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第四批專家論證會暨「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2023-09-17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第四批專家論證會暨「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第四批專家論證會暨「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新書發布會舉行

9月16日,「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第四批專家論證會暨「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新書發布會在商務印書館舉行。劉躍進、郭英德、吳曉東、沈長雲、陳蘇鎮、孟憲實、黃興濤、張志強、黃夏年、渠敬東、周建波等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二十餘位著名學者出席會議。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顧青,商務印書館總編輯陳小文出席,會議由商務印書館學術編輯中心主任陳潔主持。

現場展示的圖書

顧青在致辭中介紹,「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自2009年立項以來,共規劃出版9輯305種,截止目前已經出版8輯275種,本次規劃至400種。「中華當代學術輯要」自2016年立項,7年間共出版110餘種,本次規劃出版至200種,規劃書目將在「十四五」期間內完成出版。商務印書館希望通過這兩套叢書的編纂,全面展現中國現代學術的發展過程,為各領域研究者提供基礎性的經典範本,引領中國學術構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自主知識體系。

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顧青致辭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對商務印書館為中國現代學術的發展做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提到,商務印書館始終奮鬥的學術出版事業為中國的現代化格局奠定了基礎,這不僅是知識的格局,更是涵養中國人的思想格局,影響到中國社會、政治、經濟、道德等各個方面。時至今日,商務印書館堅守這一責任,通過「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以及新近推出的「日新文庫」等叢書的出版,不斷深化中國學術和文化的脈絡、路徑、譜系,一層一層地總結、整理、呈現出來,滋養每一代學人。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志強表示,商務印書館是中華現代學術建立和變遷的參與者、見證者,百年來對中華學術發展輝煌做出了貢獻。中華現代學術是不斷深入中華學術本源,實現中西學術交融匯通的產物,體現了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的「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等叢書,承載了中華學術的現代傳統,體現了中華學術的原創性,展現出商務印書館深遠的歷史意識和宏闊的文明意識。他希望叢書能夠收錄更多更好的名著,不斷發揚中華現代學術傳統。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志強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郭英德從中華學術的薪火相傳這一主題出發,認為商務印書館精心打造的「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日新文庫」等三套叢書,為保障中華學術的薪火相傳構建了寬闊、厚重而堅實的平台,為中華學術的發展樹立了豐碑,展現了中國學人的精神風貌,為人類文明貢獻了中國智慧。他表示,中華學術的發展有賴一代代學人的不斷努力,中華學術必然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郭英德

濃縮中華現代人文學術精華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收錄上自晚清下至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海外華人學者的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體,兼及自然科學,全面展示中國現代學術體系的建立與演進,突出呈現傑出學者的智慧和成就,為各領域的研究者提供根植於中華傳統的參考。其出版充分展現了商務印書館在中華本土學術文化傳播方面的百年擔當,也是他們致力於學術薪火相承的又一重要舉措。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涵蓋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濟、法律、社會學等眾多學科,旨在深入研究學術的發展軌跡,審視不同學科流派的傑出作品,整理中國現代學術的發展歷程,以展示傳統文化的新面貌,追尋現代文化的源流。「叢書」遵循「學術史的眼光」和「經典化的策略」,要求入選著作在當今仍具有學術價值、文化積累意義和學術傳承意義,具有國際和國內雙重影響,最新一批收錄了侯外廬《中國古代社會史論》、周貽白《中國戲劇史長編》、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林耀華《涼山彝家》等書,均為各領域的開山之作、扛鼎之著。

為保證「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的學術品質,商務印書館聘請中國大陸、港台地區及海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頂尖學者擔任學術顧問,充分保證入選圖書的學術性與經典性。

在「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第四批專家論證會上,二十多位專家共分為「歷史」「文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4組,為遴選書目建言獻策,經過激烈討論,最終選出百餘種圖書,這些圖書將在未來陸續與讀者見面。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系統整理展現當代學人學術成果  

商務印書館於2016年開始陸續推出的「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旨在突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術所取得的標誌性成就,系統整理當代學人的學術成果,凸顯當代中國學術的演進與突破,同時向世界展示中華學人立足本土、獨立思考的思想結晶與學術智慧。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以學術性為其主要特色。這些當代著名學者的代表作、成名作,因再次出版時處於新的社會語境而煥發出新的魅力。同時,這些著作在改革開放後的某個學科發展史上具有奠基性、開拓性,或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呈現出明顯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正如郭英德教授發言所說:「更值得重視的是,這些學術著作有的也已經走向世界,呈現出在世界中的風貌,因為已經有了英文版、法文版或者其他文版翻譯的合同簽約,有的已經正式出版了。這些著作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給世界學人。」

時至今日,中國現代學術已有逾百年歷史,期間湧現出眾多學派,學術爭論不斷,充滿了起伏和變遷,形勢之錯綜複雜可見一斑。通過溫故而知新,回顧過去以啟發未來,正是商務印書館百年來出版使命所在。在此之外,商務印書館不只重視梳理過去的歷史與經典,同樣放眼於未來。2022年開始逐年推出收錄45歲及以下的中國學者及海外華人學者的優秀成果的「日新文庫」,以人文社科研究為主,領風氣之先,首重創新,至今已出版兩輯11種,並遴選出第三輯7種書目。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刻出版這套青年學者的學術研究叢書,既是當今時代變局的要求,也是繼承並發揚商務前賢精神的結果,可謂恰逢其時。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

百種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 | 一鍵收藏

「日新文庫」第一輯

「日新文庫」第二輯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和「日新文庫」三套叢書的出版是百年商務梳理百年學脈這一宗旨的充分體現。商務印書館始終力圖出版傳世之作,順應時代需求,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向世人展現中國人獨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與會嘉賓合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742742ba509243d6c748d37ed7eecf3.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