概念武器,比如B-21在研發之初,美空軍就曾設想將機載雷射武器系統安置其中,儘管該設想已成歷史,再無實現的可能性,但對於轟-20來說,卻是一個不錯的技術路徑。

作為一款劃時代的航空兵器,轟-20的到來,將使得中國空軍躋身戰略空軍之列,與此同時也標誌著,中國「三位一體」核力量威懾/打擊體系將正式構建完成。屆時,不論是在相關戰略方向上與敵對抗,還是於我國話語權及影響力而言,都將提供跨越式的助力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8dfae3563359a75c34be58e3321cb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