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我國完成了核潛艇、彈道飛彈和原子彈研製工作,又提出建造「海上鐵路」計劃,要建造包括航母在內的18型潛艇和水面艦艇。該計劃在1970年7月通過,被命名為「707工程」。按計劃,我國首先要建造一型具備較高航速、能在遠洋作戰的30000噸級護航航母,採用封閉式艦首、單層機庫、蒸汽彈射器和斜角飛行甲板,以蒸汽輪機為動力。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方案仍然太過超前,時至今日我國都沒能研製成功蒸汽彈射器,更何況當時也沒有適合在甲板上起落的艦載機。當時,我國手裡的資料僅限於從國外帶回來的照片和影像資料,也沒有建造大型艦艇的經驗,內部構造、布局、參數不是靠幾張照片就能解決的,每個細節都需要大量詳實的技術和理論論證。十年過去了,「707工程」停滯不前,仍然停留在論證階段。
這個時候,法國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60年代時,中法關係逐漸解凍,兩國之間秘密進行了許多軍事合作。這一次,法國給我們帶來了美國的「埃塞克斯」級大型艦隊航母和「獨立」級輕型艦隊航母的部分圖紙,這是法國最新克萊蒙梭級中型航母的設計原型,排水量和性能與我國計劃研製的護航航母類似。但是,這些圖紙只是設計簡圖,上面只有簡略的指標介紹,無法幫助我們直接研製航母。
90年代,我國人員被允許登上法國航母實地參觀,還在馬賽的海軍學校里進修了一段時間。法國的海軍建設理念師承自美國,相當於敞開大門讓我們學習美國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受益匪淺。1997年,法國的兩艘克萊蒙梭級航母即將退役,提出要把其中的「福煦」號送給我們,條件是要購買法國全套的艦載機和電子雷達系統。我國專家經過仔細論證,認為美國可能會從中破壞,干擾因素太大,決定從烏克蘭購買「瓦良格」號航母。最終,「福煦」號賣給了巴西,成為巴西唯一現役航母「聖保羅」號。
現在看來,買一艘二手航母進行學習、吸收、改造是對的,但買誰家的航母卻值得考慮。蘇聯航母在設計理念上不如西方航母,似乎買「福煦」號更合適,但從局勢上考慮,我國購買法國航母會在談判桌上處於劣勢地位,不利於討價還價,還容易被西方卡脖子,而且購買全套艦載設備的價格也不是小數目,就像買墨水送印表機,羊毛最終還要羊來出。俄羅斯白送給印度一艘航母,結果光是改裝費用就多達25億美元,尚未交付就問題不斷。如今才正式服役6年,能不能繼續安全服役是個問題。
事實證明,我國購買「瓦良格」號是明智的,儘管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卻也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為我國研製國產航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