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藝術極致之作——《仲夏夜驚魂》

2023-11-02     妙看影視

原標題:恐怖藝術極致之作——《仲夏夜驚魂》

今天聊聊美國 / 瑞典 / 匈牙利電影《仲夏夜驚魂》。

片名 Midsommar (2019),別名仲夏魘(台) / 仲夏噩夢 / 仲夏節 / 仲夏。

導演阿里·艾斯特在2018年推出《遺傳厄運》(Hereditary)後就備受推崇,時隔一年他又推出了視覺風格截然不同的《仲夏夜驚魂》。

你可以對A24放心,和那些依靠廉價的突然驚嚇的常規恐怖電影不一樣,阿里·艾斯特的電影都是精心製作、節奏縝密的優秀作品,通過營造氛圍漸漸將觀眾帶進白日噩夢之中。

影片開場就是一張民間藝術插圖,展示了一個類似於童話故事的畫面,實際上就是影片里的故事脈絡。

畫面結尾上懸掛著笑意盈盈的太陽,主題是白衣歡樂舞者,一片田園風光。但這個太陽看起來並不仁慈,相反給人強烈的壓迫感,一切都是預示著未來即將發生的不幸。

隨後影片鏡頭一轉,主角登場。

女主角丹妮是一名英國年輕大學生,她已經三天沒有聯繫上患有躁鬱症的姐姐了,十分擔心家人。很快一場家庭悲劇就發生了,丹妮的姐姐殺害了雙親,自己也自殺了。

丹妮的男友克里斯蒂安原本想和她分手的,但現在心生愧疚,很敷衍地向丹妮提出旅遊邀請,邀請她和幾個朋友一起前往瑞典鄉間的夏日度假勝地,正好研究研究人類多樣性。丹妮很爽快地答應了,一行人前往偏遠村莊,參加一個不常見的九天異教節日。

我們從阿里·艾斯特的幾部電影中可以看出,他關注的地方主要是毀滅性的悲痛、不穩定的家庭關係、和現實世界失聯的恐懼。

主角們往往處於一個極端脆弱的位置,外表溫和的入侵者用花言巧語掩蓋真實的險惡目的。

觀眾也有一種被架在火上感覺,美麗的風景和優雅的配樂絲毫不會減輕觀眾的擔憂。即便是《仲夏夜驚魂》一樣明媚的陽光,也可以滋生出令人膽寒的黑暗。觀眾將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持續感受到恐懼的滋味。

在這個冷酷無情的世界中,儘管路人聲稱能夠提供簡單的解決方案,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更好的選擇。

一位悲傷的女人和一個自戀的男人需要分開,但他們無法找到分開的方法,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復仇性的醜陋狀況。

暫時來看丹妮加冕為王成為倖存者,但她的餘生一直生活在沉悶的邪教社區里,生活在自己導致無辜男子死去的負罪感中,她只是把自己無聊的生活變換成了72歲跳崖自盡的替代方案。丹妮會繼續活著,但代價巨大。

本片和丹麥 / 瑞典2003年的邪典電影《魂斷仲夏夜》(Midsommer)同名,也都設定發生在瑞典,但兩者並無關聯。

這部電影最初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NC-17級別。根據導演阿里·艾斯特的說法,上映版剪掉了約30分鐘的內容,主要是因為內容原因。

影片上映後不久,導演重新加入了剪去的片段,推出了導演剪輯版。

哈爾格這個名字來自於「哈爾格之歌」(Hårgalåten)的傳說,片中舞蹈場景準確地描述了這一點。

哈爾格之歌是瑞典比較常見的民歌之一。

根據傳說,魔鬼偽裝成一個小提琴手,帶領哈爾格村莊的所有年輕人上山,在那裡他們開始跳舞。

在魔鬼的力量影響下,年輕人們一直跳舞並無法停止。儘管越來越疲憊,但他們還要一直跳下去,直到整個身體徹底被磨損,甚至最後只剩頭部在滾動,仿佛他們還在跳舞。

電影中細緻描述了真實的瑞典民間習俗和古老信仰。

在舊時瑞典文化中,仲夏夜被認為是一年中最神奇的夜晚之一,那天夜晚魔法和超自然更容易影響人類。因此人們創造了許多習俗,旨在保護自己、家人、牲畜等免受黑魔法的侵害。

比如圍著帶有裝飾的豎杆載歌載舞。

比如退採花就是當地變種的仲夏也傳統,你要田野里採集7或9種不同的花,常見規則是保持後退、不出聲和穿過7個柵欄。然後,將花放在枕頭下,據說就會在晚上夢見未來的丈夫。

比如從尾部開始吃一條重鹽腌制的鯡魚,達到和退採花相同的目的。

影片擁有一部優秀電影的各種元素,從色彩繽紛的攝影到無懈可擊的剪輯,從令人驚嘆的設計到沉浸式配樂,《仲夏夜驚魂》給觀眾帶來極致的美感。

弗洛倫絲·皮尤貢獻了許多長鏡頭,展現出原始且強烈的情感。丹妮的故事線串起了影片的「恐怖」元素。

其他角色更具備更多的工具人屬性,有的負責解悶打諢,有的負責推動情節,基本沒有什麼故事背景,主要目的就是服務於最後的異教儀式。

《仲夏夜驚魂》不是一部通俗意義上的恐怖片,觀眾不要指望通過一些廉價的恐嚇方式獲得快感,而是需要完全的注意力和開放耐心的心態。

片中不乏一些令人震驚場景,有些血腥內容可能會讓你感到不舒服,有些可能會讓你笑出聲。但它們都能讓觀眾感到大大的震撼。

它通過一個精心設計的民間恐怖題材來處理這些概念,以一種最抽象的方式處理了複雜的情感關係,細細品味就會發現難以忘懷。

影片中有非常豐富的細節,這裡說幾條幫助大家理解電影。

1.仲夏夜盛宴圍繞數字9展開:

盛宴的名字Midsommar是9個字母。

完整的儀式持續了9天,在這9天中,犧牲了9條生命以凈化全鎮。

此外,佩勒向遊客解釋,哈爾格人民構想的人生循環在18歲時結束童年(9×2),在36歲(9×4)時結束青春,54歲時(9×6)達到成熟期,72歲時(9×8)步入老年和生命的終結。

這個盛宴本身每90年舉行一次(9×10),意味著每一個被獻祭的人都幫哈爾格人凈化了10年。

電影開頭,丹妮給父母留言時,答錄機號碼在離開畫面之前計數到9。

9的重要性源自奧丁的古老神話,他是所有北歐神祇的父親,被倒掛在世界之樹Yggdrasil上9天,以給世界帶來知識,創造符文的語言Futhark。

2.電影開頭,西蒙看見一群孩子在玩耍,便詢問佩勒他們在做什麼。佩勒解釋說他們在玩「剝傻瓜皮」(Skin the fool)。

在影片結尾的祭祀場景中,馬克被抬進神廟,頭上戴著一頂小丑帽。孩子們玩的遊戲可能源於仲夏祭祀「剝傻瓜皮」的慣例。

3.喬什悄悄溜進神殿拍攝《Rubi Radr》聖書時,他以為門口出現的是馬克,而實際上是烏爾夫穿著馬克的外皮。烏爾夫曾因馬克在祖先樹上小便而對他大吼。

在此之前,馬克問過喬什,是否覺得烏爾夫會因為他在樹上小便而殺死他。導演剪輯版中以圖形方式顯示了這一切。

4.在提供肉餡餅的餐點上,只有克里斯蒂安面前的果汁帶有紅色,其他人都是黃色果汁。

根據影片此前暗示,他的飲料被加入了月經血。

5.康尼和其他人的屍體一起被手推車推進神殿的時候,看起來又濕又脹,暗示他們是被淹死的。村民們假裝說帶著西蒙去車站,其實是在附近的湖裡淹死了他們。

丹妮從烤箱裡拿出肉撻時,她和馬克都聽到了微弱的尖叫聲,暗示村民當時抓住並淹死了她。這一點在導演剪輯版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導演剪輯版中,一個男孩穿著與康尼屍體相同的長袍,差點被村民淹死在湖中。

6.在性愛場景之後,克里斯蒂安本應穿著他進去的禮服逃走。演員傑克·雷諾則建議讓克里斯蒂安完全赤身裸體地奔跑,以更脆弱的形象出現,因此有了片中一幕。

像許多恐怖電影一樣,女性角色在死前會被脫光衣服羞辱,現在是時候讓男性角色遭受類似的蹂躪了。

7.西蒙的結局基於維京處決方式——血鷹(blood eagle)。

血鷹儀式很殘忍,行刑人切斷受害者背部肋骨和脊柱的連接,將肋骨向外側拉出,將肺放在肋骨上,形成一對「翅膀」。據說受害者在整個過程中還是活著的,直到肺被拉出後才會死亡。

影片中克里斯蒂安找到西蒙時,西蒙還活著,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膈肌作用,受害人早就窒息死亡了。所以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克里斯蒂安還處於興奮劑影響下,產生了幻覺。

營造恐怖和悲痛氛圍,

帶來極致美感和震撼。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26a47d1fb18c2dbe8f346bd2104c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