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詩以言志」,但更能傳情。在古詩詞中,所流露的真摯、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歷來為後人所稱讚。其中飽含哀思的悼亡詩詞,更是字字傳情,句句扣人心弦。無論是元稹《離思》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還是蘇軾《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在千百年後的今天,依然具有動人心魄的藝術力量。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點絳唇·一種蛾眉》,便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一首悼亡詞。康熙十六年(1677年),納蘭性德妻子盧氏因難產不幸去世。此後納蘭性德便陷入了對妻子不幸去世的無限悲痛與懷念之中,寫下了多首感人肺腑的悼亡詞。這些悼亡詞無不體現了納蘭性德與妻子的感情至深,將他對妻子的懷念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這首《點絳唇·一種蛾眉》的取勝之處,便在於納蘭性德在開篇所用的一語雙關的手法。即開篇中的「蛾眉」、「下弦」、「初弦」,你看起來是在寫月,其實也是在寫人。故從這首詞的開篇來看,便可知道它是納蘭性德的一首對月傷懷、淒涼幽怨之作。寥寥數字,讀後便扣人心弦。
《點絳唇·一種蛾眉》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
素壁斜輝,竹影橫窗掃。
空房悄,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
首先,我們便來這首詞的開篇「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它的意思是說,同樣都是蛾眉月,但下弦月就不如上弦月好。對於蛾眉月的形態,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單是從外形來看,並無差別。納蘭性德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一語雙關手法的運用。表面上納蘭性德在寫月,實際上是在說續娶的妻子官氏,不如死去的盧氏。
緊接著的兩句「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則是引用了南北朝後周人庾信的典故。庾信著有《傷心賦》,其序曰:一女成人,一外孫孩稚,奄然玄壤,何痛如之。既傷即事,追悼前亡,唯覺傷心,遂以傷心為賦。納蘭性德這裡是以庾信自況,來表達自己對年紀未老,妻子就不幸去世的悲痛之情。納蘭性德妻子不幸去世的時候,詞人才二十三歲。
然後,我們來看詞的下片前兩句「素壁斜輝,竹影橫窗掃」,它的意思是說,蛾眉月的光輝靜靜揮灑在白色的牆壁上,竹影則在窗欞間輕輕的搖曳。從這兩句來看,納蘭性德是描寫他此時居住地方的景色,是以景寓情的手法。雖然這裡的景色靜謐和諧,但是難免會有一種孤單之感。
「空房悄,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即納蘭性德在空寂的房屋中懷念妻子,直到烏鴉聲起、月亮落下,天快要亮的時候。平淡的敘事語,卻飽含了詞人對妻子的無盡相思。尤其是這裡的一個「又」字,說明納蘭性德對妻子不幸去世後的思念之痛,是每日都在折磨著他。
綜觀納蘭性德的這首悼亡詞,可以說是從月升寫到月落,他的心也逐漸沉浸在了一種思念的悲傷中無法逃出。總的來說,納蘭性德在妻子不幸去世後,化情思為詞作,讀後扣人心弦。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