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其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2023-12-11     郭哥文化

原標題: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其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古話說:「人生三大喜: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古代科舉考試中,狀元是第一名,類似於現在的高考第一名,被稱為狀元。高考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成為狀元意味著成功了一大半,因為在考試中表現出色的人,很少會被懷疑學習能力。但在古代,除了狀元外,還有「探花」,甚至有人認為探花比狀元更令人高興。

為什麼呢?

原來,這和一個人的相貌有關。科舉制度起源於隋朝,它給了有真才實學的人施展才華的機會,類似於今天的高考。在這個制度下,能夠通過努力改變命運,可以說是相當公平。雖然科舉考試難度較大,但脫穎而出的人都是難得的人才,在這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人,被認可是真材實料。狀元榜上前三名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

而探花不僅與成績相關,還與相貌有關,這一說法據說一直延續到了唐朝末期。當時有機會成為探花的人,在考試中絕對是相貌出眾的佼佼者,因此被挑選出來的探花,在宴會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焦點,許多權貴前來選婿。被選中的探花可以說是命運的轉折點。愛美之心,古往今來,無人不有。

因此探花比狀元更受歡迎,因為有人認為相貌出眾的人生長在讚美的環境中,這對他們的自信心和日後的處事方式有著影響。在古代,中探花絕對是備受寵愛的「明星」,這不僅關係到婚姻,也開啟了新的前程。不過後來人們發現,探花與狀元是一種無法共存的特質,因此這種規矩逐漸廢除了。畢竟,在一個人能力和相貌都突出的情況下,確實是非常難得的。

而在當今社會,因為網際網路的出現,能力出眾、相貌出眾的人不少,很快便會被人發現。這在現代或許也可以稱為一種「中探花」。當然,在古代,探花中也有很多出色的人,比如蔡昂、高節等,科舉制度鼓勵了普通人努力奮鬥,證明出身並不決定命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c529702c579fd9ee35023ae38a551ce.html