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盤低開後震盪走高,領漲,錄得4連陽,2100多股上漲,成交額9530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4億。
01
光伏再度爆發
TOPCon領漲
今日領漲的無疑是賽道中的光伏設備板塊,收盤大漲超4%,海優新材漲15%,組件巨頭晶科能源漲超11%,芯能科技、清源股份、福斯特等多股漲停。
消息面,據財聯社,近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通脹削減法案》,並將法案提交給眾議院。據悉,法案計劃將2025年1月1日前開始建設的光伏項目的ITC稅收減免力度恢復至30%;同時還計劃通過提供10年消費者稅收抵免的方式鼓勵安裝屋頂光伏等。
分析指出,法案如獲通過,將有助於降低美國光伏的終端價格,提升其經濟性,刺激需求釋放。
而今日領漲的無疑是TOPCon概念板塊,巨頭晶科能源大漲超11%,10倍大牛盤中更是創出歷史新高。
近期光伏板塊資金抱團從傳統的P型(以PERC技術為主)轉向新型的N型電池,近期火爆的TOPCon、HJT、鈣鈦礦等均屬於N型範疇。
P型和N型的核心區別在於發電轉換效率,以下是晶科能源2020年在澳大利亞,以1.5MW屋頂發電所做的實驗對比,與P型雙面組件相比,N型雙面組件單瓦和背面發電量顯著提升,整體發電量增加了5%。
而之所P型占主流,主要是該構型矽片製作工藝相對簡單,成本較低,N型製作流程工藝相對複雜,所以成本較高。
但8月8日,中來股份首次對外公示了其電池的價格。其中,單晶N型TOPCon電池182雙面,報價為1.40元/瓦;單晶N型TOPCon電池210雙面為1.41元/瓦。
值得注意的是,從電池片的最新價格來看,中來股份的單價僅比PERC電池高1.1-1.4毛錢。
有分析認為,一個產業的核心目標說穿了就是「降本增效」,以前增效了但本太高,現在本也降了,「想像空間」也就打開了。
中航預測,2022-2025年全球電池設備市場合計約1500億元,其中TOPCon占比為23%。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A)統計,2021年PERC電池片市場占比約91%,HJT(異質結)、TOPCon合計占比不足3%。預計到2025年,以HJT和TOPCon為代表的超高效電池技術占比合計將接近40%,到2030年有望超過75%。
華鑫證券認為,N型電池為未來方向,現有電池產能的龍頭企業,通常會選擇TOPcon路線,以兼容現有產能;而行業新進入者,通常會選擇 HJT路線布局未來。
02
10倍大牛創歷史新高
有趣的是,TOPCon電池概念也延續了A股一貫的「預期差」風格,股價表現最牛的並非是現有產能最大的組件巨頭晶科能源,反而是名不見經傳的鈞達股份。
今日TOPCon概念股鈞達股份盤中一度漲超8%,股價觸及185元/股的歷史新高,收盤迴落漲1.84%,成交金額超11億元。
鈞達股份是近兩年崛起的大牛股,假如從2020年最低價11.72元/股算起,該股至今累計漲幅已超10倍。
值得注意的是,鈞達股份是「半路出家」的光伏票,原本的主營汽車內飾。公開資料顯示,近兩年,公司先是參股光伏電池片企業弘業,後又逐步完成對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收購,使其成為公司全資控股子公司。
今年8月1日鈞達股份披露,公司收購上饒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泰科技」)剩餘49%股權事項已完成,完成對捷泰科技100%控股,此前鈞達股份持有捷泰科技51%的股權。
03
現有業績「邊際反轉」
而捷泰科技對鈞達股份今年上半年業績貢獻明顯。鈞達股份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三項主要財務指標均實現翻倍增長,公司實現營收44.27億元,同比增長644.28%;實現歸母2.73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增長885.01%;實現扣非凈利潤5939.71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增長265.96%。
而捷泰科技的光伏電池業務貢獻了大部分收入。上半年捷泰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9.44億元,同比增長127.25%;凈利潤1.66億元,同比增長88.95%。
04
先進產能具備「想像空間」
除了業績「邊際反轉」,捷泰科技更是具備未來擬投產TOPCon電池業務的「想像空間」。
根據6月26日不完全統計,目前TOPCon電池布局方面,現有產能最高的是組件巨頭晶科能源,有16GW,比排名第二的中來股份1.5GW高出不少。
但A股在 「從0到1」階段往往能給出較為誇張的估值,雖然鈞達股份現在並無TOPCon電池產能,但未來擬建成的產能有16GW,高出晶科能源與兩大巨頭不少。
有市場人士表示,鈞達股份既具備現有業績「邊際反轉」,還具備未來先進產能「想像空間」,同時市值很小,10倍大漲市值僅200多億,而戶數只有1.3萬戶,顯然並不為廣大散戶所熟知,幾乎具備了A股大牛的一切特徵。
表示,鈞達股份通過收購捷泰科技全面轉型光伏電池產業,有望享受到N 型產品較高的盈利溢價,預計2022-2024 年公司EPS分別為3.2/4.6/6.2 元,現價對應PE 為38/26/19 倍。
05
重要股東金減持
股民悲喜兩重天
不過在10倍牛過後,還能不能跟,有市場人士建議「悠著點」。
鈞達股份近期披露,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蘇顯澤在7月29日減持公司股份200萬股,減持比例為1.41%。本次減持後,蘇顯澤仍持有鈞達股份1675.95萬股,占總股本比例11.84%。
此外在2021年三季度就重倉637萬股的華夏行業景氣混合,在2022年中報也連續第二個季度減持。
而股民們更是悲喜兩重天,有網友表示,自己在18元的時候就買了,當時虧了選擇割肉,如今一看已經170多元了。
也有網友表示,全倉鈞達股份,發財爽死了。
06
內外需求共振
矽料有望降價
綜合機構觀點看,光伏行業不僅有望內外需求共振,且矽料價格未來也有望下降。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光伏組件出口量78.6GW,同比增長74.3%;組件出口額220.2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一倍,海外市場需求火熱。中信證券表示,歐洲加快光伏項目建設進度,海外裝機量料將保持較高速增長,2022年全球裝機有望超230GW。
同時,海內外需求有望共振。中信證券表示,國內風光大基地、整縣分布式推進及BIPV政策推動下,行業需求迎來加速增長,預計2022年國內光伏裝機有望增至80GW。
指出,隨著檢修產能復產和新增產能釋放,四季度矽料價格有望下降,緩解產業鏈價格壓力。看好在海外市場和分布式市場具備品牌和渠道競爭優勢、生產經營穩定性更高、先進電池產能規模更大的的頭部一體化組件商,有望在下半年取得市占率的提升和盈利能力的改善。
(文章來源: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