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那些遇害的戰神級將軍,哪幾種原因導致他們不得善終

2023-11-21     劉明寶

原標題:中國古代歷史那些遇害的戰神級將軍,哪幾種原因導致他們不得善終

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的不斷更替,期間也交織著無數場殘酷戰爭,有戰爭就必然會湧現出大批指揮作戰的將領,當然這大批統兵將領中堪稱軍事天才的只是鳳毛麟角。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些鳳毛麟角的戰神級將領,他們沒有倒在兩軍對陣刀光劍影的戰場上,卻死在戰場之外的自己人手中,實在讓人歔欷不已。

今天我們就簡單看下,中國古代歷史那些遇害的戰神級將軍,哪幾種原因導致他們不得善終?

一,因為本國有這名戰神的存在,主要敵對國家就無機可乘,在兩國戰爭中就撈不到便宜。因此,敵國就絞盡腦汁,採用在敵國高層安插間諜進饞使壞、四處散步中傷謠言,來使本國統治者對戰神的忠誠度產生懷疑,最終將其棄置不用並殺害。這方面的代表就是戰國時趙國的李牧,北齊的名將斛律光,明末抗金名將袁崇煥。

眾所周知,在封建時代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只會給自己的同姓家族成員封親王、郡王,給予其一定面積的封地,如果被封之人前往封國,就成為了鎮守一方的藩王。縱觀中國歷史,雖然同姓藩王造反作亂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西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西晉晉惠帝時的「八王之亂」,隋朝隋煬帝時的漢王楊諒(楊廣親弟弟)造反,唐朝肅宗時永王李璘在玄宗支持下作亂等等。但是即便各朝代藩王叛亂的前車之鑑仍歷歷在目,中國歷代封建統治者仍然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繼續分封同姓諸侯王為其鎮守四方。我個人猜測以統治者的精明,肯定想到了藩王作亂的可能,但是秉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即使藩王造反篡位成功也是自家人。但是對於擁有大片封地,同時又能征善戰的異姓王,統治者的容忍度為零,即便這個異姓王沒有造反之心並且即為恭順,也是必須除掉的,因為若不除會對統治者的江山穩固構成威脅。這方面的代表就是劉邦、呂后逮捕誅殺楚王韓信(被殺時是淮陰侯)。

四,我個人認為這些遇害的戰神,是時運不濟,在他們傾盡絕世之才全力報效國家之時,這個國家的君主不是那種寬仁大度、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的有道明君,這是他們悲劇的根源。而像李靖、李勣這兩位初唐戰神,因為遇到李世民這樣千古難遇的明主,不但自己的軍事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同時他們也得到了統治者最大程度尊重,被「圖形凌煙閣」,在功成名就後仍能得以善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8db1ce33c21c62c240e2abd9369a0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