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HBO的華語劇,夠大膽!

2022-06-25     電影鋪子

原標題:不愧是HBO的華語劇,夠大膽!

靈異懸疑、都市傳說這類題材的影視劇,雖然聽起來嚇人,但其實受眾一向都不少,當然真正能拍好的也不多。

這幾年,在內地禁鬼神,港產鬼片又日漸式微後,台灣接過了中式恐怖的重擔。

從《紅衣小女孩》《女鬼橋》《屍憶》,再到最近的《頭七》《咒》,不同題材都展現出台式恐怖片的獨特魅力,利用鄉野民俗文化製造出的恐怖氛圍讓人印象深刻。

今天要說的這部上線不久的新劇,也源自民俗傳說,不是恐怖片,但足夠懸疑詭異。

《良辰吉時》

《良辰吉時》由台灣本土平台CATCHPLAY+和流媒體巨頭HBO共同打造,光是陣容就不容小覷。

國際名導侯孝賢首次擔任網劇監製,導演兼編劇黃熙之前曾憑藉處女作《強尼凱克》獲得過金馬獎提名, 還有金馬影后張艾嘉,影帝李康生坐陣,楊祐寧、謝新穎等一眾實力派加盟,堪稱頂級配置。

劇本靈感來自於一首台灣童謠,原名叫《著猴》,是閩南語「中邪」的意思,為了呼應這一概念,劇中一隻帶有詭異色彩的提線木偶猴經常以第三視角出現,貫穿劇情始末。

這部劇一共七集,每一集都講述著一件荒誕的死亡事件,看似無關的七個故事,填滿了一個星期的七天。

背景設定在一座虛擬的城市太平市,但這裡並不太平。

比如開篇的這場葬禮,就怪事頻發。

唐師傅帶著一具大體乘電梯來到殯儀館的停屍間,他特意囑咐工作人員,家屬交代過遺體不用冰起來。

電梯內,年輕的徒弟突然驚慌地對師傅說,遺體的腳好像動了。

師傅不以為意,本來就忙得焦頭爛額,他讓徒弟別再胡思亂想,趕緊跟著去外面幹活,遺體就暫時放在了電梯里。

可是沒過多久,遺體居然不見了。

另一邊,郭家子女正在為剛過世的父親籌備葬禮。

靈堂布置得很排場,面面俱到,光是友人送來的花圈就擺放得沿路都是。

女兒看起來對葬禮很上心,連遺照的各種細節都不放過,力求完美。

小兒子沒什麼主見,在一旁隨聲附和,幫忙打下手。

遠在國外的大哥也連夜趕了回來,一到靈堂話還沒說就跪下來抹眼淚,只是這動作怎麼看似乎都有些演的成分在裡面。

子女們聚到一起,本該是為父親送行的傷感時刻,但他們三個還沒說幾句話就吵了起來,告別儀式變成了控訴會。

女兒嫌小兒子祭父文寫得太敷衍,一點小事都做不好,又怪大哥不尊重父親遺願,非要火化,小兒子也嗆姐姐只會聲控,事情其實都是家裡的保姆小蘇在做……

後來又扯到了遺產上,三個人吵得不可開交。

從爭吵中,也看懂了他們幾個都在打什麼主意。

大哥常年定居國外,和父親感情很淡,他只想趕快辦完葬禮好早點回去。

小弟離婚帶個小孩,平時根本不顧家,只有有事要幫忙的時候才會去找老爸。

只有女兒照顧父親最多,但她也有自己的私心,想要父親過給她一套房產。

他們的父親應該早就清楚自己孩子的品性,所以自己安排好了後事,子女只要按流程來辦就好。

最後,保姆小蘇和唐師傅看不下去,出來勸說,大家才心平氣和坐下來。

但是,更荒謬的事情出現了。

唐師傅告訴他們,郭父生前交代葬禮上要做傳統的套衫禮。他們不太了解這是什麼儀式,但礙於面子,嘴上滿口答應,一定全力配合。

所謂套衫禮,就是把父親的壽衣先一件件反套到兒子身上,再一次性脫下來給遺體穿上。

兄弟倆一聽,都嫌瘮得慌,互相推脫,誰也不願意做,最後竟然聯手把唐師傅給架到了凳子上,讓他來代勞。

配合著靈堂上的「子孝孫賢」牌匾,這一幕著實夠諷刺。

離譜的還不止這些。

因為土葬臨時改成了火化,沒有和火葬場預約,需要在門口排隊等候。大哥和小弟都覺得浪費時間,於是故技重施,又把排隊和撿骨的任務託付給了唐師傅來做。

一場葬禮,本該親人參與的儀式,全都交給了別人代勞,送別儀式真成了表面功夫。

至此,這段親情可以說被諷刺得很徹底了。

唐師傅把骨灰交到三人手上,送走了他們,本以為葬禮就此結束,反轉來了。

看著開走的車,唐師傅意味深長地笑了笑,轉過身,火葬場門口排隊的人就都走了。

唐師傅回到火葬場,又拿出來一壇骨灰,上面寫的還是郭父的名字。

他把骨灰拿回家,放在了母親牌位前,說道:媽,我終於把爸帶回來了。

原來門口排隊的人都是唐師傅請來的演員,他其實是郭父的私生子,為了讓父母團聚,設計了這齣偷換骨灰的戲碼。

兄妹幾個的不負責,正好成全了唐師傅,不僅做了子女該做的儀式,還順利拿到了骨灰。

而這只是第一重反轉,劇情比想像的還要複雜。

唐師傅拿到的骨灰就是真正的郭父嗎?還記得一開始丟失的那具大體嗎,去了哪裡?停屍房裡的異動又是怎麼回事?這裡先不劇透。

回過頭再看就會發現,一些看似不經意的對話其實都暗藏細節

比如被叮囑不要開的冷氣,兄妹三人對父親遺體妝容的討論,還有一直強調的父親自己安排好了一切,都指向了最後的秘密。

《良辰吉時》的結構很巧妙,先給出一個大的主題,然後再將線索不動聲色地分散到各個角落,當這些細節都被串聯起來後,故事想要表達的那種荒唐與諷刺感就愈加強烈。

同時,非線性的敘述方式,也讓劇情在未結束之前,都處於一種怪異的氛圍中。

劇中,死亡這個嚴肅的議題被用一種詼諧的方式呈現出來,藉此來傳達人性的荒謬。故事中時不時來一把黑色幽默,在第三集中,運用得尤為頻繁。

楊祐寧扮演的落魄老闆劉長坤,因為經營歌舞團破產被高利貸追債,常常四處躲藏。

劇中有一幕,債主追到了他藏身的地方,劉長坤開車逃走。

慌忙中,兩個債主都忘了拿車鑰匙,眼睜睜看著人跑遠,一個同伴還傻傻地問要不然叫計程車。

這一集的主題,是關於一場綁架案。

破產後的劉長坤靠打零工生活,在去醫院為小朋友表演節目的時候,陰差陽錯把小男孩倫倫帶回了藏身的小屋中。

在逃跑的時候,本想把倫倫丟在路上,沒忍心又原路返回帶上了他,結果半路被債主追了上來。

劉長坤拉倫倫出來擋槍,告訴兩個人,小男孩是建設集團老總的兒子,綁了他想要錢還不是小事。

誰成想,四個人還沒走到路口,就遇到了前來尋找兒子的父母和警察。

結果兩個債主被抓走,劉長坤則成了解救孩子的英雄。整個故事充滿黑色幽默,荒誕又無厘頭。

但看過前兩集就知道,劇情不會這麼簡單。果然,末尾的一則廣播道出了真相。

保安亭中吃著薯條的劉長坤,聽到了萬太平建設集團老總兒子生病昏迷的消息。下一則廣播則是關於他曾經是紅極一時的綜藝天王,破產後當了保安的新聞。

再回看之前的劇情,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是他在聽到廣播後腦內自導自演的一場戲。

落魄喜劇人,用一出幽默短劇幻想成為英雄,腦洞夠大。

《良辰吉時》的懸疑色彩不單單來自於每一集獨立的故事,從目前播出的幾集來看,每個故事間還存在一些若有似無的關係

比如有些演員不止在一集中出現,目前還不清楚這些角色是否有聯繫。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第三集中劉長坤意外看到一對男女到海邊,疑似來拋屍,而第二集中恰好有個渾身濕透的男人在和吳月女聊天,不知是巧合還是另有深意。

這裡還需要提一下本劇的靈魂人物,張艾嘉飾演的吳月女。她是木偶猴的操縱者,也是將所有故事串聯起來的人。

每一集末尾,故事的主角都會來到她的帆城中,講述他們的秘密,而她的真正身份要到最後一集才會給出答案。

懸疑劇很多,但《良辰吉時》做得很高級。

整部劇就像一張拆開的拼圖,而每一集又把小塊的拼圖再次拆開,每個細節都至關重要,當中的韻味可以反覆咀嚼。

一個奇幻的太平市,把人生濃縮成七天。

究竟星期一到星期天的故事最終會指向什麼謎底,就等七集全部播出後見分曉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2b42815aa461a4ffa58c5baee3c2e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