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過幾篇有關「聰明藥」的文章,後台很多人好奇的問到,是不是真的有效,能不能試用。如果是精神管製藥,為什麼網上有這麼多人在販賣,難道他們不怕被抓嗎?
其實這些問題,在科普「聰明藥」的文章都有寫過,至於為什麼網上為什麼有人在販賣,是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這是一種犯罪行為,一旦被抓就可能按販賣毒品來判罰。
在這裡,奉勸那些蠢蠢欲動的人,不要以為賣點精神藥是小事,前一段時間,兩位大學生私自販賣「聰明藥」,被公安機關以涉嫌毒品犯罪逮捕,這代價沒幾個人能承受得住。
案例回案
黃某是揚州某大學一名大四學生,在同學眼中,月入過萬元的他儼然是一個「小老闆」了。黃某的「生意」,便是倒賣「聰明藥」。
這種「聰明藥」是一種精神類藥品,在國外十分流行,主要用於應付考試等緊急事務,作用就是讓人不瞌睡。國內也有在用這個藥,但是沒法通過正規渠道購買。
黃某自己嘗試過這種藥,認為效果還不錯,他就尋思著倒賣「聰明藥」賺錢。黃某從上線「老闆」處購買到「聰明藥」,為了吸引客源,其還在「知乎」社區上寫自己服用「聰明藥」的效果。
發表當天,黃某就接到好幾個網友的私信,諮詢購買「聰明藥」的渠道和價格。「小老闆」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發展了自己的下線。
根據目前警方偵查的情況來看,黃某先後在「老闆」處購買了3000餘粒「聰明藥」用於銷售,月收入不菲。據「老闆」說,這些藥都來自印度。
後來,黃某自己從印度購買了500粒「聰明藥」,通過海關時就被發現,警方循線將黃某抓獲。
「聰明藥」是什麼?
所謂「聰明藥」大多由三種藥品組成:Adderall(阿德拉)、Modafinil(莫達非尼)和Ritalin(利他林)。
這三種藥品原本是用來幫助多動症患者(ADHD)保持鎮定的處方藥,但現在卻被某些學生用作考前突擊的興奮劑,來刺激大腦保持注意力、增加短期記憶力,還美其名曰「聰明藥」、「學習藥」。
利他林
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的商品名,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被廣泛應用於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嗜睡症的治療。
其作用是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攝取,使這些神經遞質的濃度和強度大幅提高。哌醋甲酯和古柯鹼在結構和藥理上有相似之處,但哌甲酯的效力低於後者,藥效長於後者。
這一藥品在全球範圍內基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管制。在中國,利他林屬於第一類精神藥品,與麻醉藥品一樣,強制管制!
莫達非尼
一種中樞興奮藥,起源於1970年代一系列二苯甲亞硫醯基化合物的合成,主要通過刺激多巴胺能神經產生覺醒作用。
多巴胺能神經系統中,D1和D2受體是莫達非尼產生促覺醒作用的必要受體。莫達非尼影響GABA、去甲腎上腺素、Orexin和組胺能神經系統的遞質釋放,可能是覺醒作用的繼發效應。主要用於治療嗜睡症。
但80%為非嗜睡症人士使用,由於莫達非尼具有強烈且持久的覺醒作用,因此在美國被私下用來幫助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在中國,莫達非尼屬於第一類精神藥品,被嚴格管制。
阿德拉
這一種是被批准用於治療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症(ADHD)以及發作性嗜睡症的處方藥,並且被列為管製藥物。
它含有四種活性成分——右旋苯丙胺糖酸鹽、天冬門酸安非他明、硫酸右旋苯丙胺和安非他明硫酸鹽。要知道,苯丙胺相關的藥品幾乎都與「危險」沾邊。
濫用之禍
短視者都在追求短暫的藥效,而面對長期的健康風險,很多人都抱著僥倖心理,覺得偶爾吃一片並不會有副作用。
但是問題在於,由於屬於「新藥」,根據目前的數據,科學家並不清楚這些「聰明藥」的長期副作用,但醫生指出,濫用處方興奮劑也會導致抑鬱和情緒不穩(因缺乏睡眠而引起)、心律不齊和停藥期間的急性衰竭反應和精神失常等。
除此之外,聰明藥可能會讓你上癮。目前已經有案例顯示,部分使用者從一開始服用」聰明藥「發展到對止痛劑Percocet上癮,以致於最後迷上海洛因。
而當你嘗試「聰明藥」並取得了好成績的時候,對這種成就感的心理依賴將吞噬你的自控力。
此外,「聰明藥」最有可能造成的是抑鬱。例如「利他林」這種聰明藥,服用它除了能讓你注意力高度集中外,還會讓你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愉快感覺,而當你不服用「利他林」的時候,則會產生抑鬱情緒。
成功的路上從來沒有捷徑,所謂「聰明藥」帶來的捷徑背後,或許是早已被打開的潘多拉盒子。
相關閱讀
被神化的「聰明藥」背後:一群利益薰陶的藥販和拔苗助長的家長
高考前被家長們賣斷貨的「聰明藥」是毒品嗎?
世界真有讓人吃了就變「聰明」的藥物嗎?
文章授權轉載、溝通諮詢、尋求幫助
請加微信號:xxxw20190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uYLkG4BMH2_cNUgZ3n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