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這些年來,我們身邊的野生動物數量在漸漸增多,比如曾經即便是在農村地區,也難以見到的野豬,如今頻頻造訪各大城市,甚至闖入小區、工地、街頭、校園,乃至是商場裡面,在局部地區達到了泛濫的地步,相關的目擊事件直線上升。
以往我們上山只需要注意蛇蟲毒蟻,而今當我們要前往一些山區的時候,就會被告知要注意猛獸出沒。這一切都說明了我國許多地方的生態在逐漸改善,野生動物種群漸漸恢復。
秦嶺一帶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之一,無數的「奇珍異獸」在這裡繁衍生息,相對而言,在這裡目擊到一些珍稀的野生動物,要更容易一些。
近日,一名驢友在秦嶺北麓、陝西寶雞境內的太白山一處海拔3500米左右的山坡上,發現了一頭長相奇特的野生動物。
只見它通體金黃,體型龐大,身上肌肉感明顯,長得像牛又像羊,站在山坡上,目不轉睛地盯著人看。
這頭野生動物就是大名鼎鼎的羚牛,與大熊貓、朱䴉、金絲猴共稱為「秦嶺四寶」,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羚牛是牛科、羚牛屬動物,從畫面中我們也能知道,這種動物的長相比較奇特,似乎與我們所見到的大多數動物都不太相同,但它身上的許多地方,又具備了其他動物的特徵。
其實羚牛有一個外號叫「六不像」,比傳說中姜子牙的坐騎「四不像」還多了兩種。
它的獸角像牛羚、臉像馬、體背像棕熊、後肢像鬣狗、蹄子像牛蹄、尾巴像羊尾,這些動物的特徵共同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羚牛這般獨特的外表。
羚牛是一種「重型」的有蹄類動物,它的體型龐大,身形看起來很壯碩,成年之後的公牛能夠達到400公斤,一些較大的個體甚至能達到1噸。這樣的體型,在華南虎野外消失之後,它們幾乎沒有天敵。
我國有4種羚牛,分別是高黎貢羚牛、不丹羚牛、四川羚牛、秦嶺羚牛。不同亞種的羚牛在毛色方面也有差異,棲息地越往北,毛色越淺。
秦嶺的羚牛顏值是最高的,身上的毛髮多為黃白色或金黃色,在陽光下看起來通體金黃,金光閃閃般,甚至漂亮。正是因為如此,也只有秦嶺羚牛才會被人們稱為「黃彪」。
別看羚牛好像很笨重的樣子,但實際上它們異常靈活,行動能力極強,在山間亂石地帶上,也能如履平地。
在很多有羚牛出現的紀錄片裡面,我們都可以看到它們常常出現在懸崖峭壁之上,攀緣能力可見一斑。
或許是仗著自己的一身本事,平日裡羚牛就喜歡在懸崖峭壁上活動,取食一些植物的葉子,以及舔舐岩鹽滿足自身的需要。
它們是典型的高寒物種,多出現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森林裡面,休息的時候,通常會選擇更高海拔的高山懸崖地帶。
羚牛是一種比較聰明的動物,儘管它們體型龐大、性情兇猛,又長有能禦敵的獸角,可它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很謹慎。
比如羚牛群在取食的時候,會有一頭強壯的個體站在高處瞭望,擔當放哨的責任,一旦發現敵害,就會發出警告,提醒其他成員。
在隊伍需要行進的時候,羚牛群的頭牛和一些強壯的公牛則會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和最後面,擔當領頭和壓陣的角色,雌牛和幼牛則在隊伍中間一個挨著一個前進。
一旦發現敵害,羚牛群會在頭牛的帶領下向前衝過去,如千軍萬馬過境般,勢不可擋。
羚牛的集群性很強,常常是十幾頭一起活動,甚至還有上百頭羚牛組成的大型獸群。不過,也有一些公牛喜歡單獨行動,這類公牛就被稱為「獨牛」。
對人類而言,羚牛群要相對安全一些,它們幾乎不會主動攻擊人。而獨牛就非常危險了,它們攻擊性極強,一旦遇見,稍有不慎就會遭到它的無情攻擊。
此次驢友在太白山大文公廟附近發現的這頭羚牛,就是一頭獨牛,它在山上直盯著人看就說明了它不好惹。
然而這名驢友的做法也非常錯誤,不僅沒有儘快離開,反而不斷向其喊叫,挑釁它,一旦羚牛認為你具有威脅性,後果十分嚴重。
羚牛也被稱為秦嶺「頭號凶獸」,就是因為它在過去的這些年來,頻頻傷人。2008年《成都商報》報道了過去十多年時間裡面,羚牛傷人事件達150多起,造成20多人死亡。
針對羚牛傷人事件的調查研究,人們發現,傷人的基本上都是獨牛。羚牛雖然長了一個食草動物固有的溫馴、憨厚的模樣,但是不要被它的外表迷惑了,實際上羚牛的兇悍,一點也不亞於虎豹。
我們不能「以貌取動物」,比如在非洲大陸上,河馬、野牛傷人的事件,不會比獅子少。
這些年裡,缺乏有效天敵的抑制,加上生態環境改善,羚牛種群數量增長很快。在其生境中,雖然也存有豹子,但豹子的體型畢竟不如虎,而且實力也相對差一些,對羚牛的抑制力有限。
華南虎野外消失之後,雖然部分生態位被金錢豹接替,但對羚牛這類大型動物,金錢豹的作用不明顯。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