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冤枉了你,原來你是這樣的雍正

2023-12-10     古今記實1

原標題:《甄嬛傳》冤枉了你,原來你是這樣的雍正

影視劇《甄嬛傳》中,雍正皇帝貪婪好色、殘害手足、寵愛甄嬛,甚至將皇后打入冷宮,死生不復相見,最後竟被寵愛非常的甄嬛活活氣死。劇中戴盡綠帽、喜怒無常的雍正在歷史上究竟是怎樣一個帝王,他最寵愛的女人到底是誰?雍正真就是劇中那樣好色倦怠的皇帝,真就是被自己的嬪妃合夥氣死?讓我們走進雍正,揭秘歷史上真正的雍正大帝。

一、最愛的女人

首先,歷史上是沒有烏拉那拉宜修這個皇后的,雍正皇帝的原配皇后為滿洲正黃旗烏拉那拉氏,也就是孝敬憲皇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年僅10歲的烏拉那拉氏便被康熙皇帝指婚嫁給了年僅13歲的胤禛為嫡福晉。自康熙三十年嫁給胤禛,到雍正九年孝敬憲皇后崩逝,凡四十年,雍正皇帝和孝敬憲皇后一直相敬為賓,互相尊重。雍正元年即被封為皇后的烏拉那拉氏,是清朝第一位享有生前遣官祭歷代帝王陵,擁有帝王禮數的皇后。根據《世宗憲皇帝實錄》記載,雍正皇帝評價:「經四十載。奉事皇祖妣孝惠章皇后皇考(康熙)聖祖仁皇帝皇妣孝恭仁皇后克盡孝忱。深蒙慈愛。服膺朕訓。歷久而敬德彌純。懋著坤儀。正位而小心益至。居身節儉。待下寬仁。慈惠播於宮闈。柔順發於誠悃。昔年藩邸。內政聿修。九載中宮。德輝愈耀。」由此可見,雍正皇帝對於孝敬憲皇后更多的是對原配妻子的尊重和相敬如賓,和寵愛無關。

另一位關鍵人物就是我們的「甄嬛」了,歷史上的甄嬛原型就是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並不是劇中的漢人。鈕祜祿氏十三歲入侍雍親王府,就是位份很低的格格稱號,一直到康熙五十年生了弘曆,也並沒有因此提升了地位,仍舊是格格稱號。雍正元年,晉封為熹妃,但至如今都未發現任何關於熹妃鈕祜祿氏晉封貴妃的冊文與冊封禮的紀錄,因而熹妃是否真的晉封貴妃一事仍是未知數。雍正繼位後對鈕祜祿氏的寵幸情況已無從考證,但鈕祜祿氏自雍正登基以後,便再無子嗣。鈕祜祿氏唯一被雍正寵愛的一段時間也是登基前,因為康熙皇帝見過弘曆和鈕祜祿氏以後,連聲稱其是有福之人的緣故。可見,雍正並不是像《甄嬛傳》中對鈕祜祿氏那般寵愛。

那麼雍正皇帝最寵愛的人到底是誰呢,就是《甄嬛中》機關算計,囂張跋扈的敦肅皇貴妃年氏。原因有五。

1、一個漢人出身的女子,在雍正元年即被冊封為貴妃,雍正三年晉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可見其受寵至極。

2、年氏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且是在康熙五十四年至雍正元年五月份「九子奪嫡」最為激烈的時期,可見在最煩悶、苦痛、無助時期都是年妃陪伴在側,寵幸次數最多的。

3、雍正三年,年氏病重,為不影響年氏病情,雍正皇帝甚至暫緩對其兄年羹堯的處罰,年氏病故後,在年羹堯如此大罪之下,年氏家族其餘親族並未受到任何牽連。

4、年妃崩逝後,雍正皇帝甚至停朝五日而舉行皇貴妃喪禮,在皇貴妃喪禮期間,雍正皇帝親自遣派七個近支王公為皇貴妃穿孝,誠親王允祉、廉親王允禩等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之宗室,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之百官,皆被要求朝夕三次齊集舉哀,並隨從皇貴妃金棺由圓明園奉移至十里莊停殯之所。如此詳細周密的安排,雍正皇帝仍不滿意,將皇貴妃喪禮的禮部相關人等因「儀仗草率」,從尚書至侍郎數人俱被議罪,並著降二級留任。由此,可見雍正皇帝對於年氏的崩逝痛苦之情。

5、敦肅皇貴妃死後,留下八阿哥福惠。雍正對此子一直十分寵愛,常養於身邊,以至朝鮮使臣誤以為小皇子才是雍正皇帝選中的儲君人選。

二、勤政自律,絕非好色之徒。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生有十個皇子、四個公主。這十四個孩子,僅有雍正元年五月份年貴妃所生的愛新覺羅·福沛(康熙於康熙六十年十二月份駕崩,所以,年貴妃懷孕的時候,雍正尚未登基)和雍正十一年生的愛新覺羅·弘曕,是雍正在位期間所生。可見雍正在位期間寵幸嬪妃的次數並不多,好色一說並不成立。

雍正皇帝前後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曾數次外巡,下江南,而雍正做皇帝的這十三年中,不但沒有去南巡玩耍,甚至於北京城都簡直沒有出過一步。雍正終身一共批閱了共有四萬餘件,其中批閱的滿文奏摺6600餘件,漢文奏摺35000餘件。雍正在位時間為12年零八個月,這樣算起來雍正每天至少批閱10件奏摺。雍正除了批閱奏摺以外,還要批閱各類的題本每天至少處置40件。

根據《清實錄》記載,雍正皇帝勤於政事,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每日的睡眠時間不足四個小時。《清史稿》更是將雍正皇帝的勤政和聖明比作漢朝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漢景帝:「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於文帝之寡恩也。清朝宗室、史學家昭槤這樣評價雍正皇帝說:「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由此可見,雍正皇帝根本就不像《甄嬛傳》里演的那樣,整天沒事待在後宮處理些烏七八糟的後宮糾紛,而是一個勤政自律、很有作為的盛世之君。

三、殘害手足?用恩怨分明更為貼切。

《甄嬛傳》中的皇十七子允禮因為被雍正皇帝和甄嬛有姦情而被下毒除掉,皇十子仍然活躍在朝堂上而且囂張跋扈、不可一世而被處理,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

歷史上,作為「皇八子黨」重要的一員,雍正皇帝的政治對手,皇十子允俄早在雍正二年就被圈禁直到乾隆二年才被乾隆皇帝下旨釋放,根本不可能在雍正朝那麼囂張跋扈。

歷史上的皇十七子允禮和皇十三子胤祥一樣,是雍正皇帝在「九子奪嫡」中「四爺黨」的忠實成員。允祥在雍正元年就被封為果郡王掌管理藩院並且由於他身體較弱,雍正帝命其在私邸中辦事,隔幾天進宮一次即可,這在當時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特殊照顧。雍正六年,被晉封為果親王,並被委派兼任正黃旗蒙古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鑲藍旗漢軍都統和鑲藍旗蒙古都統四職,可見雍正皇帝對其的喜愛和信任。根據《世宗憲皇帝實錄》記載,雍正評價皇十七子胤禮:「實心為國」、「盡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對果親王評價極高。

至於皇十三子胤祥,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被封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位極人臣,不可復加。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皇帝並不是心狠手辣、殘害手足的暴君,而是一個恩怨分明、維護江山統治的政治家而已。

作為「康乾盛世」承上啟下的關鍵帝王,雍正為了大清朝的統治嘔心瀝血、死而後已卻成為謎團最多、抹黑最多的皇帝。歷史上的雍正皇帝到底如何,我們也只能從僅存的文獻和流傳的傳說中得知。那麼,你所知道的雍正皇帝到底如何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f474d8941795aef7e0ef34eef8c00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